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天氣很熱吃什麼粥

天氣很熱吃什麼粥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22 04:00:48

來源:【交彙點新聞客戶端】

高溫天退場,也許是本周最令人愉悅的“大事件”。周一,就有媒體預報“驚喜的轉折”要來了。這轉折便是高溫日“複制粘貼”模式的終結。今夏,長三角人苦高溫久矣!

8月23日,南京大部分地區24小時降溫10℃以上。從6月的夏至熬到8月的處暑,南京人經曆10個高溫紅色預警的“烤驗”,扛過1961年南京有完整氣象觀測記錄以來的“最熱夏天”。23日晚,筆者在朋友圈裡看到好幾位南京人“得瑟”,說“現在外面有點冷呢”,隔着手機屏也能感到天涼人快活。

但,旱情還有些揪人心。8月25日,南京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介紹,為打赢“抗旱保衛戰”,全市涉農區每天近4000人、累計近10萬人次戰鬥在抗旱一線,每天從江、湖、河庫調備5個玄武湖的水量為受旱田作物“解渴”。全力攻堅下,作物受旱面積已從最高峰的42萬畝降至不到33萬畝。農業科技人員表示,本輪高溫和旱情給水稻生長造成一定影響,在降溫補水後,禾苗正緩緩恢複“元氣”。

天氣很熱吃什麼粥(高溫天退場令人愉悅)1

眼下“一瓢水”,秋收“一瓢糧”。在安徽,農業部門組織專家制定分區域、分作物的科技抗災技術方案,落實科學抗災措施,強化分類指導。包村聯戶的農技人員,深入示範戶田間地頭,掌握實際情況,提供技術指導,通過示範戶發揮帶動引領作用。省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成立抗旱服務小分隊,制定應急預案,深入旱情嚴重地區開展指導服務。

上海媒體也關注高溫天對農業生産的影響。截至8月23日,上海今年經曆了49個高溫日(日最高溫不低于35℃)。上海自1873年有氣象記錄以來,1934年以55個高溫日拿下“史上最熱”,今年離“最熱”差距不大。記者走訪調查發現,高溫天預計使“國慶稻”産量下降5%至10%,不過上海“國慶稻”種植面積占比不高,高溫熱害對“種植主力”中晚期水稻影響不大。上海近兩年開展以葉菜為主的蔬菜新優品種選育和示範推廣,推出多個适合夏季栽培的新品種,比如“上海青”的新品種“豔青”,耐熱性很強。在蔬菜生産基地大棚内,7月中旬栽種的豔青通過合理降溫、灌溉、追肥,品相和品質未受影響,雞毛菜、小青菜、杭白菜等相對耐高溫品種長得也不錯。

旱情嚴峻,不僅對秋糧保豐收帶來挑戰,也影響到人們的日常生活。浙江近60天全省降水量僅為116.6毫米,比多年平均偏少68%,創1954年有記錄以來新低,部分農村供水工程受到旱情影響。浙江水利部門表示,将重點關注偏遠山區和海島,加強農村飲用水設施設備巡查和維護,确保運行安全。對于出現供水緊張、飲水困難的地區,水利部門加大抗旱投入,因地制宜采用打井、開渠、鋪設引水管道、開辟新水源、消防車送水等方式,全力确保人民群衆生活用水安全。

在長三角,氣溫終于降至舒适區,三省一市聯結協作的“溫度”依然保持高位,一體化發展的步伐铿锵有力。

8月25日,在安徽省黃山市,上海、江蘇、浙江、安徽退役軍人事務部門,簽署長三角退役軍人就業創業一體化發展框架協議。長三角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有710萬人,是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助力長三角建設不可或缺的寶貴人力資源。根據協議,三省一市将建立退役軍人就業信息共享機制,開展就業信息比對共享;建設退役軍人就業創業一體化服務平台,推動異地就業退役軍人在就業地享受政策咨詢、職業指導、市場招聘等就業服務;建立退役軍人技能培訓協調機制,承訓機構目錄、等級證書互認,異地培訓暢通費用結算。

8月25日、26日,2022年長三角數字化轉型大會在南京舉行。長三角累計培育8個工業互聯網國家雙跨平台,70個G60科創走廊工業互聯網平台,南京、蘇州、上海、甯波等地建起一批國家級創新體驗中心、應用推廣中心、公共服務平台、大數據分中心。會上,長三角地區标杆示範企業、互聯網解決方案服務商代表以及業内專家,圍繞數字化轉型及工業互聯網建設實踐展開經驗分享,共謀企業數字化轉型新路徑。

天氣很熱吃什麼粥(高溫天退場令人愉悅)2

8月27日,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辦公室會議在上海召開。近年來,三省一市發揮各自創新優勢,推動長三角加快成為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原始創新動力源、融合創新示範區、開放創新引領區。下一階段,三省一市将強化戰略協同、高地共建、開放共赢、成果共享,共同構築世界級創新平台,共同強化高端産業創新引領,共同塑造一體化科技創新協同機制,共同拓展開放創新合作網絡,力争長三角區域科技創新合作取得更大突破。會議期間,長三角科研院所聯盟簽約,《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聯合攻關合作機制》等3項政策文件發布。

三省一市還聚焦基本公共服務便利共享,加強協同合作,讓更多群衆享受一體化發展帶來的紅利。《江蘇省推進長三角區域社會保障卡居民服務“一卡通”若幹規定》進入審核階段,三省一市人大常委會将協同立法,同步審議各自規定。長三角區域社會保障卡居民服務“一卡通”,指在長三角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首先在交通出行、旅遊觀光、文化體驗、醫療衛生、社會保障、金融服務等領域實現一卡多用、跨省通用。目前,江蘇社會保障卡累計持卡人數達9335萬,電子社保卡簽發人數3985萬,其中第三代社會保障卡1076萬張。持江蘇第三代社會保障卡可以在全國318個城市“一卡通行”,在全省234家4A級以上重點旅遊景區和105家市級以上公共文化場館“一卡通用”。

将取景框略略縮小,筆者看到南京都市圈的發展利好。8月22日,南京至儀征線(含揚州延伸線)市域(郊)鐵路一期工程(不含過江段)初步設計獲得江蘇省發展改革委批複,項目将進入開工建設階段。該項目起自南京地鐵4号線仙林湖站,終到揚州西站,共設站16座,項目工期約54個月。甯揚市域(郊)鐵路是支撐南京都市圈發展的關鍵性工程,建成後兩市經濟往來更便捷、更高效。交通改變生活,建設引領發展。近年來,南京都市圈成員城市共建“軌道上的都市圈”、優化都市圈公路網絡、強化重大樞紐建設。去年,都市圈首條跨市域軌道交通線甯句城際建成通車,甯句同城化邁出實質性步伐。随着“甯揚”“甯馬”和“甯滁”3個軌道交通項目開工建設,南京都市圈“一日生活圈”“一小時通勤圈”加速形成。

天氣很熱吃什麼粥(高溫天退場令人愉悅)3

8月23日,南京都市圈知識産權司法保護聯盟成立。南京、淮安、蕪湖等十地法院領導簽約,建立知識産權訴訟服務跨域合作、知識産權審判實務協作會商、知識産權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知識産權品牌保護協調聯動等4項機制,為南京都市圈高質量發展提供優質司法服務。無論是南京都市圈,還是範圍更廣的長三角區域,發展前景讓人期待。

整理:徐冠英

來源:新華日報、交彙點、解放日報、上海發布、浙江日報、安徽日報、南京日報、南京發布

圖片來源:交彙點、視覺中國

編輯: 金亦炜

本文來自【交彙點新聞客戶端】,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