《人間失格》的主人公葉藏從小就是個心思細膩,内心敏感的人,同時也是一個陷入極度精神内耗的人。
他常常對人類的行為和思維感到費解,他沒有選擇去了解和接納,而是選擇了恐懼和逃避。
葉藏為了不讓别人覺得自己是個異類,選擇了戴上面具,裝出樂天的樣子欺瞞着衆人。
葉藏隐藏自己憂郁悲觀的真面目,鑽研着各種與人交往的技巧,這些技巧也不過是取悅他人的表面功夫。就結果而言,葉藏雖然保持着與人的聯系,但從來沒有與任何一個人交過心。
一個人僞裝久了,就難以表露真心,因為本人也辨别不出自己的真心。習慣成為了本能,面具戴久了心也不是自己的了。
《人間失格》中的第二手劄講述了葉藏開始離開家,獨自一人來到異鄉讀書的故事。此時的葉藏逗笑他人、活躍氣氛的技巧越來越純熟,是學校裡大家的開心果。
學校裡有一個人不同,他看破了葉藏的戲碼,葉藏内心亂成一團,害怕着這個唯一能識破他面具的同學竹一,他擔心竹一揭穿自己的行為。
葉藏不斷接近着竹一,試圖與竹一成為朋友,最終他如願以償,竹一也成為了知曉葉藏真面目一角的人。
葉藏從小喜歡畫畫,文字可以造假,但繪畫可以盡情顯露他的想法。葉藏畫了一幅自畫像,那幅畫是他不被人所知的深藏内心的黑暗。
葉藏怕被人知,給竹一看過後,這幅畫便被永遠藏進抽屜深處。
竹一的出現對葉藏來說,無疑是人生開始發生轉變的好信号,葉藏一直在尋求一個能知曉他真面目的人。
然而長久養成的習慣,他卻推開了這樣的人,沒有給接近他的人一點機會,自然而然地選擇逃避,他與竹一的關系也點到為止,沒有更深一步的進展。
違背内心的行為随之帶來的是孤獨和寂寞,長此以往,葉藏的性格變得扭曲,一面嘲笑着世人,一面哀歎着人生。
他沉浸在自己的生存之道中,對痛苦習以為常,不做出改變,用痛苦來麻痹自己,用寂寞來慰藉自己。
葉藏通過畫塾的同學學會了享樂,葉藏一直在取悅他人,煙、酒、女人所帶來的歡愉,讓他感到放松。
但這短暫的幸福也散盡了葉藏的錢财,葉藏對在世上同樣可憐的恒子身上産生了共鳴,萌發了愛意。
當他聽到恒子對生活絕望,說出“死”時,他口頭答應了恒子共同赴死的提議,實際上葉藏内心并沒有準備,認為“死”對他還很遙遠。
然而付賬時手中錢包裡僅剩的三枚銅錢提醒着他在世上的價值和所得,再加上在所愛之人面前丢失了顔面,葉藏第一次産生了無法苟活的恥辱感,第一次真正産生了求死的念頭。
葉藏和恒子殉情失敗,葉藏被救了回來,這次生死掙紮沒有改變葉藏的生存方式。
他依然一面笑着觀賞旁人的滑稽戲碼,仿佛洞察一切,并得意于自己的配合,一面又恐懼着他人的态度和目光。
心口不一,口是心非是葉藏處世的常态,一旦遇到什麼事情他就會采用彎彎繞繞的辦法,不讓别人看清自己的想法,逃避着一切。
一直以來用來僞裝的面具,已經生根發芽深深印在葉藏臉上,已經成為他身體的一部分,性格的一部分,再也無法剝離。
葉藏已經成為一個虛僞、懦弱、自私、性格别扭的人,成為同他一直嘲笑的世人一樣的人,同他一直恐懼的世人一樣可怕的、令人費解的人,成為一個可憐、可悲的人。
《人間失格》中的第二手劄講述了葉藏讀書時期的故事,也是葉藏真正開始堕落的階段。
葉藏堕落的原因是有迹可循,身處的生活環境,沒有親人和朋友的引導,再加上自身不知節制,放任自我,這些都造就了葉藏性格的形成。
如果在早期,有一個人真心關注葉藏或者葉藏真心與一個人交往,那麼葉藏的人生走向會不會大不相同呢?葉藏會不會就算保持本性也會受到大家的喜愛呢?
雖然書中處處離不開“愛”和“人”,但給人的感覺并非是溫暖的,也讓我們清楚地知曉正常的“愛”是多麼重要,可以說這本書是從反面來講述愛,帶給人深思和警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