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涉江采芙蓉語言風格

涉江采芙蓉語言風格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28 22:18:09

涉江采芙蓉語言風格?古詩十九首,是中國古典詩歌寶庫中的瑰寶其叙事言情,皆得衷心,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涉江采芙蓉語言風格?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涉江采芙蓉語言風格(經典重讀涉江采芙蓉)1

涉江采芙蓉語言風格

古詩十九首,是中國古典詩歌寶庫中的瑰寶。其叙事言情,皆得衷心。

《涉江采芙蓉》是一首名譽天下的詩歌。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

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回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傳統觀點認為,這首詩寫離情。仕宦之人遊漂在外,仕進不能,自然回頭望鄉。

從字面上看,這樣來解讀,亦無不可。因為叙事主體在詩中确實心襟遙指所思之人。但我以為,閱讀一首詩,一方面要據文釋義,另一方面,還要忖度心曲,如此,方能把握要旨真意。

中國古典詩歌中,香花異草嘉木美人,這些意象既可能是實指,也可能因寄所托。所以,解讀這些意象,如果落入寫實的窠臼,那就可能把一首勃發生郁的詩歌讀成了枯紙槁木。

《涉江采芙蓉》這首詩,亦同樣存在對意象的挹取抛擲。芙蓉,芳草,這些香花異草,在《楚辭》中,觸目可見。屈原在《離騷》《湘夫人》等詩中,不惜筆力,盡植芳華,搜羅奇珍,無一不是理想之幻化之形也。這樣的抒情寄意方式,實為中國士人曲意仕進之濫觞。這既婉轉疏通其心,亦維護了士人的人格尊嚴,瓜葛二用,可謂妙盡。

後來士人,無不巧遞音律,續以五言七言,或以歌行命意。蘇轼的“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孟浩然“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皆此之謂也。由此可知,此處芙蓉芳草,皆為個人理想之象形也。此岸與彼岸,真的是“明河可望不可親”,但總是希望“願得乘槎一問津”。采摘芙蓉芳草,亦不是一件容易之事,關山難越,人事阻隔,天庭,遠比江河、沼澤難以抵達。唐人尚且有“不才明主棄”之落寞,“緻君堯舜上”之奢望,那漢末,則不易之殊勝,可想而知矣。故雲,“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亦即王勃之“望長安于日下”之意也。士人的困惑與迷惘,亦由此可見。

“回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句,寫出了人生的苦意掙紮與情感撕裂。士人的故鄉大緻可以說分居于此岸和彼岸。進則達,退則窮。窮達之間,則是煉獄,兌現的是張皇,是永遠抵達不了的遠方。而處于達窮之極的人,則少了諸多的張望回顧。由此可以照見膜壁心胸:“是進亦憂,退亦憂”的個人挂礙,全不似範文正公之天下憂樂之心矣。

中國古代有兩個詞語頗為有趣,一為秋士,一為春女。春女惜春:花期短暫,花事不永,憂不得悅己者,風流付春風流水。秋士悲秋:造化萬物,春華秋實,而士人往往不得意者十之八九,流年空耗,銀霜覆頂,豈不悲意蔥郁?有共堯舜意,卻無路請纓,故有“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的浩歎。這不僅是士人個人的際遇,亦是所有“緻君堯舜上”之人的人生悲劇。

與古人促膝,與聖賢會晤,若有怦然心會,自是忘情得意。今讀《涉江采芙蓉》,有得,不亦樂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