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李白詩歌的風格和李白作品的認識

李白詩歌的風格和李白作品的認識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19 20:46:31

李白詩歌的風格和李白作品的認識(詩評視點羅宗強)1

李白詩歌藝術風格散論

羅宗強

我國許多傑出詩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令人一見難忘的藝術風格。李白就是這樣一位詩人。

  人們對他的藝術風格有過各種各樣的評論。杜甫比他以“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王安石用李白的兩句詩比李詩的風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嚴羽說他“飄逸”,蘇轼說他“飄逸絕塵”,蘇轍說他“駿發豪放”,胡仔說他“豪放飄逸”,現代有人說他“飄逸、奔放、雄奇、壯麗”。我國傳統詩歌風格論中的這些特有概念,是指一些詩美的類型。李白的一些詩,明顯地受着民歌的影響,帶着民歌的清新明麗;還有些詩,特别是系浔陽獄之後寫的,帶着悲憤,風格顯得深沉。但整個說來,他的藝術風格最基本的特征,我以為是豪放。

  試做一點剖析,看看豪放這樣一個詩美類型在李白詩歌中指的是什麼。

李白詩歌的風格和李白作品的認識(詩評視點羅宗強)2

一 獨特的感情表達方式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裡寫入胸懷間。——李白《贈裴十四》

  詩有不同境界,各各以情感人。

  進入詩的國土,氣象萬千:有層巒疊嶂,虎踞龍盤,漠漠林海,雲霧彌漫;有山泉叮咚,琴韻悠揚,飛瀑震天,響遏行雲;更有烈火漫空,金剛怒目,碧血丹心,驚心動魄。不同的詩的境界,有不同的感情基調。“或看翡翠蘭苕上,未掣鲸魚碧海中”,翡翠蘭苕,是一種境界,小巧玲珑,傷于纖弱;掣鲸碧海,是一種境界,紫電雙瞳,叱咤風雲。不同的境界,引起不同人的感情共鳴。因此有人說,“楊柳岸,曉風殘月”,隻合由十七八妙齡女郎,執紅牙拍闆,淺吟低唱;“大江東去”,應當由關西大漢,用銅琶鐵闆,引吭高歌。這說的也是詩歌感情基調的不同。

  感情基調不同,感情的表達方式也各異。有的詩人,婉轉細膩,娓娓而談;有的詩人,沉郁頓挫,慷慨陳詞;有的是深沉的,有的是熱烈的,“各師成心,其異如面”。李白詩歌的感情基調是壯大奔放、氣勢磅礴。他的同時代人任華說他“奔逸氣,聳高格,清人心神,驚人魂魄。”齊己說他“須知一二丈夫氣,不是绮羅兒女言。”宋代的曾鞏,在《代人祭李白文》中,說他的詩“又如長河,浩浩奔放,萬裡一瀉,末勢猶壯”。說的都是壯大奔放的感情。這種壯大奔放的感情的表達方式,是爆發式的。感情一旦爆發,常常一氣直下,驚濤千裡。

李白詩歌的風格和李白作品的認識(詩評視點羅宗強)3

  把杜甫與李白來比較,就可以清楚地看出這兩位偉大詩人的感情表達方式差别有多麼大。唐玄宗後期,唐王朝政治上的腐敗已經暴露無遺。地主階級與農民的矛盾已十分尖銳激烈。權門歌鐘酒筵,窮者饑寒交迫。杜甫情有所感,發而為詩:“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他把“榮枯咫尺異”的現實概括得何等深刻。但憤懑之情,未能噴發,折旋回流,轉成“惆怅難再述”。“高馬達官厭酒肉,此輩杼柚茅茨空。”他對不平現實的憤懑之情,就要噴射而出了吧!沒有,閘門沒有啟開,憤懑被節制住了,轉成了:“此曲哀悲何時終?”杜甫反映社會矛盾是深刻的。他那如椽巨筆,百琢千镂,在我們面前展開一部形象的曆史。但是,他心中仿佛有一座節制感情潮水的閘門,當憤懑的感情就要噴湧而出時,閘門發揮作用了。感情的潮水百轉千回,悲憤轉成辛酸,怒火變成淚水,熱烈降為抑郁。說它“沉郁頓挫”,實在是恰當的比喻。李白就不一樣。他一肚不平,滿腹牢騷,就像火山噴發,烈焰騰騰:“雞聚族以争食,鳳孤飛而無鄰。蝘蜓嘲龍,魚目混珠。嫫母衣錦,西施負薪。”他用一個接一個的比喻,連珠炮發,對當時朝廷裡那種權奸得意、賢才落魄的局面,氣憤填膺,簡直是指着鼻子罵。他對自己被排擠出朝廷,更是怒氣難消:“吟詩作賦北窗裡,萬言不直一杯水。世人聞此皆掉頭,有如東風射馬耳。魚目亦笑我,謂與明月同。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驢得志鳴春風。《折楊》《黃華》合流俗,晉君聽琴枉清角。巴人誰肯和《陽春》,楚地由來賤奇璞。”把自己比作明月寶珠,反被魚目譏諷;自己是千裡馬,反不如權奸跛驢青雲直上;自己是陽春白雪,沒人欣賞;自己是美玉,沒人賞識。仍然是一個接一個的比喻,把滿腹牢騷大喊大叫出來。他不去“苦搖乞食尾”,而是宣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顔!”他的抨擊是直截了當的,沒有多少顧忌。他心中沒有一座閘門,節制他感情的潮水。感情表達方式上的這種差别,同樣反映在懷友思鄉的詩篇中。李白懷友思鄉,感情也是爆發式的。“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懷友之情既起,遂成決堤之勢,難以自制。杜甫就不同,思鄉懷友,依然是反複詠歎,沉郁頓挫。他懷念李白,感情那樣強烈,表達出來卻是那樣低回婉轉:緬懷往事,忽又牽惹夢魂,暗然傷别,忽又遙緻祝福(見《夢李白》)。感情的潮水如九曲江河,盤旋缭繞。

  李白與杜甫在感情表達方式上的這種差别,直到生命的最後詩篇也複如此。杜甫臨終詩,長篇抒寫,回憶往事,結句是:“家事丹砂訣,無成涕作霖。”遺恨無窮,哀傷之至。李白的臨終歌,把自己比作“中天摧兮力不濟”的大鵬,才大不為世用,至死憤慨,多少痛快!

  方東樹論李白詩,說它:“天風海濤,黃河天上來。”可說是獨具慧眼。現在從李白集子中還可以找到一條材料,說明李白創作過程的感情爆發式特點:天寶十三年秋,他遊黃山,向一位姓胡的讨一對白鹇鳥,對方的條件是要他贈一首詩。他立即答應,在詩的序中說:“聞之欣然,适會宿意,因援筆三叫,文不加點以贈。”這“援筆三叫,文不加點”的情形,就是對爆發式抒情的一個說明。

  

李白詩歌的風格和李白作品的認識(詩評視點羅宗強)4

二 獨特的想象方式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夏乘舟夢日邊。——李白《行路難》

  詩用形象思維。情有所感,則浮想聯翩。“情瞳胧而彌鮮,物昭晰而互進。”感情的激動、抒發,與想象的出現、展開,在詩歌創作過程中往往是同時進行的。感情的抒發,需要相應的想象來表現它。因此,感情基調不同,感情表達方式不同,也就往往給想象帶來了不同的特點。有的詩人,想象的駿馬隻在實有的國土上馳騁;有的詩人,想象的翅膀卻常在虛幻的境界中翺翔。有的想象的展開是緩慢的,在一個境界上留連忘返;有的則一瞬千裡,一個想象接一個想象,一個想象飛躍到另一個想象,天上地下,變化萬端。方東樹說李白的詩:“發想無端,如天上白雲,卷舒滅現,無有定形。”這種想象特點才足以表現爆發式的抒情方式。感情一瀉千裡,想象瞬息萬變。試舉一個例吧!李白第一次遊長安時,是很抱着一番理想的,他遊于達官顯貴之門,希望薦用。但是,沒有取得一官半職,失意離開長安,沿黃河東下。這時,他寫了一篇《梁園吟》。在這首詩中,随着失意、及時行樂的消極思想感情的強烈爆發,想象便在現實與虛幻的境界中來往飛馳:從訪古平台,忽然想到同樣失意的曾遊平台的阮籍,想起阮籍“渌水揚洪波”的詩句;忽然又回到現實中來,展開一幅高樓美酒的行樂圖;忽然又飛越時間,馳往古昔,想起信陵君、梁王、枚、馬,然後又回到眼前,荒城月色,舞影歌聲,汴水東流,“人生如夢”。忽東忽西,忽古忽今。同樣的例子如《魯郡堯祠送窦明府薄華還西京》。李白久病之後,到魯郡堯祠送别友人。人生無常、渴望隐逸的消極思想感情又一次強烈爆發。想象從堯祠周圍的景物起飛了,在山光水色、銀鞍繡毂、遠煙空翠、白鷗飛雪間留連,倏如電光閃爍,想象飛離現實,馳往古代,出現洛陽的綠珠樓、綠珠潭,仿佛滿園繁花猶在,而人去樓空;又有秋風洞庭,屈原行吟;還有魏武帝、銅雀台。人生如流水的強烈感歎貫穿于這一連串的想象之中。然後,又回到現實中來,送别,“我歌白雲倚窗牖,爾聞其聲但揮手。長風吹月渡海來,遙勸仙人一杯酒”。你看,他把月想象成是風吹來的,月裡還有仙人,要勸仙人一起來喝酒。到此,想象終止了沒有呢?沒有。又是一連串躍跳過去,“何不令臯繇擁彗橫八極,直上青天掃浮雲。”等等。反正,沒有把當時的感情傾瀉完,想象是不會停止的。

李白詩歌的風格和李白作品的認識(詩評視點羅宗強)5

  如果我們把杜甫與他來比較,這種想象的獨特方式就更明顯地表現出來。同樣寫山的險峻,李、杜筆下,迥然不同。乾元二年秋末,杜甫從秦州往成都途中,有一系列描寫沿途高山峻嶺的詩:“山峻路絕蹤,石林氣高浮。安得萬丈梯,為君上上頭。”“南登木皮嶺,艱險不易論。。遠岫争輔佐,千岩自崩奔。”“仰淩棧道細,俯映江木疏。”“危途中萦盤,仰望垂線縷,滑石欹誰鑿,浮梁枭相拄。”他的想象始終沒有離開實有的景物,把實有的險峻展開在讀者面前。而李白寫山:“邈仙山之峻極兮,聞天籁之嘈嘈,霜崖缟皓以合沓兮,若長風扇海,湧滄溟之波濤。玄猿綠罴,舔舕崟岌,危柯振石,駭膽栗魄,群呼而相号。峰峥嵘以路絕,挂星辰于岩坳。”想象已經從實有的景物飛向虛幻的境界。從層巒疊嶂想到風扇波濤,山就仿佛動起來了;從山的險峻聯想到駭膽裂魄的猿哨罴号,恐怖氣氛就出來了;從山的高峻想到星辰仿佛挂在山上,山真高起來了。他把高度誇張了的險峻展現在讀者面前。有名的《蜀道難》和《夢遊天姥吟留别》中想象的變幻恍惚,五彩缤紛,神奇壯麗,更是歎為觀止。

  想象在實有的境界中馳騁,長于逼肖地反映現實;想象在虛幻的境界中飛翔,富于浪漫色彩。各有千秋。同是運用想象,我們可以看到現實主義詩人與浪漫主義詩人想象方式的大略差異。而同是浪漫主義詩人,不同的風格,想象也是有差别的。李白的想象天上地下,瞬息萬變,但常常是聯貫的,一個想象引起相連的另一個想象,一個鏡頭接另一個鏡頭。李賀的想象也瞬息萬變,卻常常一個一個兀突的出現。同樣壯麗,而想象的方式實存差異。可以說,一個接一個的、人間天上、了無羁縛的瑰麗想象,把李白奔放壯大的爆發式感情盡情地抒發出來了,把它形象化了。

  

李白詩歌的風格和李白作品的認識(詩評視點羅宗強)6

三 獨特的形象描寫手法

  鹍觸巨海,瀾濤怒翻。——計有功《唐詩紀事》引張碧語

  感情爆發,浮想聯翩,隻萦回于詩人心間。“神思方運,萬塗競明;規矩虛位,刻镂無形。”要把镂刻于心中的形象變為文學形象,還有一番刻畫的功夫。在詩歌史上我們可以看到,不同藝術風格的詩人,不僅感情基調和表達方式不同,想象方式不同,而且形象的刻畫手法也不同。

  與他的爆發式感情和瞬息萬變的想象相适應,李白刻畫形象的手法是粗犷的、傳神的。如果用國畫來比方,李白的是寫意畫,杜甫的是工筆畫。在李白的畫面上,往往三筆兩筆,點染出雲山霧嶂,煙水迷茫,咫尺萬裡。在杜甫的畫面上,則層巒疊翠,樓台花榭,曆曆在目,甚至可以看到萬山叢中蟲蛀了的楓葉,穿行于林間的蜂須上的花粉。李白以寫意傳神,杜甫以刻畫入微傳神。

  杜甫對現實生活觀察的細緻,使人驚歎。寫春雨:“随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濛濛雨霧,如煙如紗,是“潛”是“潤”,是“無聲”,寫得是那樣準确,換一個字也不行。寫舟行:“石出倒聽楓葉下,橹搖背指菊花開。”舟行于石崖之下,石崖橫出,則落葉之聲在上,故曰倒聽;飛橹迅行,則菊岸之移忽後,故曰背指。不是細心觀察,反複捉摸,是寫不出來的。杜甫的詩,大率如此。

  李白就完全不同了。他隻在大處着墨,描摹神态,而抛開其它。他筆下的形象,往往是粗犷的、壯大的。“項王氣蓋世,紫電明雙瞳。”隻畫項羽的一雙電光閃爍的眼睛,就把那英雄氣概寫活了。至于面貌、身材、衣冠、動作,各各留給讀者去聯想。“駿發跨名駒,雕弓控鳴弦。鷹豪魯草白,狐兔多肥鮮。邀遮相馳逐,遂出城東田,一掃四野空,喧呼鞍馬前。”這寫的是一個壯觀的秋獵場面。你就去想象吧,各各以自己的聯想,去豐富這個場面。同是“喧呼鞍馬前”,有人可能會想到地上堆着獵獲物,獵手們歡呼着。有的人想到的可能是獵手們剛剛跳下馬,舉着雕弓歡呼,各種獵獲物還挂在馬背上。另外的人,還可能想起别樣的畫面。甚至可以憑自己的經曆,去想象獵手們的各種神情笑貌。李白隻是勾勒出獵手們的英雄氣概和歡樂氣氛,整個畫面卻“光彩炜炜而欲然,聲貌岌岌其将動”,牽動讀者的想象,人物和場面,以它遠遠超出字面的豐富内容,在讀者心中再創造出來。李白的想象實在馳騁得太快了,過多的場面一個接一個出現,他無法一筆一畫細細雕镂。精雕細镂,會妨礙他感情的爆發式抒發和想象的飛馳。

李白詩歌的風格和李白作品的認識(詩評視點羅宗強)7

  李白寫自然景物,也不像杜甫那樣如實細寫。“衆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想看兩不厭,隻有敬亭山。”敬亭山是個什麼樣子呢?他沒有寫。你就去想象吧!它悠閑自得,仿佛也有感情,至于形狀、色彩,各各可以憑借各人的想象去再創造。“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春風知别苦,不遣柳條青。”勞勞亭是個什麼樣子呢?他也沒有寫。但是他抓住了折楊柳以贈别這一點,來了個傳神之筆,把春風和楊柳都人格化了,把無限感情賦予了最關離情别緒的春風楊柳,讓人在動情處引發無數聯想,各各以自己的親身經曆去想象這勞勞亭送别的情景。

  大處着墨,寫意畫般的形象表現手法,很和諧地表現了他爆發式的感情和瞬息萬變的想象,塑造了他詩歌的獨特形象。李白的崇拜者張碧在評論李白詩歌的形象時說:“鹍觸巨海,瀾濤怒翻。”真是一語中的。

  李白詩歌的獨特風格是不可重複的,但卻不是唯一的,就像我們既贊美松柏的挺拔,又欣賞牡丹的富麗,神往于水仙的淡雅,又向往于玫瑰的鮮豔一樣,我們贊美我國詩歌史上傑出詩人們的各種風格,贊美百花競豔。

  “風格就是人”。作家的思想感情、美學理想、藝術素養,總是這樣那樣地滲透到自己的藝術風格中;時代、階級、民族的各種因素,總是這樣那樣地在作家的藝術風格中留下或深或淺的烙印。李白的藝術風格,前後略有變化,這與安史之亂前後不同的時代特點有關,也與詩人的生活遭遇有關。不過,這又是另一個很有意思的需要細加研究的問題了。

  (原載《詩刊》1978年第9期)

李白詩歌的風格和李白作品的認識(詩評視點羅宗強)8

羅宗強

1932年11月25日生于廣東省揭陽市榕城區。1956年9月考入南開大學中文系學習,1961年考取碩士研究生,師從王達津先生治中國文學批評史;1964年畢業,1965年初被分配至江西贛南師範學院中文系任教。1975年回到南開,先在《南開學報》任編輯,後至中文系任教。1981年晉升副教授,1985年晉升教授,1986年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審為中國文學批評史專業博士研究生導師。1991年起,曆任南開大學中文系主任、南開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校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李白學會副會長、中國杜甫學會副會長;又受聘為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客座教授,日本大谷大學客員教授,河北大學、雲南大學、廣西師範大學兼職教授,首都師範大學特聘教授;兼任中國古代文論學會顧問、中國明代文學學會顧問、中國李白研究會顧問、《文學遺産》雜志編委等。曾先後出版《李杜論略》《隋唐五代文學思想史》《玄學與魏晉士人心态》《道家道教古文論談片》《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史》《羅宗強古代文學思想論集》《古代文學理論研究概述》《隋唐五代文學史》(與郝世峰、李劍國、項楚合作)《因緣集:羅宗強自選集》《明代後期士人心态研究》《讀文心雕龍手記》《晚學集》《當代名家學術思想文庫羅宗強卷》等多種著作。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學遺産》《文藝研究》《南開學報》等刊物發表論文數十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