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就是在家鄉的溪水裡長大的,當那些城裡的同齡孩子還在父母的淫威之下“ABCD”的時候,我們赤身裸體的在小溪裡玩耍正歡。一條小溪,沿岸垂柳依依,樹木蔥茏,水是清澈見底的,或白或黑的鵝卵石,長着石斑狀或柳葉紋的小魚在石縫間迅疾地穿梭,翠鳥伫立在溪石上,蝦蟹之類翻開石闆就可找到,用石塊雜草築成壩跳進去能洗澡。
水很清澈河床裡的石頭清晰可見,最可愛的是那些小魚。當你潛入水底時,能清晰的看見它們漂亮的泳姿,那時候我還叫不出它的學名,我們叫它“溪石斑”,一種隻屬于小溪的特殊魚種,它隻停留在幹淨的水域裡,對水質要求很高。純潔有些清高還很漂亮,更是美味,伴随我走過了整個童年,後來流域治理了,河道整治了,堤岸砌高了,垂楊砍掉了,一溜兒小魚也不見了。
長大後,我在網絡上搜羅了些關于它的一點消息。這石斑魚又叫光唇魚,生長在南方山區的溝澗溪流石縫,或者是深水潭的底部。魚體表呈灰黑色,有明顯的黑色花紋,嘴角兩邊各長有一根須,成魚體長約12至15厘米,重約50克左右,最大150克,以溪流中的石蟲、小型水生動物和微生物為食。其外形美觀,體格健壯,抗病能力強,喜歡跳躍。喜歡群居三五成群集體活動,初夏也就是五六月間以及深秋初冬時節是垂釣淡水石斑魚的最佳季節。
石斑魚很有意思,它們栖息于岸邊石頭底部或水下有石頭的地方。在同一條溪流,上下河段,魚口葷素偏好都會不一樣。找附近有流水的水頭或壩上分别少量打窩,輪流釣,一般陰雨天漲水會好釣很多,常常能連杆。過了一段時日水淺,雖然打窩也能聚魚,但會開口吃鈎的位置比較少,水又清又淺難釣一些。
釣淡水石斑魚,可準備4.5米、2.7米長短手竿各一支,以便在不同的環境中靈活使用。主線采用1.5号,子線為1号,魚鈎采用伊勢尼3至4号單鈎。溪流水潭的入水口如有緩緩的回流且有石頭處是不錯的釣點。魚餌的選擇,該魚喜食的餌料,其一是天然餌料,即:石蟲,但石蟲要到溪流中翻石捕捉而難于獲取;其二為蚯蚓和飼養的黃粉蟲(面包蟲),黃粉蟲幹淨便于攜帶,同時該蟲又是淡水石斑魚非常喜愛的餌料,為此黃粉蟲是釣該魚首選的餌料,這種蟲一般在漁具店和花鳥市場均容易買到。
釣溪石斑時,全憑手感到判斷提竿獲魚。如手上感覺較明顯的撞擊,說明較大的魚已上了鈎,應及時提竿取魚;如手感數次連續一啄一啄不明顯,即表明小魚在搶餌,揚竿較難釣獲,應該轉移釣場。這樣便形成了随溪河上下走動的一種獨特釣法,一次走釣往往可以走上兩三公裡的水路。今年夏天無意中釣獲了不少溪石斑魚。隻可惜這貨應激性不是一般的強烈、對外傷極度敏感,一點點鈎傷對它來說也是緻命的,釣獲的魚無一例外全部挂掉,而同地點釣獲的寬口光唇魚就皮實多了、即使頭破血流也能在短時間内滿血恢複。此外,溪石斑魚的魚卵有毒不可食用,殺魚時要千萬注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