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義務教育藝術課程設置

義務教育藝術課程設置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1-15 11:46:35

義務教育藝術課程設置?央廣網北京9月18日消息(總台記者韓雪瑩 郭威 鄭澍)這個秋季學期,按照2022年版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标準(下稱“新課标”),新版義務教育藝術課正式“上線”藝術課程由原來的音樂、美術兩科變為五科,新增舞蹈、戲劇(含戲曲)、影視(含數字媒體藝術),把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強調納入中小學教育各個學段以及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此次藝術課标改革中,“新三科”開設的價值何在?在教學過程中,如何使學生們的核心素養真正落地,推動我國美育事業的高質量發展?,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義務教育藝術課程設置?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義務教育藝術課程設置(新版義務教育藝術課正式上線)1

義務教育藝術課程設置

央廣網北京9月18日消息(總台記者韓雪瑩 郭威 鄭澍)這個秋季學期,按照2022年版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标準(下稱“新課标”),新版義務教育藝術課正式“上線”。藝術課程由原來的音樂、美術兩科變為五科,新增舞蹈、戲劇(含戲曲)、影視(含數字媒體藝術),把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強調納入中小學教育各個學段以及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此次藝術課标改革中,“新三科”開設的價值何在?在教學過程中,如何使學生們的核心素養真正落地,推動我國美育事業的高質量發展?

新版義務教育課程方案改革了藝術課程設置:一至七年級的藝術課以音樂、美術為主線,融入舞蹈、戲劇(含戲曲)、影視(含數字媒體藝術)等内容;八至九年級分項選擇開設,學生可以選擇兩項或以上學習。從傳統的音樂、美術兩科到今天的五科,增科擴容基于怎樣的考慮?

北京電影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教育部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标準修訂組組長胡智鋒介紹:“‘新三科’的核心是落實立德樹人和五育并舉的新教育觀,我們以傳承優秀中華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覺和自信、樹立高尚的勞動者和接班人為思路,現在将其落實在‘新三科’的加盟、藝術擴容,把傳統的藝術教育擴充到美育教育。藝術教育原來更多是以音樂和美術為主體的偏專業化的教育,也就是藝術技能和技法,但傳統的音樂和美術相對比較單一,從今天的藝術發展來講,特别是舞蹈、戲劇、影視這三科,它們孕育的美育的内涵同樣豐富而深厚,從一般的或者說比較單向度的藝術教育轉向綜合性的藝術教育,這也是一個全息的變化,在綜合性中加入了社會實踐、藝術實踐的内容,包括和其他學科的關聯度更高,比如和語文、外語、政治、勞動等等課程有更多的關聯。”

根據新課标,一至七年級需有機融入舞蹈、戲劇、影視内容。例如,三至七年級的舞蹈主要學習舞蹈基本元素、舞蹈片段、主題即興表演等;戲劇則選用音樂、語文、外語等教材中的教學素材,進行課本劇編創表演等;影視則讓學生在欣賞優秀影視作品的同時,開展實際操作。遼甯省阜新市彰武縣實驗小學副校長、全國中小學美育教學指導專業委員會委員聶鳳君坦言,藝術課程擴容對教師的專業素養、綜合能力和教法創新都提出了挑戰和更高要求。

聶鳳君說:“以前的音樂老師可能會彈琴、會唱歌,就能把音樂課上得很好。但是現在不行了,綜合架構課堂的能力要增強,要随時調整自己的課程。另外,我們可能以前做一個實踐型的老師就可以了,現在要求老師不僅僅具備實踐能力,還要向專業型、研究型的教師發展,比如說對應着新課标下的大單元備課,可能一個老師的能力不一定能完成,這就需要在開學前,學校校長和教研員等事先有一個教學設計的統領。”

△遼甯省阜新市彰武縣實驗小學主校區全體同學參加合唱比賽(受訪者供圖)

聶鳳君認為,學科融合是本次課改的重要探索,目的是增強學生綜合美育素養。而對于小學生特别是低年級孩子的藝術教育啟蒙,更要做到“立體可感”,以沉浸式、互動式、體驗式教學激發孩子們的潛能。

聶鳳君說:“比如說低年級的教學,現在提出‘唱遊’,其實唱歌是孩子們的天性,他們很容易産生興趣,但我覺得還應該在‘唱遊’中注入比如朗誦、詩歌、舞蹈等多種形式,引導孩子多參與生活,多去體驗、感受。彰武縣是全國的詩詞之鄉,地域音樂就有上百首,我們可以把這些都用在音樂課堂中。從小培育孩子們的紅色基因,讓其厚植孩子們的心靈,是培根鑄魂的過程。我們現在正在編創一個音樂舞劇,彰武縣有七十多年的治沙精神,這也是我們重要的一個文化符号,我們讓治沙精神進校園、進課堂,用音樂舞劇反映治沙精神,其中既有原創的音樂,又有原創的舞蹈動作。”

△遼甯省阜新市彰武縣實驗小學舞蹈作品《林間雀語》獲第五屆全國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比賽一等獎(受訪者供圖)

八至九年級開設的課程内容更加深入,實踐性更強,比如,有的學校從語文課本中選出名篇讓學生改編成話劇,分角色表演,互評互議。此外,随着互聯網技術和數字技術的逐漸發展,越來越多的交互性産品進入普通人生活,學校在教學過程中涵蓋數字媒體藝術知識等相應内容成為大趨勢,新課标也設計了創編校園微電影、定格動畫等内容。廣州市玉岩中學藝術科組長蘇龍婵告訴記者,學校正按照新課标要求,面向全體藝術教師開展培訓,并借助社會資源補充藝術教學專業性的不足。

蘇龍婵說:“對于‘新三科’,在影視方面,學校目前主要還是以社團的形式在開展,有專門的學生電視台以及學生工作室,我們也經常引進外面的一些力量,包括電視台編導、傳媒領域的師資力量和專家進到學校給學生培訓。戲曲方面,我們也計劃采用引進校外資源的方式,比如請非遺傳承人;廣東以粵劇為主,接下來也想和周邊的粵劇團形成連接,邀請他們的大師來給我們做普及性講座。”

△廣州市玉岩中學邀請專家為學生工作室的同學們培訓(受訪者供圖)

如何評價學習效果?新課标提出,各藝術學科學業質量标準要具有可測性、可評性,不設水平等級。蘇龍婵介紹,學校會動态檢測學生學業水平提升情況,在期末進行統一的教學質量檢測,主要包括課堂表現、技能展示、知識儲備。

蘇龍婵介紹:“我們的目的并不是給學生一個具體的分數,而是動态地檢測學生核心素養的轉變過程。我們不局限于課堂,也不局限于校内,包括學生參加社團的活動,我們會有記錄,在藝術測評的分數裡也會有體現;我們在平時的課堂上,孩子們的表現、包括某一個表演,我們也會有記錄。所以我們對學生的測評其實是一個動态的、全面的、立體化的過程。”

△廣州市玉岩中學學生工作室的同學們全程直播學校晚會(受訪者供圖)

胡智鋒告訴記者,藝術課程提煉了“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文化理解”四個核心素養,體現了藝術的育人價值,明晰了學生通過藝術課程學習所要逐步形成的關鍵能力、必備品格和價值觀念;各中小學也要将學生核心素養發展貫穿課标全文本、隐含在課程内容及教學實踐中。

胡智鋒認為:“‘審美感知’更多是從經典或者優秀的藝術作品中獲得審美鑒賞和藝術鑒賞的能力的提升;‘創意實踐’就是自己提出創意、提出想法,在自己的生活、學習過程中,從身邊的人、身邊的事、身邊的生活内容來提煉可以轉化為藝術創作的内容,比如說拍個短片、排個小戲,從民間這些自然山水中獲得靈感,來把它變成畫面、音符,進行一定程度的自己動手做的藝術創作;‘藝術表達’強調藝術專業性,不管是鑒賞還是創作,都是學習古今中外這些優秀藝術創作裡的一些基本的知識性的、技巧性的技法、手段,比如學會用音符旋律、用畫筆、用鏡頭、用肢體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文化理解’就是無論鑒賞也好、創意實踐也好,感受古今中外的不同的文化,尋找更深厚的文化支撐,來提升自己的文化綜合素養和能力。”

藝術帶給人的不僅僅是美,還有豐富的想象,更有創造力的萌發。胡智鋒認為,新課标提及的“創意實踐”“創造美的能力”“創新思維”,也印證了育人理念、育人方式的改革。

胡智鋒認為:“首先,要把優秀傳統文化的元素大規模地融進去,讓大家對自己的中國傳統文化、現當代文化有一個非常好的了解和把握;其次,這也是提高孩子綜合能力的過程,藝術的學習需要調動資源,需要去發現、去觀察、去體驗、去梳理、去傳達、去展現,這些其實都是組織能力、運作能力、管理能力等等;第三個就是提升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藝術就是鼓勵創新,用創新的手法和方式來創新不同的境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