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突然興起,開始了對國寶更深層次的了解,其中比較感興趣的就是雕刻類文物了。說起西漢,我的腦海中首先浮現的便是西漢名将霍去病的墓石雕了。漢代是我國古代曆史上一個典型的大一統時代。受此影響,漢代雕塑藝術也達到了劃時代的藝術高峰,在中國傳統雕塑藝術史上占據了一席之地。由此,漢武帝時期霍去病墓石雕成為了當時一典例,時至今日,部分霍去病墓石雕中的某些石刻如"馬踏匈奴"存于茂陵博物館。
霍去病,西漢漢武帝時期抗擊匈奴的著名将領,是中國曆史上最年輕的戰神。自從他入伍參軍以後,屢立奇功,在抗擊匈奴的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還記得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劉徹因受不了北邊匈奴的屢次侵犯,在該年春,派出了霍去病和衛青兩名大将并命其率領步兵和騎兵數萬員從定襄和代郡分東西兩路主動深入漠北,力求與匈奴決一死戰,以緻徹底消滅北部邊患。 其中,霍去病率軍從東路進發對匈奴左賢王一路發起猛攻,最終迫使匈奴左賢王倉皇出逃。與此同時,霍去病并沒有就此放棄追擊,而是親率衆騎兵,乘勝追擊到狼居胥山。他們在狼居胥山進行了祭天封禮,在姑衍山舉行祭地禅禮。為此匈奴人悲唱: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顔色。從此,我們便可知道"封狼居胥"這一重要典故由何而來,也可知道為什麼它又成為了武将以及軍人獲得至高戰功的象征了。
經此一戰,霍去病也被封為了萬戶侯,并且與大将軍衛青一起加封大司馬。霍去病在公元前123年至公元前119年這五年之内,六次出擊匈奴,最後還大獲全勝。不幸的是,這位留下了"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一千古名句的大将在其逝世時年僅二十三歲。正是因為霍去病在抗擊匈奴時立下了汗馬功勞,在他死後可以陪葬在武帝茂陵旁,并且為了留作紀念,在其墓旁散置了衆多石雕。
霍去病的墓為山形。在《漢書·衛青霍去病傳》有記載:"冢象祁連山",我們可以看出漢武帝對霍去病的重視,那麼耗工費時的大項目,漢武帝就這樣為了霍去病的赫赫功績以及震懾匈奴命衆工匠完成了,并取得了顯著效果。霍去病的墓被當地人俗稱為"石嶺子"。據悉可知,霍去病墓底部南北長101.5米,南寬56.70米,北寬58.40米,高18.38米,占地面積5841.33平方米,封土62961.24立方米。透過這樣一個個的數字,我們可以直觀且強烈的感受到霍去病的重要性以及漢武帝這一君主的豪邁乃至漢文化的恢宏之勢。同時,我們也可以感受到霍去病墓室修建的難度之大以及當時雕刻藝術的先進。這些難道不值得我們生起敬仰之意麼?
至于霍去病墓石雕則是現代留存時代最早、保存比較完整的成組石雕了。在漢代以前,追溯到秦朝,我們是很難發現墓石雕留存迹象的,直到漢武帝時期霍去病墓石雕的出現。霍去病墓石雕是漢武帝劉徹在其死後,為其在茂陵東面不遠處選定墓址并且為了表彰其顯著功勳命工匠雕刻巨型石人石獸置于其墓園之中而來。其中石刻包括馬踏匈奴、起馬、躍馬、伏虎、卧象、蛙、石魚二、石人、怪獸吃羊、卧牛、人與熊、野豬、蟾等。
馬踏匈奴這一簡練而且幹淨的石刻高167厘米,長190厘米蘊含有重要意義。首先,它代表了漢武帝對北部匈奴的畏懼以及非要鏟除這一強大對手的迫切願望;其次,立于霍去病墓旁又何嘗不是霍去病抗擊匈奴多次獲勝的一種象征?最後,北部匈奴不足為懼,最終被漢朝騎兵踏于馬下,這是其命定之結局。在馬踏匈奴這一石刻之中,我們能清楚地感受到戰馬的赫赫雄姿以及匍匐于馬下的匈奴人的不堪,這兩者形成了鮮明對比。
漢代時期,中原地區很是富裕,土地肥沃,河流密布,由此吸引來了蠻族各地怪獸,他們面部表情無不透漏着兇狠與貪婪之色。這是一個弱肉強食的時代,羊已入獸口,又怎能輕易出口?西漢前期北方草原上興起了一強悍的遊牧民族——匈奴,他們控制了西域地區。北部匈奴這一剽悍民族借着強大的騎兵力量屢次進犯漢朝邊界。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令人心存畏懼的對手。高274厘米、寬220厘米的石刻怪獸吃羊,用凝練精确的線條藝術,生動形象的為我們展現了這一場景。怪獸吃羊這一石雕是漢武帝劉徹在君權神授這一思想觀念的影響下的産物,是漢武帝尊神重神的表現,也是其為了鞏固政權的一措施。
野豬那一典型石刻好似也是為了凸顯漢武帝君權神授這一思想觀念。在雕刻者的刻刀之下,野豬是兇殘而又狡猾的,三角形深陷的眼窩,長長的嘴都能讓觀賞者直觀而又明顯的感受到其特征。我們就不得不承認當時雕刻藝術簡潔而又凝練,整體感,代入性強。
在霍去病墓石雕衆多石刻中,馬的形象最為突出,這與漢朝多戰事有着密不可分的關系,從中也能看出漢王朝戰事中馬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視。此外,馬也是國家與漢民族的一種精神象征。在石刻躍馬中,馬又向我們展示了别樣的精彩。其間,馬雖然給人一種憩息之态,但我們也不能忽視掉它始終保持着昂首向前的警惕性,好似在準備着随時躍起與匈奴人交戰,這又未嘗不是在表現當時戰事多起的特殊氛圍。
霍去病墓石雕是霍去病身份的象征,從中我們可以強烈的感受到漢武帝對其重視程度之高。在漢武帝看來,隻有修建一個比較宏大的墓室才能彰顯他對霍去病的重視,才能與霍去病在世期間取得的各種功績相匹配。為了嘉獎霍去病多次對抗匈奴所取得的功業以及其在戰争中出生入死的勇猛及無畏,漢武帝命令衆多工匠,耗費巨資修建了一個集建築、園林、雕刻和繪畫于一體的大型綜合藝術工程。
漢代文化受楚文化影響頗深,楚文化在吸收中原文化的基礎上逐步完善并得以發展,以其自由而又浪漫,大膽而又新穎為主要特征,就此打破了中原文化的僵化不知變通、繁瑣不知凝練的各種束縛,并在此同時吸收了中原文化嚴謹深沉、規範的理性精神,形成了恢宏壯大、氣勢華美的漢文化。我們不可否認的是這對漢代的審美以及雕刻藝術的發展有着十分深刻的影響。
其中,霍去病墓石雕可以很好的表現漢文化的顯著特點。首先,我們可以從中感受到力量之美。漢武帝時,張骞出使西域,打開了中外文化交流之路。遺憾的是,這一時期中國雕刻尚未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我們仍然是隻能從中更多的感受到石刻的野蠻性以及其磅礴之力。當然了,我們不僅能從它帶來了的精神氛圍中感受到,我們還能從它向我們展現的強大的生命力中感受到。其次,它也強調天人合一的精神理念。漢代時期,儒學盛行。漢武帝十分重視儒學,由此認為君權神授,為了鞏固統治,在為霍去病修建墓室之時,其墓旁的十六件石刻藝術品能很好的反映天人合一。最後,它很是凝練,簡潔而又意義深遠。霍去病墓旁的石雕各個都有自己的深層含義。那些石雕總是能以精簡的表情表達出雕刻者所想以及統治者所需。
霍去病墓石雕中的雕刻在其雕刻選擇刻石的時候比較重視原石的自然形态,并運用圓雕、浮雕和線刻的手法雕刻而成。同時在其雕刻過程中,工匠們會更重視材料選擇和雕刻手法與形體配合,有的注重形态,有的突出神情,但是雖有側重點也會形神兼備。怪獸吃羊中,猛獸則表現的較為兇猛,躍馬這一石刻中的馬則表現躍起注視前方,卧牛和卧象中的牛、象則表現溫順……總之,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各樣神态。
霍去病墓石雕中的卧牛、躍馬、伏虎、馬踏匈奴等至今仍留存于茂陵博物館中,這些石刻對我們了解漢代雕刻藝術有着不容忽視的作用。漢代霍去病墓石雕也是中國雕塑藝術高峰的典型代表,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漢代文化特色,我們也能了解到霍去病在漢代抗擊匈奴時所起作用以及漢武帝對其重視程度。我們徜徉其中便不難發現漢代石刻藝術的美好。其實不僅僅是漢代文化,霍去病的石雕,中華五千年留下了太多的稀世珍寶,一件件國寶們不僅僅價值連城,他也記錄中國重要時間節點的“日曆”,記錄着那個時代的輝煌,彰顯着當時的文明。看着這些一件件國寶的時候,就像是翻看一本本古曆,那些古老而輝煌的曆史猶如昨日一般。
在這樣的啟發下,我們推出一套國寶日曆,2020年是閏年,閏年一共366天,所以在這個國寶日曆上就有着366個關于國寶的小故事,每天一張文物圖片,配以生動有趣的文物介紹,曆代書畫和器物穿插,展示古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這個國寶在哪個博物館裡。這本國寶日曆不僅可以讓我們知道時間,還能帶我們了解中國五千年的悠久曆史。
孩子一天看一張,就能認識我們中國的一個國寶。知識就是這樣慢慢無形的積累了起來。很多時候,孩子的知識儲備可不僅僅是在學校的時間,家庭的生長環境也尤為重要,家裡面放一些書,給孩子們多買一些和我國曆史文化有關的物件,可以充分的培養孩子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和興趣。正所謂開卷有益,孩子哪怕對寥寥幾個國寶感興趣,他也會自主的去搜集那個時間點的曆史和文化。身為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可不僅僅是每次考試試卷上的那個分數,而且多多引導要比填鴨式的教育要有效的多。幫助孩子學習曆史要從日常點滴做起,這本國寶日曆你值得擁有。
而且,這份日曆價格上也很厚道,隻要49塊錢,這點錢在一二線城市甚至連一頓肯德基的錢都不夠,可是他卻可以讓孩子和這有着366件國寶的日曆相處一整年。而且,這本國寶日曆制作精美,拿來送禮也落落大方,贈人玫瑰,手留餘香,贈送朋友親戚長輩一本《國家寶藏日曆》,也可以給别人帶來整整一年的書香之氣。
有需要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鍊接購買有需要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鍊接購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