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三晉壺關篇
在山西東南部有個縣,地處太行山東南端,境内多山。連縣的名字也是因為兩山夾峙,山形似壺,地勢險要,當年曾在此設關而得名,這個縣的名字叫“壺關”。
但這個縣被周邊人稱之為“壺關疙瘩”。為什麼呢?“壺關疙瘩”又是啥意思呢?
一
關于“壺關”,先了解一個古地名“上黨”。
上黨是由群山包圍起來的一塊高地,東漢末年的《釋名》載:“黨,所也,在山上其所最高,故曰上黨也.”因古上黨的地理位置是“天下之中”,故而有“得上黨可望中原”之說。
早在春秋年間,晉國便已經在上黨地區設郡。由于文獻資料的限制,尚無法定論當時的郡守是設在哪個地方。“三家分晉”後,上黨地區便一并被三家瓜分,成為了三家的軍事前沿,且都在此設置上黨郡。因各自國家的實力在不同時期的不同,上黨地區則在戰國初期一直處于你争我奪的狀态中。
二
“疙瘩”若是形容到人的特點上,意思就是忠厚老實的人。“壺關疙瘩”是說壺關人都是老實疙瘩嗎?非也。
壺關人的長相有個特點,就是腦袋的前後隆起,俗話說的就是“小時候腦袋沒睡平”,“前奔後突”。好似長有兩個疙瘩,猶如腦袋前後長反骨。史上最著名的反骨仔就是三國時期的魏延,那是諸葛亮沒有來過壺關,要是真來過,這前後反骨還不把他吓着。
這又和“長平之戰”有啥關系呢?
當年韓國割讓上黨十七郡時,這些所屬臣民紛紛不願意歸降“虎狼之秦”,卻在郡守馮亭的帶領下投降趙國。都知道腦生反骨在古代是指性格反複,不甘寄人籬下。其實卻是忠心耿耿,勇于開創思維敏捷的象征。
在當時上黨郡内的百姓,不僅有“壺關疙瘩”,還有“長治瓜皮”、“襄垣鬼”、“沁縣圪針”等等,哪個不是難纏的主?哪個又是省油的燈?
所以在當時其實是為了不令自己的國家韓國受到損失,郡守馮亭也是在經過一個多月和上黨郡内百姓代表商議謀劃後,決定利用當時唯一可以和秦國相抗衡的趙國,以保存韓國。
這是關于“壺關疙瘩”的第一個版本解釋。
和“長平之戰”扯上關系,是說明“壺關疙瘩”并非長得前後疙瘩就是老實疙瘩,而是忠誠、思維敢于創新的特點。
三
另外一個和地理位置有關系。
壺關地處太行山,地勢險要山巒起伏,自古便為兵家必争之地。三國時期袁紹部下高幹先降後反曹操,居守壺關。曹操率大軍親征,經太行八徑之太徑羊腸坂,峰巒疊嶂,溝谷縱橫,懸峭屏連。曹操留下了千古名篇《苦寒行》:“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羊腸坂诘屈,車輪為之摧。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熊罴對我蹲,虎豹夾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頸長歎息,遠行多所懷。我心何怫郁?思欲一東歸。水深橋梁絕,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無宿栖。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饑。擔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東山詩,悠悠使我哀”
可知此地是何等的山高路遠,故而稱之為“山疙瘩”。
于是就有了“壺關山疙瘩”之說。因為有山,就多少帶了木讷實在的意思在内,又叫“憨疙瘩”。
這個“憨疙瘩”卻在史上确有其事。
相傳明朝時候,有壺關籍貢士考取了殿試第一,原本要點狀元的。但人卻長得“前頭锛後腦凸”的,沒有一點狀元相。朱元璋看見後感覺很不舒服,轉頭看見長得英武不凡的吳伯宗,就把狀元給了他。壺關籍的貢士卻泰然處之,絲毫沒受半點影響。
“壺關憨疙瘩”名揚天下,與世無争,容易相處成為了“壺關疙瘩”另外的特點。
四
在晉東南大家都公認陽城人極其聰明,稱之為猴精,叫陽城猴。但有俗語這樣說:“三個陽城猴,鬥不過一個壺關疙瘩。”
這明确表明了壺關還在陽城之上的聰明,所以又有“精疙瘩”的說法。雖然這個“精”裡包含着精明,卻也多少也帶着狡黠的味道在内。除了有“長平之戰”聯合抗秦的大智慧外,“精疙瘩”卻也透露着小聰明。
這種小聰明就不用舉例子了,在實際生活中有太多諸如“喝湯不要錢,面是換得”那種誤導思維的民間笑話了。
還有一種是“蠻疙瘩”。顧名思義就是蠻不講理,難纏。在一旦發怒後就無法控制地蠻橫起來,當地土語稱之“蠻疙瘩勁起來了”。
西漢年間,武帝寵臣江充專權,群臣不齒。衛太子起而殺之。武帝欲加罪太子,太子遂舉兵反。武帝益怒,發兵讨之,太子兵敗逃亡。群臣皆不敢言,唯有令狐茂“蠻疙瘩勁起來了”,仗義執言,作《上武帝訟太子冤書》力陳是非。
令狐茂何人?壺關三老,壺關縣人,标準的一個“壺關疙瘩”。
“若非紫團山頂雪,錯把壺關當江南。”這詩句是誰寫的,出自何處還真不知道。但所形容的壺關的美景是太行山大峽谷。大峽谷内草木覆蓋率高達74%以上,位列“中國最美十大峽谷”之一。
壺關羊湯是山西三大流派之一的代表,其他兩個代表是晉北羊雜割湯和晉南羊肉泡馍,味道的确不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