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蘇轼創作風格及特點

蘇轼創作風格及特點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04 22:10:39

九嫂原創——修訂改編自九嫂自己的文史著作《走進宋詞》

蘇轼創作風格及特點(簡略蘇轼一生及其創作曆程)1

恩格斯說:文藝複興時期,是一個需要巨人而産生了巨人的時代。同樣,中國的唐宋也是一個這樣的時代。

蘇轼,無疑就是這樣的時代誕生的這樣一位巨人。

北宋中、後期,帝王更替頻繁,政治氣氛風雲際會,外患危機頻繁發生,革新派和保守派的鬥争也日趨激烈,朝野内外社會動蕩不安。

所有的愛國志士或因治政方略得不到認同而焦灼,或因壯志未酬而憂憤,或因遭遇不公而抑郁。其中的文學志士們在感歎江山如此多嬌之時,尤加同情百姓疾苦、關心社稷榮辱,憂慮江山安危。他們無法在朝廷暢所欲言時就隻好借助于文學抒發胸臆,歌頌江河大地的美麗妖娆,抒發壯志未酬的感慨和憂國憂民的情懷。于是,一位英俊潇灑又氣吞山河的英雄男兒耀然詞壇,豪放詞迥然而出,文略恢弘,氣魄沖天,跨越時空。他就是蘇轼。

一、

蘇轼(1037-1101),字子瞻,号東坡居士,眉州眉山(在今四川省)人。三蘇之蘇洵長子,蘇轍之兄長。蘇轼幼時得其母程氏親授,勤奮好學,青少年期即“學通經史,屬文日數千言”。1054 甲午 皇佑六年19歲的蘇轼取妻眉州青神王方女王弗。

蘇轼創作風格及特點(簡略蘇轼一生及其創作曆程)2

嘉祐二年(1057)二十歲時即以第一名的成績進士及第,極得主考官歐陽修賞識。授河南府福昌縣主簿。1064年,5月,27歲的蘇轼其首任妻子王弗(時年26歲)病逝。

1069 (熙甯二年 )32歲 的年蘇轼還朝,因與王安石相左,被迫任監官告院。宋仁宗趙祯時,他曾提出過補弊匡時的措施。1071年,蘇轼因上書談論新法之弊,更是惹惱了王安石,他自請外任杭州通判,後改任密州、徐州、湖州知州。任地方官期間,他體恤民情,改革邑政,頗有政績。

盡管如此,熙甯八年(1075年),蘇轼被貶任密州(山東諸城)知州。正月,或許是每逢佳節倍思親,蘇轼夜夢亡妻,感歎路遠無法去墳茔前悼念,傷感難抑,遂夜起傷感而作此詞。(蘇妻及蘇父墳茔均位于當時汴京南部不遠今河南平頂山郏縣)

《江城子》[北宋.蘇轼]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

自難忘。

千裡孤墳,

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

塵滿面,

鬓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

正梳妝;

相顧無言,

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

明月夜,

短松岡。

蘇轼創作風格及特點(簡略蘇轼一生及其創作曆程)3

這首詞被世人公認為是最好的悼亡詞。上阙寫思情,是下阙中緻夢的緣由;下阙寫夢境,是上阙思情的結果。愛妻逝世十周年時,因仕途坎坷或是生活某時困苦,而突起對亡妻的思念之情,從思情到情切如夢,夢中還鄉,看到愛妻正梳妝,相顧無言隻有淚千行,情感起伏層層推進,愁緒綿綿而步步加深。

其實,作者在對亡妻的悼念裡還糅雜了遭遇坎坷、政治失意的凄涼。情感悲涼沉郁,讓我們禁不住邊讀邊唏噓。這首蘇詞既有婉約的情感,也有瞰視景物的大氣,豪放詞的氣度。

同年(1075年)冬天,東坡約好友獵于密州郊外,“所獲頗多,作得一阕,令東州壯士抵賬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東坡《與鮮于子俊書》)即:

《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

左牽黃,

右擎蒼。

錦帽貂裘,

千騎卷平岡。

為報傾城随太守,

親射虎,

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

鬓微霜,

又何妨!

持節雲中,

何日遣馮唐?

會挽雕弓如滿月,

西北望,

射天狼。

熙甯八年(1075年)前後,大宋西北邊境,宋夏戰争頻發,而且多數戰争都是以宋朝賠款講和作為結局。這首詞,通過出獵場面描寫的鋪墊,抒發了作者渴望親臨戰場、衛國殺敵、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從“鬓微霜”,一步跨到“持節雲中(今山西大同)”聯想起不辱使命的漢代馮唐;以“會挽雕弓如滿月”的奮憤,發遙望西北,定射天狼的氣概。全詞感情奔放,氣概豪邁。

蘇轼是宋詞豪放派的傑出代表之一,但是蘇轼也有多情陰柔的情感特質,也經常用婉約、含蓄的筆墨抒寫婉約情感。

寫于《江城子.密州出獵》之後的第二年(1076年)春的《望江南.超然台作》則寫的細膩入微:

“春未老,

風細柳斜斜。

試上超然台上望,

半壕春水一城花,

煙雨暗千家。”。

以風細、柳斜、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等春天細雨的特有景觀,從小處着筆烘托一種煙雨春愁。

具備從細微入手,精雕細琢,小微知著,莺莺啼啼所說心中細膩感情這種特點的詞,在蘇詞中還真不多,其于元祐二年(1087年)和友人章質夫的詞《水龍吟》,可能是唯一,但也别有風緻。如其中句“夢随風萬裡,尋郎去處,又還被、莺呼起。”,“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說明蘇轼的藝術風格是豪放為主,多樣兼顧。

蘇轼是文學大家,各種寫法皆為表達所用,并不拘泥于格律和風格、流派的約束。如《水調歌頭》就是明顯的例子:

《水調歌頭》[蘇轼]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

惟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

低绮戶,

照無眠。

不應有恨,

何事長向别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

千裡共婵娟。

蘇轼創作風格及特點(簡略蘇轼一生及其創作曆程)4

宋神宗熙甯九年(1076),仲秋,蘇轼酒醉情怡中寫下了這首不朽的中秋詞篇,它和作者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是作者最傑出的代表作,久負盛譽被千古傳誦。這首詞,就是作者籍情抒發,恣意灑脫的有感而發,上阙仰頭凝目月亮問天,即由邀約朋友酒中仲秋賞月時的一句感慨而起,一瀉千裡,激情澎湃。此阙豪邁、奔放。

下阙低首睥睨月光遊移庭間,從轉朱閣,進雕花門窗,到照映離人無眠,到感慨月亮為了何事總是在人們分别時你就圓?緊接着退位感慨;最後發一句流傳千古的結語。此阙,含蓄委婉,百轉千回。

無疑,東坡先生的此詞既是豪放,又是婉約,但又既不是單純的婉約,也不是單純的豪放;它是一雙絕美情侶——“豪放”攜了“婉約”,飄飄灑灑到人間,撒一地大氣、灑脫與爛漫馨香,氣韻軒昂便糅雜了陰柔含蓄馥郁了天地之間。

恣意灑脫,縱橫捭阖,文思泉湧;既觀察入微,感情細膩的婉約含蓄,又俯瞰世界,大氣磅薄的豪邁抒發是蘇轼的寫作特點。在他的詞中,婉約、豪放就像一雙親密熱戀的情人,手牽手,心貼心,彼此忽前忽後,婉轉變幻,隻為抒情。

再如:“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蝶戀花》)、“一點浩然氣,千裡快哉風。”(《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發唱黃雞。”(《浣溪沙》)、“欲待曲終尋問取,人不見,數峰青。”、“琦枕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水調歌頭》)等等都是流傳千年的傳神佳句。

當然,蘇轼終究還是一位心懷壯志的英雄男兒,在其作品中豪放的還是站主流。像“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的還是少數。

盡管宋時代男子留戀穿行于煙花柳巷算是非主流的時尚,但是,除卻個人家庭傳統、道德約束和個人價值取向的因素之外,蘇轼農民子弟小農業主(應該是歸類地主)的家庭和生活環境制約,其年輕時并未有像晏殊、柳永等那樣的歌宴煙花經曆。入仕後,又因半生的仕途失意,經常的颠沛流離,其作品最多是抒發孤寂不平之情的,缺的是豔歌花詞。對仕途的看淡就放松了情緒,心靈變得曠達、空靈而質樸,詞風遊弋于婉約、豪放之間,像:

《蔔算子》

(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

漏斷人初靜。

惟見幽人獨往來,

缥缈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

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定風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

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

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

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

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轼創作風格及特點(簡略蘇轼一生及其創作曆程)5

讀着蘇轼的這首詞,我們不由得就想起了中唐詩人劉禹錫那首脍炙人口的《竹枝詞》: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輕快俏皮,“雙關”明朗,隐喻巧妙,素來被人們所稱道。這首蘇詞恰有異曲同工之妙。除了這兩首詞,另外此間反映蘇轼此種情緒的還有他的一首詩:

夜涼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種花。

棋罷不知人換世,酒闌無耐客思家。

但是,仕途失意,壯志難酬,對于一個理智圖偉的人來說,曠達隻是自我開脫,灑脫也是對外僞裝,其實内心還是痛苦的。空靈隻是一種無奈而已。

二、

元豐二年(1079年),四十三歲的蘇轼被調為湖州知州。上任後,他即給神宗寫了一封《湖州謝表》,這本是例行公事,但因語言流露出的個人感情被新黨利用,說他“愚弄朝,妄自尊大”、“銜怨懷怒”、“指斥乘輿”、“包藏禍心”,又諷刺政府,莽撞無禮,對皇帝不忠,如此大罪可謂死有餘辜,一時間,朝廷内一片倒蘇之聲。(元豐三年)1080年,蘇轼被以“讪謗朝政”罪入獄,史稱“烏台詩案”。獲釋後被貶任黃州團練副使,移汝州。

七月二十八日,上任才三個月的蘇轼被禦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師,受牽連者達數十人。這就是北宋著名的“烏台詩案”(烏台,即禦史台,因其上植柏樹,終年栖息烏鴉,故稱烏台)。蘇轼下獄一百零三日,險遭殺身之禍。幸虧宋太祖趙匡胤時定下不殺士大夫的國策,他才算躲過一劫。

烏台詩案這一巨大打擊成為蘇轼一生的轉折點。“烏台詩案”最終的結局是蘇轼得到從輕發落,貶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本州安置”,受當地官員監視。

此時,蘇轼經此一役已變得心灰意冷,不僅心靈受着煎熬,物質生活也極端困苦。此間,蘇轼的幾位親人相繼去世。

三年後的秋天,47歲的蘇轼又到黃州赤壁山遊玩散心,面對“赤壁”古迹,懷古傷今,各種滋味湧上心頭。半生的厚積猶如火山爆發,高峰終于崛起,先後寫下了《赤壁賦》、《後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名作。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

浪淘盡,

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

人道是,

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

驚濤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

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

小喬初嫁了,

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

談笑間,

樯橹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

多情應笑我。

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

一樽還酹江月。

蘇轼創作風格及特點(簡略蘇轼一生及其創作曆程)6

作者抒寫了對山河的熱愛,對周郎豪情的仰慕,曆史與今天、江山與英雄,洋溢着高亢的抒情格調。其次是氣勢磅礴的景物描寫。起調“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劈空寫來,江山人物,氣勢雄渾。“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天堆雪”,奔騰的江潮中挾帶着人生的浩歎、曆史的沉思,寫景大筆淋漓,令人目眩神搖,創造了奇偉磅礴的境界,形成了迥異于“婉約”詞的鮮明“豪放”風格。

毋庸過多解析,此作是蘇轼一生的代表作,也是當之無愧的宋詞的頂峰,更是宋詞豪放派的巅峰之作。

但是,我們不無遺憾的說,蘇轼之後的千年封建社會發展期間,包括辛棄疾在内,中華大地上再沒有出現一位相當于或者超越蘇轼成就的詞人。

可以看得出,蘇轼的詞作具有代表性的,大都是創作視野廣闊,氣象恢弘雄放,喜用詩文的手法、句法寫詞,語詞宏博。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看出,豪放詞的所表達的思想意識和抒發情感,都是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大都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關心社稷榮辱,關注百姓疾苦,胸懷壯志,正義凜然。

1087 年(元佑二年)高太後聽政,52歲 的蘇轼終得以複京任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诰。旋即又因反對司馬光盡費新法又遭到舊派疑忌,遂又自請外任。後被召回,即又于哲宗親政時被流放嶺南惠州、瓊州七年,處境極為困厄。徽宗即位後,遇赦召還。第二年,即公元1101年7月28日,一代詞人蘇東坡與世長辭。林玉堂在《蘇東坡傳》中評價蘇東坡,比中國其他詩人更具有天才的多面性、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他的人格精神所體現的進取、正直、慈悲與曠達,千年來始終閃耀在中國曆史的星空。

蘇轼多舛的命運不僅讓我們深深地歎息,然而,卻正是他這樣苦難的經曆客觀上成就了蘇轼不平凡的文學功績。這正是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的生動體現。

蘇轼是宋代偉大的現實主義文學家,他以卓越的天才、廣博的學識、開朗的胸襟,寫出了大量輝煌的詩、文、詞,表達了自己一生的真實經曆和和豐富的思想情感。蘇轼詞内容廣闊,氣魄雄偉,語言樸素,一反過去绮羅香澤及離情别緒的局限,是宋詞空前的劃時代的革新者,也使宋詞得到了深遠的的發展,成為宋詞“豪放派”的扛鼎巨匠。

蘇轼讓“豪放派”率先成為宋詞發展的“引擎”,并引領和攜手了“婉約派”成為并蒂花、情人星,共同閃耀在了華夏文學的天空。同時,也讓“詞”這一文體真正的得以和“詩”并駕齊驅,成為中華文化奔湧前行的兩架馬車且動力十足。

蘇轼創作風格及特點(簡略蘇轼一生及其創作曆程)7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