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賀知章回家感慨

賀知章回家感慨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6 01:41:33

唐玄宗天寶三年(744年)七月,明日高懸,須發皆白的賀知章躺在病榻上,咳嗽連連。窗外微風吹拂,鏡湖水波蕩漾。忽然間,他停止了咳嗽,口中念念有詞。兒子賀孚俯下身子仔細一聽,原來念的是他最近作的一首詩:離别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念着念着,聲音愈來愈低,逐漸悄不可聞。

唐高宗顯慶四年(659年),賀知章出生于越州永興(今浙江杭州蕭山區)。賀知章有個族祖,名叫賀德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賀德仁兄弟八人都是飽學之士,皆以詞學見稱,被譽為當時的“颍川荀氏”,時人語曰:“學行可師賀德基,文質彬彬賀德仁。”

賀德仁隋朝時是齊王楊暕幕僚,大業十一年,楊暕得罪,齊王府幕僚多被流放誅殺,唯獨賀德仁以忠謹免罪,外放河東郡為官。不久李淵調任山西河東慰撫大使,賀德仁遂與李建成結為好友。李淵入主長安,賀德仁成為太子洗馬。武德九年,李建成被殺,賀德仁随後病逝,有文集二十卷傳世。

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年),賀知章七歲,全家從永興搬到了山陰。搬家是為了沾染賀德仁家族的文氣,學習“孟母三遷”。相傳孟子小時候,一開始住在墳墓旁,學會了埋葬死人的吹吹打打這一套,孟母說,我孩子以後不當吹鼓手,于是搬家,住在一片鬧市,學會了商人的搞價吆喝,孟母說,我孩子以後不當小商販,于是又搬家,來到學校旁邊,學會了儒家揖讓進退,孟母說,我孩子以後就要做大官。孟子長大,成為一代宗師。

所以一個人成什麼才,環境很重要。現在好多人背井離鄉,從村裡漂到大城市,颠沛流離,就是為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成才環境,堪稱現代孟母。

賀知章回家感慨(賀知章的最後一天)1

賀知章在山陰賀氏熏陶下,進步很快,小小年紀便以文詞知名。當時江南有四大家族,朱張陸顧,賀知章一個族姑嫁給監察禦史陸元方,生下一個孩子,比賀知章大一歲,名叫陸景初,陸景初跟賀知章關系非常好。賀知章生性曠達坦蕩,喜歡談古論今,陸景初經常跟人說,賀兄言論倜傥,真可謂風流之士。我跟别人離開久了,毫不挂念。但是一天不見賀兄,則鄙吝生矣。

孔子說,可同學,不可同道;可同道,不可同權。雖然賀知章文才知著,但是陸景初早早考中了進士,先後擔任揚州參軍和洛陽縣尉。武周證聖元年(695年),陸元方當了吏部侍郎,大力選拔親黨為官。有人彈劾他營私結黨,武則天憤而将其罷免,以白衣身份處理日常工作,陸元方薦人如初。武則天問,你咋給機會不珍惜呢。陸元方說,孔子曰,舉爾所知。我就對我的親人朋友比較熟悉,知道他們有才,我對别人不了解啊。如果我舉薦了庸才,您可以治我的罪。武則天一調查,的确所舉得人,遂罷。

也就在這一年,30歲的賀知章考中了進士。他之所以能夠考中,便是好友陸景初在父親面前給他說了好話。賀知章初授國子四門博士,這是陸元方一手操作的。博士是學官,專門教授王孫子弟學問。按照大唐慣例,進士一般都要先下基層鍛煉,擔任縣尉或者主簿,幹得好以後酌情提拔。比如陸景初考中進士,便從縣尉幹起。但是陸景初知道賀知章雖然學問高深,但是喜歡吹牛逼,不适合處理繁雜俗務,隻适合教書育人,所以給他弄了個學官。

唐睿宗景雲二年(711年),陸景初成為宰相。李旦高興地說,既然你能有你爸的建樹(陸元方在武周朝兩次擔任宰相),希望你也能有你爸的賢德(陸元方以賢德著稱。有一年賣洛陽的宅院,價錢都談好了,陸元方跟買家說,我這宅子哪兒都好,就是沒有出水的地方。買家聽說,就不買了。孩子們紛紛抱怨,陸元方說,如果你不告訴人家,這就是欺詐啊),于是賜名陸象先。陸象先當了宰相,又給賀知章弄了個太常博士。

太常博士和國子四門博士品級差不多,都歸太常寺管,但是工作内容不同。國子四門博士負責教授官員子弟學問,太常博士負責祭祀、治禮等業務。李淳風貞觀年間幹過太常博士,韓愈元和年間幹過國子四門博士。

開元十一年(723年),李隆基設立麗正書院,任命宰相張說為修書使,編纂《六典》等書。《六典》意即六種治國之法,李隆基親筆手寫六條,作為著書大綱,即:理典、教典、禮典、政典、刑典、事典。張說遂招納秘書監徐堅、太常博士賀知章、監察禦史趙冬曦等文學之士入院。時年賀知章已經57歲了。也就是說,賀知章整整教了二十多年書,當了半輩子老師。

賀知章回家感慨(賀知章的最後一天)2

教書是很苦的。清貧,寂寞,看不到希望。跟賀知章同時期有個老師,名叫薛令之,專門教太子李亨的,日子過得冷淡清寂,夥食很差還吃不飽。薛老師自我感覺很不好,于是發了幾句牢騷寫在牆上:朝日上團團,照見先生盤。盤中何所有,苜蓿上欄杆。飯澀匙難绾,羹稀箸多寬。隻可謀朝夕,何由度歲寒(每天太陽升起來照在我空空如也的盤子裡,餓的我隻有數院子裡的苜蓿一天天爬上欄杆。飯也不好吃,湯也咽不下。隻能勉強糊口,不能長久發展)。

李隆基有一天百忙之中抽出時間關心太子學業,看到此詩大怒,續了幾句:啄木嘴距長,鳳凰毛羽短。若嫌松桂寒,任逐桑榆暖(啄木鳥嘴尖毛長,鳳凰鳥嘴鈍毛短。要是嫌我這裡待遇不好,您老趕緊另謀高就,我廟小養不起大神)。薛老師一看,這個書教不成了,隻好請病假,辭職回老家。唐肅宗(即太子)即位後,派人去請薛老師回來享幾天福,不想已經病逝。

陪太子讀書尚且如此,教其他學生可想而知。賀知章在廟堂中看不到希望,“忍看朋輩成新貴”,從小一起讀書學習的早就混成宰相了,自己還是個窮教書的,人與人的差距就這麼大,隻好去江湖找知音,每天跟一幫市井之徒喝酒吹牛,杜甫說他“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騎馬就像乘船,整日晃晃悠悠,喝醉了摔倒在井裡,竟然睡着了。一起喝酒有個叫焦遂的,“飲酒五鬥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賀知章還給自己起了個外号,叫作“四明狂客”。四明就是他的老家四明山。

“狂”字出自《論語·子路》:“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 意思是說,一個人靠走正道不出成績,便隻能走偏門,以狂狷之态引人注意。狂是放肆無忌,狷是退隐自高。孔老師不愧為老師的鼻祖,可謂一語中的。狂者猶如喜歡搗亂的孩子,總希望用不同尋常的舉動引起老師注意。狷者猶如埋頭苦學的孩子,總希望考個好成績一鳴驚人。

賀知章教書期間,作《望人家桃李花》以明志:山源夜雨渡仙家,朝發東園桃李花。桃花紅兮李花白,照灼城隅複南陌。南陌青樓十二重,春風桃李為誰容。棄置千金輕不顧,踟蹰五馬謝相逢。徒言南國容華晚,遂歎西家飄落遠。的皪長奉明光殿,氛氲半入披香苑。苑中珍木元自奇,黃金作葉白銀枝。千年萬年不凋落,還将桃李更相宜。桃李從來露井傍,成蹊結影矜豔陽。莫道春花不可樹,會持仙實薦君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給國家培養了那麼多人才,君王為啥還不提拔我啊。看我看我看看我。

賀知章回家感慨(賀知章的最後一天)3

開元十二年(724年),賀知章時來運轉。

這一年,李隆基決定上泰山封禅,讓張說組個班子草拟封禅禮儀,對不合時宜的舊儀加以改正。張說組的班子便是麗正書院修書這幫人。賀知章是太常博士,搞祭祀是他的本行,所以好多具體禮儀都需要他來提供建議。由于天上有五方五帝(中央天帝黃帝,東方天帝青帝,南方天帝赤帝,西方天帝白帝,北方天帝黑帝),李隆基隻想拜一個,就問賀知章咋整。賀知章說,天上隻有一個老大,便是昊天上帝(即中央黃帝),至于其他四帝,都是昊天上帝的臣屬。雖然帝号相同,可是君臣異位。所以隻有您上山祭拜昊天上帝就行,群臣在山下祭拜其他四帝就可以了。

李隆基一聽大喜,老賀你算是說到我心坎上了,我也是這麼想的,所以才問問你。

開元十三年(725年),李隆基将麗正書院改為集賢殿書院,年近耳順(六十歲)的賀知章被任命為禮部侍郎兼集賢院學士,雙喜臨門。宰相源乾曜問同為集賢院學士并且主持集賢院日常工作的張說,賀公一下弄了兩個官,足為光寵,但是我想知道學士和侍郎哪個更好一點?張說道,侍郎是幹具體工作的,學士是傳先王之道的,各有千秋吧。

當年三月,賀知章春風得意,出外遊玩,見綠柳成蔭,遂興筆作詩: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縧。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百年老樹,終于煥出新枝。

開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自蜀地入長安,住在一家旅館中,時任太子侍讀的賀知章久聞其名,遂猥自枉屈,去旅館看他。賀知章既驚歎于李白的氣場,又感慨于李白的詩文,說道,你就是被上天貶谪的神仙,遂“解金龜換酒,與傾盡醉”。金龜應該是金魚,是唐朝官員随身佩帶的信物,相當于工作證。金龜隻在武周時用過一段時間,後來就改成金魚了。五品以上高級官員的金魚上刻名字,五品以下官員不刻名字。《長安十二時辰》裡面,賀知章的朋友焦遂,就被殺了,把金魚搶走了。所以解金龜換酒并非真的用工作證換了酒,而是亮出工作證證明身份,跟店家賒了一頓酒。

賀知章去世後,李白寫詩回憶二人初次相見:太子賓客賀公,于長安紫極宮一見餘,呼餘為“谪仙人”,因解金龜換酒為樂。殁後對酒,怅然有懷,而作是詩: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長安一相見,呼我谪仙人。昔好杯中物,翻為松下塵。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巾。

賀知章“晚節尤放誕,每醉必作文詞,行草相間,時及于怪逸,使醒而複書,未必爾也。”孔子說,人過了七十,便能“随心所欲不逾矩”,說的就是賀知章。

賀知章回家感慨(賀知章的最後一天)4

天寶三年(744年),85歲的賀知章生了一場大病,差點死掉,醒來後,便跟李隆基辭職,要回家。落葉歸根,遊子思故鄉。李隆基聽了黯然神傷,但沒有強留,攜太子及文武百官一起相送,還親自寫了送行詩:遺榮期入道,辭老竟抽簪。豈不惜賢達,其如高尚心。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獨有青門餞,群英怅别深。

李隆基問他還有什麼要求,他說,我有個兒子,還沒有起名字,您給起一個。李隆基說,人生于世,誠信第一,孚者,信也。你兒子就叫賀孚吧。賀知章高興地回家了。

當年深秋,落葉飄零,賀知章騎着瘦驢,帶着兒子,踏上了歸途。翌年初春,回到了闊别五十多年的家鄉,早已物是人非。賀知章半道遇見兩個小孩,打聽鄉中老屋所在,小孩指給了他,問道,老爺爺,您是從哪兒來的啊。

賀知章回到家中,随手寫了一首詩: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鬓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賀知章臨終,忽然想起一件事,跟兒子說,皇上原來在取笑我。我是吳人,孚字是爪字下面加上子字。他為我兒取名孚,豈不是叫你賀爪子嗎?

言畢,病逝。


唐朝是中華文明繼往開來的轉折點,也是華夏民族悠悠文化的轉折點,盛唐之後,華夏文明從外放轉入内斂,開始關起門來過小日子。可是盛唐那種博大能容四海,廣闊及于萬方的氣勢,叫我們如何不想他。

唐朝男兒勇武豪放,壯志淩雲;唐朝女子敢愛敢恨,不讓須眉。他們腰跨三尺劍,舉杯邀明月,狂呼“男兒何不帶吳鈎,收取關山五十州”;她們穿男裝,畫濃眉,打馬球,喝烈酒,大喊“花堪折時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煌煌史冊,冗繁噪雜。有正史,有野史。正史記載失之于欲說還休,野史記載失之于道聽途說。許多曆史小白囿于知識所限,不能通讀《新唐書》和《舊唐書》,以至于不能了解鮮活真實大氣磅礴的大唐王朝,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幸運的是,這個遺憾被《這個唐朝太有意思了》完美無缺的填補了。這套書是武漢大學曆史系碩士研究生士承東林仿通俗史寫作大家當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兒》寫的,他一貫秉承“曆史本身很精彩,曆史可以寫得很好看”的寫作宗旨,把無趣繁複的正史寫的妙趣橫生,用詞考究,用語诙諧,讓人愛不釋手,一口氣就想讀完。想要了解明朝,有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想要了解唐朝,便有士承東林的《這個唐朝太有意思了》。

幽默是本書的基因,搞笑是本書的拿手好戲,本書不能保證,你看了之後肚子會笑得有多疼。四本原價192,活動價隻需138,一本不到35塊錢,特别劃算。點擊下方圖片即可直接購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