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蕲春四寶叫什麼?2018年是李時珍誕辰500周年,5月底在李時珍的故鄉湖北蕲春縣蕲州鎮舉辦了一場盛大的活動——紀念李時珍誕辰500周年暨李時珍中醫藥大健康國際高峰論壇,《本草綱目》中提及的“蕲州四寶”——蕲艾、蕲竹、蕲蛇、蕲龜再次引起關注,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湖北蕲春四寶叫什麼?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2018年是李時珍誕辰500周年,5月底在李時珍的故鄉湖北蕲春縣蕲州鎮舉辦了一場盛大的活動——紀念李時珍誕辰500周年暨李時珍中醫藥大健康國際高峰論壇,《本草綱目》中提及的“蕲州四寶”——蕲艾、蕲竹、蕲蛇、蕲龜再次引起關注。
有人也稱之“蕲春四寶”,但據說古蕲州不僅包括現在的蕲春,還包括浠水、英山、黃梅、武穴、羅田等地的一部分,這個大地域才是“蕲州四寶”的主要分布範圍。總之史料記載,“蕲州四寶”源于西周,名于明代,當時已列為貢品,“上國史,入方志,登專著”,實在是淵源深厚。
蕲竹
最妙是做“簟”
蕲竹别名笛竹、叢竹、孝順竹、蓬萊竹等,原産于蕲春縣蕲州鎮附近的麒麟山、百家治山和縣北的三角山、大桴山一帶。
蕲竹
唐白居易詩《病中逢秋招客夜酌》中“卧簟蕲竹冷,風襟卭葛疎”,說的便是用蕲竹作的簟,即一種竹席。據說其“色澤晶瑩,有如琉璃、美玉,且質地堅韌,又柔軟如綿,折疊如布”。這種蕲竹所做的簟據說早已成皇宮王室收藏的珍品。此外,用蕲竹做成竹笛、箫管,也出了名的“音質清幽柔和,有細水下幽潭,珍珠落玉盤之妙”。白居易亦曾形容“笛愁春盡梅花裡,落冷秋生薤葉中”。
據明代弘治《黃州府志》:“蕲竹,亦名笛竹,以色瑩者為簟,節疏者為笛,帶須者為杖。”而李時珍也在《本草綱目·木五·竹》曰:“笛竹,一節尺馀,出吳楚。”在蕲州李時珍紀念館内館藏的蕲竹,一度被認為是與羅漢竹極為相似的一種竹子,竹節為繞節,即節與節之間輾轉相繞,組成菱形,狀如羅漢肚。但2015年在蕲春舉辦的第一屆蕲艾節上,卻有人對此提出異議,認為蕲竹應為另一種與叢竹相似的品種。蕲春當地的一位王鴻賓老人對蕲竹潛心研究多年,指出蕲竹外形應近似叢竹,是一種稀少的良種竹。此說法得到業内專家的認同。蕲春縣科學技術委員會還印發了《蕲竹論證會議紀要》,為蕲竹更正形象。
蕲艾
獨有兩種特殊成分
蕲艾又名大葉艾、祁艾,屬桔梗目,因産于蕲州而得名,是中國國家地理标志産品,莖、葉均可入藥。據說李時珍的父親李言聞對蕲艾頗有研究,著有《蕲艾傳》,說蕲艾“産于山陽,采以端午,治病炙疾,功非小補。”如今科學研究結果已證明蕲艾含17種已知化合物,其中兩種成分側柏酮(15.6%)和異側柏酮(2.7%),還是一般艾葉所未發現有的。此外,在蕲春農業信息網上介紹稱,蕲艾的特點是葉大且厚、絨多,葉子制成精油的出油率為1.06%,能達到其他品種艾葉的出油率0.54%的兩倍,蕲艾油有比一般艾葉油更明顯的平喘、鎮咳、祛痰及消炎作用。
蕲艾
事實上,近年以蕲艾為主要原料的系列養生保健品,在各電商平台上的年銷售額已超過5億元人民币。蕲艾産品已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主力”。
蕲蛇
尾有“佛指甲”
蕲蛇又稱五步蛇、白花蛇。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首次将白花蛇“釋名”為蕲蛇,雲:“花蛇,湖、蜀皆有,今惟以蕲蛇擅名。然蕲地亦不多得,市肆所貨,官司所取者,皆自江南興國州諸山中來。”又曰:“其蛇龍頭虎口,黑質白花,脅有二十四個方勝紋,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長牙,尾上有一佛指甲。”意思就是,這種蛇全身黑質白花,頭呈三角形,口有四顆長牙,吻鱗與鼻間鱗均向背方翹起,猶如龍頭狀,其背部是黑褐色,在頭腹及喉部有白色,身上有24塊方塊紋路,腹間有少數黑褐色斑點,又稱“念珠斑”,在尾尖有一枚鱗片尖長,稱角質刺,也叫“佛指甲”。
蕲蛇
蕲蛇主要産于蕲州龍峰山,喜食蛙、蟾蜍、蜥蠍、鳥、鼠等小動物。因其成長極慢,又能入藥,如今早已成為瀕危動物,蹤迹罕見。蕲蛇味甘鹹、性溫,具有祛風濕、散風寒、舒筋活絡等藥效。《本草綱目》中也有記載:“能透骨搜風,截驚定搐,為風痹、驚搐、癞癬、惡瘡要藥,取其内走髒腑,外徹皮膚,無處不到也。”
蕲龜“綠毛”有真假
蕲龜則是一種奇特的“綠毛龜”。《本草綱目》記載綠毛龜已詳細述說它有真假兩種:“今惟蕲州以充方物。養鬻者取自溪澗,蓄水缸中,飼以魚蝦”,“久久生毛,長四五寸。毛中有金線,脊骨有三棱,底甲如象牙色,其大如五铢錢者,為真。他龜之養亦生毛,但大而無金線。底色黃黑為異爾。”也就是說,蕲龜形狀與普通龜相似,雖然它們的毛都可以後天培植,但隻有蕲龜的綠毛中會有金線。
蕲龜
對于龜背上的綠毛還有一種說法稱它是一種藻類附生物,并非真正的毛發,但也有說真正的綠毛龜的綠毛燒之有焦味,應該不是藻類。如今真正的綠毛龜已極少見,大多數身背綠毛的龜都是人工培植的綠藻在龜背上,有些甚至一看就明顯是巴西龜“易容”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