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太倉沙溪親子遊攻略

太倉沙溪親子遊攻略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16 09:32:38

  每年6月的第2個星期六是我國的文化和自然遺産日

  太倉沙溪親子遊攻略(太倉這些迷人的)(1)

  在太倉悠揚的江南絲竹唇齒留香的肉松熱鬧歡騰的滾燈、龍獅……無數傳承跨越千年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财富

  今天,跟着小布一起來解鎖這些迷人的“老寶貝”吧!

  太倉沙溪親子遊攻略(太倉這些迷人的)(2)

  太倉,是江南絲竹的發源地。江南絲竹旋律抒情優美,風格清新流暢,以絲弦樂器(二胡、弦子、提琴、琵琶等)和吹管樂器(笛、箫等)為主,組成器樂演奏形式。2006年,江南絲竹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太倉沙溪親子遊攻略(太倉這些迷人的)(3)

  滾燈是流傳于太倉的一種古老的雜技類民間舞蹈,一般在傳統節日、廟會和慶典活動中表演,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曆史。它用寬約一寸、厚約三分的毛竹片紮成,直徑約三尺,每隻重四十到六十斤。演員的各種造型和動作,時而舒展,時而驚險,富有感染力。

  太倉沙溪親子遊攻略(太倉這些迷人的)(4)

  相傳,宋代便有牛郎織女降生于太倉黃姑村(位于今科教新城原勝昔村)的記載。2006年,勝昔村複建織女廟,每年七月初七在此舉辦七夕廟會,依舊保留了染紅指甲、吃巧果和蘭花豆等習俗。

  太倉沙溪親子遊攻略(太倉這些迷人的)(5)

  雙鳳山歌是太倉著名的本土民歌,也是四大“吳歌”之一。相傳早在東晉時期,雙鳳山歌就已出現并逐漸繁榮。這種由勞動人民在田間地頭唱響的民歌,旋律優美舒展,歌詞貼近生活,很受老百姓歡迎。

  太倉沙溪親子遊攻略(太倉這些迷人的)(6)

  清代張采所著史料《太倉州志》中明确記載:“肉松制法創于倪德,以豬、雞、魚、蝦肉為之。”其制作技藝精華之處主要表現在選料精緻、配方精細、制作過程精湛。在古代早被用于禮尚往來廣為傳送,尤其是1915年巴拿馬國際食博會甲級獎的獲得,更使太倉肉松名聲鵲起,飲譽海内外。

  太倉沙溪親子遊攻略(太倉這些迷人的)(7)

  太倉糟油始創于清乾嘉年間,一位開醬園、釀酒的商人李梧江偶發奇想在米酒中加入辛香料及佐料,封缸一年成其糟油。糟油更是作為《紅樓夢》菜品“茄鲞”的調料出現。作為太倉傳統的調味料,口感鮮香細膩,具有去腥除異味的功能,可為食物增香不少。

  太倉沙溪親子遊攻略(太倉這些迷人的)(8)

  六百多年前,鄭和從太倉起錨七下西洋時,每次都會來到天妃宮祭祀,祈求“海上女神”保佑他的船隊一帆風順。媽祖祭在浏河已有千年曆史,早在天妃宮未建之前,出海漁民和商賈對媽祖的信仰已蔚然成風,逐步形成了媽祖的祭拜禮儀。如今,分别在每年農曆三月廿三日和九月初九在天妃宮舉行祭祀儀式。

  太倉沙溪親子遊攻略(太倉這些迷人的)(9)

  吟誦是中國古代誦讀詩詞文的方式,唐調是其中的一大流派,由出生在太倉沙溪鎮的國學大師唐文治先生所創立。一唱三歎、抑揚頓挫,還伴有形象化的肢體語言來表達,被譽為中華傳統吟誦第一調。

  目前,太倉共公布了七批次60個項目及2個擴展項目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名錄其中有18個項目分别被列入國家、省和蘇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名錄已公布的非物質文化代表性傳承人79人

  太倉沙溪親子遊攻略(太倉這些迷人的)(10)

  雙鳳羊肉面制作技藝——蘇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太倉沙溪親子遊攻略(太倉這些迷人的)(11)

  蕩湖船——蘇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太倉沙溪親子遊攻略(太倉這些迷人的)(12)

  竹編——太倉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太倉非遺“點燃”民間煙火刻在DNA裡的“太倉印記”驚豔了時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