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雙手總在随時準備為我們整理衣領,有一雙眼睛總被我們牽拉着轉移了自己的視線。母親的愛,就像藏在歲月深處的一首老情歌,唱的人渾然不覺,而聽的人已經淚流滿面。本期《年輕派》,嘉賓們和大家聊聊“我的媽媽”,讓溫暖跨越國界,連接你我。
本期節目的話題發起人和觀察員分别是來自廣西日報-廣西雲的主持人海霞和來自中國南甯的IPA國際注冊家庭教育高級指導師楊麗麗,邀請到的嘉賓有來自中國的畢熙明,來自緬甸的楊丹妮,來自泰國的黃小玲以及來自文萊的林欣潔。
在你的内心深處,媽媽為你做的最感動的一件事情是什麼?是生病時的陪伴,是童年的溫暖與鼓勵,是回家後一桌熱乎的烙餅......媽媽既是我們一生中,最溫暖的回憶和牽挂,也是我們心靈中,永遠光彩四射的朝霞。
文萊嘉賓林欣潔與媽媽合影。
兒女的目光總是向着最美的遠方,母親的目光卻總是落在兒女身上。文萊嘉賓林欣潔回憶起父母送自己出國去廈門上學時的場景,欣潔的媽媽嘴上說不想爬5樓送女兒到宿舍門口,其實是忍不住分離的淚水自己在宿舍樓下偷偷地抹眼淚,欣潔後來才知道原來媽媽對她是如此的不舍和深愛。
中國嘉賓畢熙明與哥哥、媽媽合影。
泰國嘉賓黃小玲與媽媽合影。
除了與媽媽們幸福的回憶,童年的你是否也是在媽媽的棍棒教育中長大呢?中國嘉賓畢熙明和文萊嘉賓林欣潔都分享自己媽媽嚴厲的棍棒式教育。但同樣作為母親的觀察員楊麗麗并不贊成棍棒式教育,她認為像泰國嘉賓黃小玲的媽媽那樣“講理式”的教育,才是更應該推廣的教育方式。觀察員楊麗麗表示其實孩子在犯錯的時候,應該用更多的耐心去疏導孩子,讓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教育他如何改正。有效的溝通方式,才能讓親子之間的關系更加親近、和諧。
緬甸嘉賓楊丹妮父母的合影。
小時候,父母參與我們的成長;但長大後,我們卻很少能陪伴他們變老。談及最想送給媽媽的禮物時,遠離家鄉工作的中國嘉賓畢熙明說想帶媽媽來自己生活的廣西看看;泰國嘉賓黃小玲想開自己的中醫診所,賺更多的錢帶媽媽去各地旅行;緬甸嘉賓楊丹妮則希望媽媽在天堂能夠開心快樂;文萊嘉賓林欣潔希望能給媽媽多一些的陪伴,她認為這就是媽媽最想要的禮物。
萬千世界越來越寬廣,而父母卻似乎離得越來越遙遠。所謂“子欲養而親不待”,等我們醒悟過來時,往往歲月已逝,隻剩懊悔不已。生活越是忙忙碌碌,就越應該在有限的時間裡表達更多的愛,不讓任何言語間的冷戰成為一生的遺憾。
願天下所有媽媽以及爸爸,平安健康!快快樂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