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 1968 年的日内瓦,一年一度的瑞士天文台競賽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自信滿滿的瑞士人對于取得好成績早已習以為常。憑借着以往的好成績,瑞士品牌無論是在市場影響力、美譽度,還是在銷售額上都是絕對的霸主。與其說這是場比賽,不如說是一場熱鬧的廣告公關盛會。
然而随着出爐的比賽結果讓所有人大跌眼睛的是,除了前三名是瑞士的CEH公司的石英表之外,機械表的第四名到第十名由精工包拿,精工實際取得了機械表的第一名,可謂是一戰封王。而這離精工第一次參加比賽僅僅過去了四年。創作出這一奇迹的就是精工制造的 Grand Seiko ,如果按照這個道路發展下去, Grand Seiko 将是前途無量。
隻可惜人尚 不如天算,1969 年,随着精工全球第一隻石英表的發布,面對自家掀起的石英風暴, Grand Seiko 機械表也難以抗衡。之前作為對抗瑞士手表的 Grand Seiko 在完成它的曆史使命後,也如 1976 年徹底停産。在消失 12 年後,1988年 Grand Seiko 憑借着年差石英表再次回到人們的視野當中,當時機械表開始逐步走出了石英風暴, Grand Seiko 機械表決定複出,為了恢複中斷 20 年的機芯研制,年輕的設計團隊結合高科技的三次元 CAD 與傳統的制表技術,終于在 1998 年 12 月讓搭載 9s 機械的 Grand Seiko 上市,機械表 Grand Seiko 終于完全興起,此後的發展非常順利,經典表款和基金層出不窮。
而到了 2017 年,精工做了一項重大的戰略決策。為了應對未來的高端化和國際化,将 Grand Seiko 從精工産品系列中獨立出來,正式成為一個全新品牌,在中國被稱為冠藍獅。如今的 Grand Seiko 依舊遵循 1960 年推出的平凡精神,簡單的大三針、簡單的刻度、簡單的日曆,沒有其他花哨的設計語言,呈現出腕表最平凡的樣子。但就是在這個平凡的外表之下, Grand Seiko 卻是日本工匠精神和日式美學的集大成者,處處散發出一種有别于瑞士高級腕表的個性和韻味。
說起工匠精神,我們不妨從以下的細節一窺究竟。表殼是采用源自日本武士刀制作技藝的砂輪抛磨法打磨,可以讓表面極度的平整光滑,标志性的劍形倒角指針和刻度則被打造成帶有多個切面的立方體。哪怕是在微弱光源下,指針和刻度的切面反射明暗對比也很明顯,讓使用者清晰易讀。就算是不起眼的日曆窗口,做工也絲毫不馬虎。外圈界面打磨,内圈斜面下降,還使用了噴砂處理。
而作為體現工匠精神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腕表的機芯, Grand Seiko的機芯我們可以簡單的用三個9來概括,9s是機械機芯 9f 是石英機芯,9r是Spring Drive 機芯,無論哪款機芯都符合開通世界最嚴苛的 GS 标準,每日誤差 5 到-3 秒之間。
聊完了硬件,再來看看Grand Seiko日式美學的境界。極簡、安靜、素雅是傳統日本美學的關鍵詞,與西方審美觀不同,日本審美觀與大自然的相關性很高,喜歡用大自然的意向作為隐喻。
以上就是這個擁有 60 年曆史的Grand Seiko發展之路,從默默無聞到獨立品牌,這一路走來有一鳴驚人的輝煌,也有無際無奈的落幕,更有東山再起。抛開民族感情,平心而論,Grand Seiko 的确是一個主要大家尊敬的品牌,有許多值得我們國家手表品牌的學習和借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