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缤紛,漁人甚異之。複前行,欲窮其林。”
念起這段話,有幾人不知就是那篇著名的《桃花源記》呢?
陶淵明在結局寫到: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複得路。
南陽劉子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可千年後的今天,網上一查,哇塞:湖南常德桃花源、江西廬山桃花源、湖北十堰桃花源……光是重慶市就有兩個,咱們的寶島台灣,也有一個。
倒是有十來個啦!
我隻去過一個“世外桃源”,想來是有多遺憾呢!
此圖來自于網絡。當年我們一行五人在此的一張打卡合影,就不放上來了……
其餘照片均為遊桂林時作者本人所拍。
“世外桃源”,位于桂林市陽朔縣的白沙鎮附近,是全國4A級景區。
在這裡除了優美的自然風光,還可以領略到侗族、苗族、壯族等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
景區内設有遊船,遊客可乘船進入。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恰似陶淵明筆下的世界,栩栩如生地展現在遊客們的面前。
“初極狹,才通人。複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船上涼風習習,水面絲滑清澈。那時正值盛夏,雖未見“落英缤紛”,卻見片片荷葉簇擁着朵朵荷花,或含苞,或怒放,裹挾着陣陣清香,向遠來的遊客們打着招呼。
映入眼簾的景緻,是青翠的山林,是幽靜的亭台,是身着民族服飾的人們的笑容。
“土地平曠,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水車“吱呀呀”地緩緩轉動,搖起了歲月的痕迹,吟唱着古老的歌謠。頑皮的孩子在水邊嬉戲打鬧,真可謂:
“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走過精雕細琢的長廊,有侗家姑娘遞上一小杯米酒。仰頭飲入,唇齒間一股濃濃的米香,裹着淡淡的酒氣,霎時沁人心脾。即使是十來歲的孩子,也會有模有樣地嘬嘬舌頭,品品滋味。
一座精心設計的繡樓上,憑欄處站着幾位壯族女子,唱一段山歌,持一枚繡球,與樓下路過的遊客玩着“抛繡球”的遊戲。嬉笑聲中,一起體驗這古老的民俗。
繡球是由12片花瓣形的絹絲組成的一個小圓球。12片花瓣,分别代表着12個月份,每片花瓣都會繡上相應月份的代表性植物或動物。
這裡有苗族的刺繡、壯族的制錦、革家族的蠟染,還有侗族的歌、瑤族的舞,這裡曾被評為廣西首批民族風情旅遊示範點。
甲天下的桂林山水,處處是如織如畫的美景,這“世外桃源”倒像是“隐”于其中,實乃“不足為外人道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