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是傳統文化的瑰寶,深受老百姓的喜愛。不過曆史上詩詞衆多,相信大家也不可能把所有詩詞都背下來。
所以,我的目标,就是給普通網友寫文章,讓大家能夠領略詩詞之美。
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詩詞達人,記得動動手指關注我哦!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美到讓人心醉的3首古詩詞,文采飛揚,千年傳誦,真有才啊!
第1首,《水仙子·舟中》:孤舟夜泊洞庭邊,燈火青熒對客船。朔風吹老梅花片,推開篷雪滿天。詩豪與風雪争先,雪片與風鏖戰,詩和雪繳纏。一笑琅然。
這是一首元曲,作者是元代文人孫周卿 。這首詩不但寫小船上所見,而且是寫下着雪的夜晚的小船上所見。
獨特的地點,獨特的天氣,獨特的時刻,詩意也因此産生。
“朔風吹老梅花片,推開篷雪滿天。”雪與梅的結合,是不同于普通悠閑的情境,别有一番豁達豪情。
“詩豪與風雪争先,雪片與風鏖戰,詩和雪繳纏。”這幾句十分優美,文字驚豔,充滿動感,難怪流傳千年。
在拟人與排比的手法中,詩人的詩興與風雪相互交織,構成的是豪雄開朗的境界與瑰麗多姿的圖畫。
顯然,這幾句是詩人自我情感的外放,“争先”、“鏖戰”、“繳纏”這幾個動詞,正是體現出詩人生命本身的瑰麗與精彩,體現了生命的張力,美到讓人心醉,令千百年後的人感受到風雪夜的可愛。
第2首,《夏日遊山家同夏少府》:返照下層岑,物外狎招尋。蘭徑薰幽珮,槐庭落暗金。谷靜風聲徹,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籠累,唯餘松桂心。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才子駱賓王。詩的内容以寫景為主,通過文采飛揚的文字,将夏天山中日夜的景色描繪得如此美妙。
“槐庭落暗金”這是白天傍晚的景色,“山空月色深”這是晚上的景色。
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不管是動還是靜,都具有一種甯靜的美感,都有一種“洗滌紅塵”的神清氣爽。
“谷靜風聲徹,山空月色深”這兩句,運用了對比襯托、動靜結合的手法,用風聲來襯托山谷的幽靜,用月光深遠來襯托山谷的空闊,畫面感十足,美到讓人心醉。
前三聯描繪遊山所見所聞,“蘭徑”、“槐庭、“靜谷”、“空山",加上“幽佩”、“暗金"、“風聲”“月色”,組成了一幅傍晚山中純靜、空明、幽雅、清麗的圖畫。
所以,詩的最後,詩人喊出了“一遣樊籠累,唯餘松桂心”。
這種快樂,與陶淵明“久在樊籠裡,複得返自然”的心靈呼喚如出一轍。而千年後的我們,閱讀這首詩,也會讓心靈得到一絲放松,對大自然更充滿了向往。
第3首,《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遊》: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 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這首詞的作者是宋代詞人陳與義。陳與義生活在北宋末年、南宋初年,屬于經曆了滄桑巨變的一位文人。
這首詞主要體現陳與義的“身世之感”,所謂“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整個基調可以說是非常悲涼的。
但是呢,這首詞又給人一種特别的美感。因為上片的内容,寫過去的潇灑與得意,寫過去的快樂與沉醉,給人一種飄飄欲仙的快樂。
尤其是“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這兩句,語言清麗,感情自然,美到讓人心醉。
“疏影”反襯快樂的繁密,“天明”展示快樂的無止,十個字驚豔了千年,完全不誇張!
這兩句美得像夢一樣,恰恰與“二十餘年如一夢”構成了先後關系,同時也與後面的悲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所以說,這首詞的章法結構也很值得深究。
整首詞将回憶與現實結合在一起,通過回憶過去的歡樂來襯托作者抒發陳與義現在的寂寞,體現國破家亡的巨大悲痛,具有一種穿透千年的巨大感染力。
大家還知道哪些好詩詞呢?你們自己有創作過詩詞嗎?歡迎留言哦。我每天寫傳統文化類的文章很不容易,也希望大家多多贊賞,收藏和分享我的文章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