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平台如何提升GMV,作者從産品角度切入,并舉了幾個例子加以說明,一起來看看~
作為電商平台,GMV(成交總額)是衡量平台競争力(市場占有率)的核心指标。一般電商平台GMV的計算公式為:GMV=銷售額 取消訂單金額 拒收訂單金額 退貨訂單金額,即GMV為已付款訂單和未付款訂單兩者之和。
而影響GMV的關鍵指标不外乎:流量指标(用戶數等)、轉化指标(首單率、複購率等)兩大塊,所以來看看如何通過頁面設計來間接影響提升GMV呢。
對于電商用戶可粗略分為:目标明确性用戶和不明确用戶。兩種用戶行為路徑場景不一樣,因此在設計頁面時需結合考慮。
明确用戶路徑:搜索商品-進入商品詳情頁-加入購物車-支付,而不明确用戶可能路徑為:浏覽商品-查看詳情-浏覽商品-查看詳情……-加入收藏夾 -加入購物車等一系列反複過程。
對于明确用戶來講設計時側重考慮加快用戶決策流程進行付款,而不明确用戶則更依賴于運營側(活動、折扣、氛圍等)去引導用戶産生購買的欲望。
從用戶購買流程觸點:商品列表頁-商品詳情頁-購物車頁來看看頁面是如何進行設計的。
一.商品列表頁
用戶搜索後進入商品列表頁後,面對琳琅滿目的商品,該挑選哪個商品呢?頁面設計時如何快速幫助用戶決策進而提升用戶購買意願呢。回想現實生活中我們是如何決策買菜呢?走進菜市場尋找你想買的菜,面對琳琅滿目的菜攤,首先幫助你決策就是大大的價格紙牌,讓你快速選擇符合你心理價格的攤位。
然後走進攤位進行挑菜,挑菜的過程無非就是菜品新鮮好看為原則,然後購買付款。但當你發現你要買的菜市場上價格都一樣,而你又不懂挑菜怎麼辦呢?有點生活經驗的人都會選擇看看哪個菜攤人多,就往哪個菜攤靠。
從買菜的過程中發現幫助我們快速決策的因素有:價格、菜品(外觀)、人氣三大要素;而電商平台購買商品是屬于同樣的決策交易行為,不同的是交易場所不同,因此利用線下經驗來幫助線上用戶進行決策。
京東商品列表頁
從上圖可以清晰看到:首先是突出的是商品圖片以便确認為你想要的商品,第二突出的是價格,是否能夠符合你心理價位,第三看到的是評論,是否有從衆跟随。同時為進一步幫助用戶快速決策:分别針對銷量、價格、人氣、新品等因素設計排序功能。
天貓商品列表頁
蘇甯商品列表頁
從現有電商平台商品列表頁來看,基本上都是突出了大圖、價格、人氣因素引導用戶進入商品詳情頁。
二:商品詳情頁
用戶在商品列表頁選擇感興趣的商品後,進入商品詳情頁,商詳頁是用戶消費體驗感頁面,設計的好壞極直接會對用戶的購買行為産生直接的影響。如何幫助用戶快速決策加入購物車。
(1)、建立消費保障
服務承諾
售後保障
通過服務承諾、售後保障建立用戶信任安全保障感,讓用戶放心購買,解決售後無後顧之憂!
(2)、塑造消費場景感
使用場景
效果對比
通過商品、商品詳情圖營造良好的真實商品消費體驗感,還原線下使用場景!如常見的高清大圖、效果參照對比圖、真實使用場景圖等視覺手段。讓用戶覺得這就是自己想要的商品
(3)、展現劃算性
降價促銷
活動促銷
人都有用最小代價獲取最大利益的消費準則俗稱就是劃算。通過價格對比、送券、優惠活動突出劃算氛圍,讓用戶感覺到現在購買很劃算,如果此時不購買就是損失
(4)、利用互惠原理
贈品
我們常見的附贈品,用一個小小的恩惠去換取更大的購買意願,雖然我們早已知道這就是促銷手段,但我們還是更容易接受這就是白送的。
(5)、營造人氣、口碑氛圍
商品評價
通過用戶評論,一方面建立用信任感,另一方面營造出強烈的消費人氣氛圍。
(6)、打造商品稀缺性
庫存限量
通過庫存數量、有貨數告訴用戶,如果你現在不買一旦賣完了就再也買不到了
(7)、制造時間緊迫感
倒計時
通過時間倒計時告訴用戶,如果你此刻不買就可能再也沒有這個低價的優惠了
通過上述設計滿足用戶貪便宜心理(打折、促銷)、短缺原理(有限時間有限折扣、不買就損失)、互惠原理、權威原理(平台安全服務保障)、環境影響(人氣、評論)等方面消除用戶顧慮、減少用戶決策思考時間從而提高用戶購買意願。當然我們的目标是最大程度的提升GMV的上升,除了影響用戶下單轉化,我們還可以考慮提升用戶客單價,這方面就需借助一些運營手段及數據挖掘技術了
(1)、滿折、滿減等運營手段
通過折扣、讓利等形式引導用戶從買單一商品多買多件商品,提升用戶額外購買的意願,購買完的同時還覺得換算。
(2)、相對參照
通過一些套餐參照比較,更容易引起決策購買,從而提升客單價
(3)、配套推薦
通過對當前商品的屬性、用戶購買行為、交易數據分析,搭配推薦周邊關聯性商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