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原檢測試劑盒,是上海市民幾乎每天都要使用的物品。一道杠的結果出現後,它的使命似乎就到此結束。然而,一位上海市民卻用它設計出不少“花樣”。
陳璇是一名80後,家住普陀區萬裡街道,在外企工作的她,這一個多月的生活寫照和大多數市民都很相似:早起收發郵件才想起今天是禮拜幾,電話會議剛開始就聽到小區喇叭裡傳來下樓做核酸的通知,PPT做到一半才發現團購群裡的接龍停止了,一邊輔導孩子的網課學習,一邊在冰箱裡搜羅物資燒飯……居家生活充實卻淩亂。
陳璇
然而,就在這看似淩亂的日常中,生活的閃光與初夏的美好依然不期而遇。疫情期間,陳璇一家度過了許多特别的日子:五一勞動節、母親節、媽媽生日,甚至還有粉絲狂歡的“星戰日”。
這些稀松卻珍貴的日常,都被她畫在了小小的抗原檢測試劑盒上。從4月24日至今,她用創作日記的方式記錄疫情下的生活流。
這些作品被上傳至朋友圈後,看到的朋友紛紛來“催更”。陳璇的丈夫還将它們上傳至NFT網站。其實,她并非科班出身,靠的是從幼年開始培養起來的興趣,以及多年逛展的閱曆。
女兒一開始像雪花一樣随意地塗鴉,開啟了她想象力的魔法大門,接下來更多都是靈光乍現的時刻。最短幾分鐘就能畫一幅,最長要持續一個多小時。陳璇表示,更多時候是創意思考的過程。
作為土生土長的上海人,陳璇也将熟悉的外灘兩岸、武康大樓、街區地圖用特别的方式呈現在試劑盒上。她說,即使疫情之下,在她心中,上海依然是一座羅曼蒂克的城市,“大家總歸希望生活得體面一點,這就是我們一直葆有的羅曼蒂克。”
陳璇的故事也告訴我們,詩意和生趣,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穿越疫情的泥沼。生活,總該迎着光亮。
以下為陳璇的創作日記:
4月24日
下午,正讀小學二年級的女兒上完網課,我和她在做親子遊戲,突然萌發畫畫的想法,看着一旁剛做完的抗原檢測試劑盒,我們突發奇想,是不是能在上面塗鴉。
于是,我去陽台上拿來了畫筆和顔料,女兒開始在試劑盒上塗鴉,她随意地把顔料抖在試劑盒上,那種感覺,像下起了小雪,讓我想起了草間彌生的作品。
這樣的美好激發了我的創造力。于是,我也拿起了久違的畫筆,在試劑盒上畫下像南瓜一樣的波點。
突然想起在網上看到的段子:再封下去就要和植物對話了。但是,神奇的是,畫完這些波點後,我的内心反而特别的平靜。
4月25日
今天又是“宅”的一天。我試着調色出莫蘭迪色系,想起來他好像也是一個很宅的人,而眼下我們都是宅男宅女。
4月26日
不知為何,今天心情特别好。或許是小區通知核酸檢測的時候,多說了一句,這可能是最後一次核酸檢測。我們是不是就能出去了?
孩子們剛好在學樂器,今天就畫一個節拍器。緻敬一下康定斯基,記得他是一名音樂家,也是一名畫家。用繪畫演繹音樂,用色彩傾訴情緒,用線條描繪精神。
4月27日
今天緻敬我最愛的莫奈。因為很喜歡,反而沒有什麼信心,好怕畫不出自己想要的那種感覺。但是,當不同色彩在調色盤上跳躍的時候,我仿佛也沉浸在了印象派的世界裡。
這幅畫出乎意料地順利,可能是情緒上來了。我想,不管怎樣,還是要懷抱着一絲希望,就像日出,每一天都是新的開始。
4月28日
四月份到了尾巴,我想送給18個月大的兒子一個禮物。
梵高的這幅畫就是在春天畫的,它讓我感覺到了對新生命的寄托。我也想用盛放的杏花,表達一下作為母親的祝福。
我希望,孩子們未來能成為一個堅守自己原則的人。在這個基礎上,如果有對這個世界不一樣的看法或者貢獻也挺好。
4月29日
今天做了新的嘗試,用兩個試劑盒畫了一個哆啦A夢。
這開啟了我用試劑盒作畫的新思路,一開始隻是把它們當作畫闆,漸漸開始探索試劑盒上的更多細節。突然發現,滴液體的地方像隻小眼睛。
這幅畫想送給我們家的“哆啦A夢”——我的先生。這是他最喜歡的卡通人物。居家隔離期間,他承擔了大部分的家務活,我們想吃什麼,他總是像哆啦A夢的口袋一樣地變出來。
4月30日
今天女兒很調皮,一直抱着iPad玩遊戲,我有點生氣地教訓了她一下。沒想到,過了一會兒,女兒跑過來和我說:媽媽,今天是國際不打小孩日。
下午,女兒在客廳裡玩耍,我帶着一些愧疚,想給女兒畫一幅。腦海中立馬浮現出她最喜歡的迪士尼當紅女明星——玲娜貝爾。
受限于抗原檢測試劑盒小小的面積,沒法把玲娜貝爾的整體都描繪出來,隻能選擇局部呈現,大家懂得都懂。
想起上一次帶她去迪士尼,還是去年冬天,疫情結束後一定安排。
5月1日
在這個特殊的節日裡,已經記不清是居家辦公的第幾日,疫情好像模糊了時間的概念,我甚至經常會忘記今天是禮拜幾,總是在處理郵件的時候才能想起。
而且,居家辦公的同時,還要不停盯着團購群,還有小朋友的網課,團隊還有同事去了方艙,但是工作任務還是得按時完成。有時候,開會開一半,樓下的大喇叭喊來:下樓做核酸了!
于是,我想起了扭曲的時鐘。上世紀達利的超現實夢境,像如今我們的日常。
5月2日
小長假裡傳來了好消息:小區從管控區變成了防範區。這就意味着,我們從足不出戶到可以下樓在小區裡玩耍。隔着窗戶,又聽到了樓下小朋友們的嬉鬧聲。于是,我決定用野獸派馬蒂斯的《舞蹈》記錄一下這美好的時刻。我們都渴望自由起舞。
畫裡還有個小細節,五個人的距離被拉寬了,恰恰很符合現在要保持社交距離的防疫規範。
5月3日
今天是個特别的日子——媽媽的生日。
還記得4月1日,浦西剛開始全面封控時,她主動提出來和我們一起住。還記得她語重心長地說:我們夫妻倆又要忙工作,又要帶兩個小孩,還要燒飯,這樣子實在不行。
沒想到,本以為隔離五天就結束的媽媽,一直待到了現在。這段時間主動和我們隔離在一起,她給了我們很大的幫助。用畢加索畫的金發女子,祝她永葆青春。
5月4日
今天有個諧音梗:may the 4th/force be with you,星戰日,原力與你同在。
于是,我想嘗試一點不一樣的:之前都是用顔料畫的,今天試着用水筆畫一幅。
有人和我說,現在家裡抗原盒子倒是挺多,就是沒有畫筆,其實這幅我就是用普通的筆畫的。創意不應該受限于顔料。
另外,今天拿到了4張彩色的小區出入證,我們小區成為普陀區萬裡街道的第一批無疫小區,我們可以出小區啦!帶着雀躍的心情,我畫了個飛行棋。
出入證如何使用?和家人笑稱這是一場田忌賽馬的策略遊戲。第一天讓給愛情,讓媽媽去她小區門口看看一個月未見的爸爸;第二天是超市采購日(另發超市邀請卡),必須派出家裡最能幹的“上等馬”老公;第三、四天留給我和鄰居們去采風打卡,用單車丈量一下社區的面積。
5月5日
今天是個美好的日子——立夏。畫了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裡》。
嗯,是很想出去浪的内心真實寫照。
5月6日
今天和鄰居們一起約好去騎行。這次疫情最大的收獲,就是認識了不少樓上樓下的好鄰居。
和鄰居一起上街圍着熟悉的街道騎行,感受陌生又熟悉的社區。經曆了一個個階段的生活體驗,它已經不再僅僅是建築群,更像是我的世界——一個和我身體以及情緒一起長在一起的生物體。
天氣特别好,藍天白雲,街道上鋪滿厚厚一層落葉,差不多兩個月沒有出過小區,再次看到街區,别有一番感覺。于是,用地圖的形式作畫紀念一下。
5月7日
突然想畫點食物。腦海中最先蹦出來的,就是可樂和珍珠奶茶,這大概是很多人目前最渴望喝到的。
背景選用的是家裡的一幅拼圖,這讓我想起了曾再熟悉不過的便利店的貨架,什麼時候才能實現真正的可樂自由?
5月8日
今天是母親節,畫點鮮花送給媽媽們。
最近,小區也有一些團購花草的鄰居,我想,這也是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向往和追求吧。
5月11日
突然有點想念武康大樓。
初夏,多麼适合在城市漫步,手捧冰美式,被微風輕撫着,好想再次作為老洋房導覽志願者,把這個城市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
新聞晨報·周到APP 記者牛強 實習生 譚登方
圖片 | 受訪者提供
來源: 新聞晨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