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先生和朋友一起吃飯時,不停地放下筷子,雙手合十反複揉搓,朋友不解,輕聲問他,鄭先生顯得很無奈地說,手經常脫皮,已經是今年第四次了,用藥抹了也一直不好,又癢又痛,很難受。朋友建議他到醫院皮膚科檢查,結果讓鄭先生大吃一驚,原來他手上脫皮竟然是因為腳氣傳染到手所緻。
腳氣怎麼會上手?
腳氣是足廯的俗稱,是由真菌感染引起。往往由一側的腳先開始,幾周或幾個月後再感染到另一隻腳。
腳氣感染後,先在在趾腹和趾側的出現水泡,最常見于第三四趾間,腳底也可以出現小水泡,然後逐漸融合成大水泡。
由于腳氣感染後,常常癢到讓你懷疑人生,忍不住用手去抓,剛好為真菌感染提供直接接觸的機會,傳染到手上而發生手癬。
2種人容易得腳氣
(1)腳容易出汗的人
腳氣一般由真菌感染所引起,而真菌最喜歡溫暖潮濕的環境,最适合的生長溫度約為 25 攝氏度。
人的身體溫度在 37 攝氏度左右,而四肢末梢的溫度略低于身體溫度,再加上出汗潮濕,正好适合真菌的繁殖。
(2)喜歡亂穿别人的鞋子或襪子的人
因為别人可能患有腳氣,所以這種喜歡穿别人鞋襪的人就會被感染。
在集體生活中,為什麼有些人更容易傳染腳氣?就是因為襪子洗不幹淨,外表看起來都一樣,大家換着穿,所以腳氣在集體中當中傳播相當迅速。
腳氣有3種“模樣”
(1)水泡型腳氣
腳趾間、腳底出現成群或散在針頭大小的水泡,不容易破裂,幹燥後表皮脫落,形成環狀的皮屑。
如果水泡破裂,就會有淡黃色液體流出。
(2)角化型腳氣
又稱鱗屑角化型腳氣、幹性腳氣。多見于腳後跟和腳側面。
皮膚表面皮屑形成,角質增厚,皮膚粗糙幹裂。裂口深,可引起疼痛并二次感染。
皮膚表面還伴有暗紅色皮疹,邊界清楚,表面有白色鱗狀皮屑。
(3)糜爛性腳氣
腳趾間皮膚發白,常常因為劇烈瘙癢抓撓後引起表皮潰爛,露出皮下紅色的糜爛面,有少量粘液滲出,發出難聞的味道。
這種類型的腳氣如果不加注意,嚴重的會引起淋巴管炎和丹毒等繼發感染!
遠離腳氣有3招(1)及時清洗鞋、襪子,并且最好使用100%的棉織品
及時清洗,保持鞋、襪幹淨衛生,每天換一雙幹淨襪子,避免襪子上滋生真菌。
棉織品可以有效吸汗,保持腳部幹燥。
(2)避免亂穿拖鞋
家中拖鞋應做到專人專用,就算是自己家人,也要避免混用,防止交叉感染。
(3)保持腳部幹淨、清爽
襪子和鞋子濕了要盡快換掉,晚上泡完腳要用幹毛巾擦幹淨腳趾縫隙。不給真菌滋生以及感染的機會。
聲明:本文版權為禾連健康官方賬号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作者:傘中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