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出于戰國時期,按國别依次記述,分别是東周、西周、秦國、齊國、楚國、趙國、魏國、韓國、燕國、宋國、衛國、中山國。記載曆史上起前490年智伯滅範氏,下至前221年高漸離以築擊秦始皇,彙集成書在秦統一以後,是先秦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書名《戰國策》是西漢劉向考訂整理後定名的。
《戰國策》是古代記載戰國時期政治鬥争最完善的著作,描述戰國的縱橫家的政治策略。展示了戰國時期各國的軍事、政治等一些活動情況和社會面貌,當時政權更叠、戰争綿延,都與謀士獻策、智士論辯有關。全書沒有系統完整的體例,是相互獨立的篇章。是研究戰國曆史的重要典籍,因此有重要的史料價值。描寫人物繪聲繪色,比如縱橫家蘇秦,義士唐雎、魯仲連等等,人物形象逼真,語言生動,富于雄辯與運籌的機智,在古典文學史上也占據重要地位。
人們将《戰國策》列為曆史著作,但從《戰國策》的思想觀念來看,與《左傳》等史書大有不同。不能作為史實來看,例如《魏策》中著名的“唐雎劫秦王”,寫唐雎在秦廷中挺劍脅逼秦王嬴政,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事。劉向序說:“戰國之時,君德淺薄,為之謀策者,不得不因勢而為資,據時而為畫。故其謀扶急持傾,為一切之權;雖不可以臨教化,兵革救急之勢也。”戰國時期是春秋以後更激烈的大兼并時期,這時作為虛飾的仁義禮信之說已完全被打破。國與國之間,如今講的是以勢相争,以智謀相奪。活躍在政治舞台上的策士,也是以自己的才智換取功名利祿。
《戰國策》能夠叙事明理表達,會大量運用寓言、譬喻等方式,使語言生動,富于文采,頗具感染力。無論是雙方辯論還是個人陳述方面,都渲染誇大,充分發揮,暢所欲言,具有較強的說服力。表達極為生動,善于利用巧妙的比喻,通過一些有趣的寓言故事,引起人們産生相同的思想感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