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生産經理怎麼開展工作

生産經理怎麼開展工作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24 05:59:44

引言:去年的時候專門就這個話題寫過些文字,當然現代企業的管理、市場環境的變化,尤其是中小企業的變化還是挺大的。接下來就結合現階段中小型生産企業的現狀再聊一聊生産管理方法和管理思路,期望對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啟發。

現在是一個萬事皆卷的時代,對于生産企業來說激烈的市場競争,居高不下的人力資源成本讓很多生産企業被動地陷入困境,阻礙了企業的創新和發展。國家在這方面給予了不少稅收方面的照顧,那麼企業自身也應該積極地從自身的角度出發,優化生産管理,拓寬管理思路,以盡可能的降低企業自身的消耗,提升市場競争力。

生産經理怎麼開展工作(再談生産管理方法和管理思路)1

接下來我将會從以下四個方面來聊一聊生産管理方法和管理思路的問題:

一、人效管理

現如今生産自動化的确大幅度提升了企業的生産效率,但是我們在生産管理的過程中往往容易忽略人在這個過程中的作用,也就是忽略人效管理。人效簡單來說指的是人均生産效率,而人效是會影響到産能的。人效在生産環節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管理者效率,其二是操作工效率。管理者效率體現在保障生産順利進行、保障操作工能動性兩個方面;操作工效率體現在保障生産供給、保障作業精準和熟識度上。

提升管理者效率主要還是強化精益化管理,把生産目标和生産過程所需要的按照生産流程拆解落實到每一項生産環節(注意标準)、把可能發生的問題落實到管理工具上,最大化降低主觀管理模式,建立标準化流程管理制度。在操作工層面提升本崗位能力培養,把優秀的人才經驗在車間内部積極推廣,提升勞動效率。同時,人和機器的最大區别是思維,管理者要關注操作工的積極性發揮,避免出現"警察抓小偷"似的對立對立管理,管理者畢竟是少數人群,如果被操作工當成小偷來防着,那麼管理就很難形成1 1>2的合力,無形中産生動能消耗。

生産經理怎麼開展工作(再談生産管理方法和管理思路)2

二、品控管理

每個企業對于成品率都是有自己的标準和要求的,但是我們還可以換個角度想一想,成品率的标準是有什麼來決定的呢?是由企業本身的人均生産水平決定的,還是企業前30%甚至20%的人的平均生産水平決定的呢。這裡面的差别在哪?在于及格線的劃定,如果60分及格,那麼,大部分人的标準就會最大限度地貼近這個标準,而且表面上看這樣可能會增大人均産量;如果按照30%的人劃定标準,那麼就會有70%的人需要提升作業技能,産量會不會下降呢?短期的下降是有可能的,但是從中長期來看,企業的産品品質是不是提升了一大截呢?當70%的人當中有60%提升了作業效能的時候,它的産能和品質兩者是不是都提高了呢?而且姑且不論品質提升帶來的市場反應,單就廢品率來說是不是有所降低呢?

三、損耗管理

這一點其實不想多說的,畢竟生産型企業精益化生産已經提了好多年。不過走了一些中小型生産企業後發現,還真就明白了什麼叫做理想和現實的差距。差距在哪不多講,明白的自然懂,單就說說如何避免這樣的現象:第一,生産資料限定供應;第二,肥料分類分析;責任該是誰的就找誰,采購的問題找采購、操作工的問題從操作工這裡改善。

需要注意的是,損耗管理是一定要與品控管理相對應的,避免成品率的降低。精益化生産的精髓不就是兩者的對立統一嗎,這就要考驗我們管理者的智慧了。尤其是中小企業生産管理制度不夠健全,生産管理的職業化尤為重要,當然,改善效果也會更好。

生産經理怎麼開展工作(再談生産管理方法和管理思路)3

四、數據化

結合上面的内容我想強調現代的生産管理應該用數據化思維來做,中小企業粗放生産模式在未來競争中必定會被居高不下的成本壓的喘不過氣來。把生産全流程的關鍵環節建模,建立數據信息流,經過一段時間我們就很容易發現企業的生産環節在哪裡有問題,在哪裡尚存提升空間,用普遍現象的分析來代替原來抓某一作業點問題的管理模式。這樣不但會更加精準,同時也有助于在企業産能增大的時候保障生産有序進行。

綜上,精益化管理依然是生産管理的主旋律,數據化思維應該被應用到生産管理環節。尤其對于中小型生産企業,用系統化、精準化、标準化的思維和方法構建完整的生産管理閉環才是現階段生産企業的成本自信,核心競争力突出的關鍵所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