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色天香,是世人對牡丹的誇贊。
1600多年前,在河洛一帶,我國已經開始種植牡丹
唐宋時,洛陽形成賞花習俗。文人墨客留下許多關于牡丹的詩詞、書畫、傳說……
劉禹錫的“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傳為佳話。
四月天,隐娘分享10首牡丹詩詞,一起來欣賞牡丹之美。
《賞牡丹》
唐·劉禹錫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劉禹錫用側面襯托的手法寫牡丹之美。
庭院中的芍藥花豔麗雖豔麗,但格調不高;池面上的荷花明淨倒是明淨,卻缺少熱情。隻有牡丹花才是真正的國色,是最美的花,當它開花的時候,其盛況轟動了整個京城。
這裡“動”字用得極妙,仿佛使人看到了當時人們為了觀賞牡丹而萬人空巷、人頭攢動的生動場面。
《紅牡丹》
唐·王維
綠豔閑且靜,紅衣淺複深。
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
王維寫牡丹開時的嬌豔可愛,凋謝時的惋惜哀愁,暗言春光易逝,紅顔易衰。
在美好的春天裡,牡丹花嬌嫩妩媚,清香萬裡,占盡了春情。然而,春天不能永駐,牡丹深知自己的芳香美色隻能與春天同在。春天一去,它就會調零衰敗,漸漸枯萎。因此,人們隻知道欣賞春色,欣賞牡丹花的鮮豔,而不知道它的一片愁心。
《牡丹》
唐·徐凝
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态破朝霞。
徐凝将牡丹比作神女起舞,贊美牡丹的仙氣神韻。
暮春時節,群芳凋謝,牡丹獨開,享盡春光,占斷萬物之風光。
有哪個人不喜歡牡丹花呢,盛開時獨占了城中的美景。莫不是洛水女神在那裡翩舞吧,千嬌萬态如同燦爛的朝霞飛騰。
《牡丹》
唐代:皮日休
落盡殘紅始吐芳,佳名喚作百花王。
競誇天下無雙豔,獨立人間第一香。
皮日休贊牡丹“獨立人間第一香”是有道理的。
牡丹開放,時值晚春時節,百花凋謝,落紅遍地,被人稱道百花之王的“牡丹仙子”卻亭亭玉立,一花獨放,開始散發着沁人心脾的芳香,故詩人極口贊揚牡丹巍然獨立,一花獨放,獨香天下,是人間第一花香。
《裴給事宅白牡丹》
唐·盧綸
長安豪貴惜春殘,争賞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盤承露冷,無人起就月中看。
暮春時期百花即将凋殘,隻有慈恩寺裡的紫牡丹還在吐蕊,紛芳滿枝,于是長安城裡的年輕人争相着去親近、觀賞紫牡丹。而在裴給事的庭院中,一株冰清玉潔的白牡丹,卻備受冷落,無人欣賞,在皎潔的月色下更顯孤獨、冷清、素雅。
全詩通過紫牡丹和白牡丹這一動一靜、一熱一冷的對照描寫,贊美白牡丹的高潔,贊花意在寫人,言白牡丹之高潔,乃是言裴給事之高潔,以花襯人,相得益彰。
《思黯南墅賞牡丹》
唐·劉禹錫
偶然相遇人間世,合在增城阿姥家。
有此傾城好顔色,天教晚發賽諸花。
在人世間怎會遇見牡丹這樣漂亮的花,花開重瓣,層層疊疊如同西天王母九重的增城。有如此傾國傾城的好顔色,上天應該讓你晚點開放與諸花争豔。
這首牡丹詩将花拟人,對牡丹的花容、花性的欣賞和感受,升華到對女性柔美個性形象的精神把握,即形、神、情三者并舉,愛得有個性,有情睐,包涵了更廣更深的美學意義。
《題所賃宅牡丹花》
唐·王建
賃宅得花饒,初開恐是妖。
粉光深紫膩,肉色退紅嬌。
且願風留著,惟愁日炙燋。
可憐零落蕊,收取作香燒。
王建租住在别人的房子裡,哪想到竟有牡丹滿院,一開花便絢麗無比,紫花豐腴,光澤均勻細膩,紅花鮮豔,羞退靓女胭脂面。
全詩前兩聯寫景,後兩聯扮清,景中寓情,情裡含景,以人寫花,以花寫人,花、妖、作者三位一體,句句寫花,而又無一處不在寫人,堪稱大手筆。
《賞牡丹》
唐·王建
此花名價别,開豔益皇都。
香遍苓蓤死,紅燒踯躅枯。
軟光籠細脈,妖色暖鮮膚。
滿蕊攢金粉,含棱縷绛蘇。
好和薰禦服,堪畫入宮圖。
晚态愁新婦,殘妝望病夫。
教人知個數,留客賞斯須。
一夜輕風起,千金買亦無。
王建不寫牡丹一時之态,而是從牡丹之貴寫到牡丹之美,再寫牡丹凋零,用變化的角度去賞牡丹,道盡惜牡丹之情。
最後,作者用“一夜清風起,千金買亦無”道出了花時難久的怅然。開篇之盛豔,末尾之冷清,強烈的對比讓末尾仿佛一副大留白的畫卷,意味深長,耐人尋味。清風吹過,花亦凋零,這其中是不舍,是憐惜,是冷清,種種情感由人品讀。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惆怅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
明朝風起應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
惆怅地看着台階前的紅牡丹,傍晚到來的時候隻有兩枝殘花還開着。料想明天早晨大風刮起的時候應該把所有的花都吹沒了,在夜裡我對這些衰弱的卻紅似火的花産生了憐憫之心,拿着火把來看牡丹花。
此詩一反常情,由鮮花盛開之時想到紅衰香褪之日,以“把火”照花的新鮮立意表現了對牡丹的無限憐惜,寄寓了歲月流逝、青春難駐的深沉感慨,在無數惜花詩中别具一格。
《牡丹》
唐·李商隐
錦帏初卷衛夫人,繡被猶堆越鄂君。
垂手亂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蠟燭何曾剪,荀令香爐可待熏。
我是夢中傳彩筆,欲書花葉寄朝雲。
李商隐借詠牡丹抒發詩人對意中人的愛慕、相思之情。
這首詩構思巧妙,借物比人,又以人拟物,借衛夫人、越人、貴家舞伎、石家燃燭、荀令香爐等故事描寫牡丹花葉的風姿綽約、豔麗色彩和馥郁香味,使牡丹的情态畢現。
最後詩人突發奇想,欲寄牡丹花葉于巫山神女。明寫牡丹,暗頌佳人,一實一虛,别具一格,令人回味無窮。
讀了這些詩,你有沒有喜歡上牡丹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