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張暢)《左傳》記載,公元前486年,“吳城邗,溝通江淮”。吳王夫差在揚州開鑿的邗溝,成為大運河2500年前的“原點”,也因此,古運河揚州段就是整條大運河中最古老的一段。
如今,揚州成為中國大運河申遺的牽頭城市。10月19日-20日,“千年運河千裡行”中外媒體采風活動來到揚州,先後探訪瘦西湖、平山堂和大明寺等地,感受運河“原點”的風韻。
瘦西湖
“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俨畫圖”
到達揚州,瘦西湖是必遊景點。
作為城市水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瘦西湖不僅是隋唐以來揚州城池的護城河遺存,更與大運河緊密相連,是大運河進入南方地區後最能體現地域審美價值的文化景觀之一,也是中國古典園林的傑出代表。
10月19日,俯瞰揚州瘦西湖。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導遊介紹,瘦西湖本名保障湖,清代揚州鹽商和地方官員為迎接康熙乾隆“南巡”,在沿湖兩岸疊石置景,使景觀得到了全面提升。乾隆年間,杭州詩人汪沆慕名來到揚州,飽覽美景後,他把保障湖與家鄉的西湖作比較,賦詩道:“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俨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瘦西湖因此得名。
景區園内的建築始建于南朝宋文帝時期,後代屢有興建。如今湖上園林之景觀,主要是依托大運河從事鹽業活動的揚州鹽商而興建,才有了清乾隆時期的“園林之盛,甲于天下”之美譽。
10月19日,揚州瘦西湖熙春台内,演員手提木偶表演節目。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2014年,作為“中國大運河”遺産點之一,瘦西湖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
近些年,揚州市也在推進瘦西湖的環境整治工作。今年初,相關部門對湖區進行全面清淤疏浚,清理出近35萬立方米淤泥,瘦西湖主航道也将拓寬至12米,水深至2米,湖水會更加清澈,水流更為暢通。
大運河博物館
全流域、全時段、全方位的整體概念表達
今年6月,位于揚州運河三灣生态文化公園内的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建成開放。
國内現有的運河主題博物館都是從某一角度或在某一地域局部展現大運河的文化要素,揚州的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則是從時間跨度、空間跨度上實現大運河文化全流域、全時段、全方位的整體概念表達,以此來立體呈現大運河的曆史和文化。
10月20日,中國大運河博物館,觀衆正在參觀。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逛一逛展館,觀衆就能了解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浙東運河的前世今生,領略運河上的水工智慧、舟船式樣、漕運鹽利、貿易商業、飲食風物、市井生活,以及運河沿線的自然生态、運河與“一帶一路”的交彙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的大運河博物館也快開放了。
2021北京(國際)運河文化節期間,北京市文物局局長陳名傑透露,位于北京市城市副中心的大運河博物館預計2023年底正式向觀衆開放,該館基本陳列将講述“大運河與北京”的故事。
新京報記者 張暢 攝影記者 王子誠
編輯 張磊 校對 楊許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