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14日訊 穿行于濟甯市城鄉,目之所及是一派清新。藍天、白雲、綠水、青山澄淨相映,生态畫卷賞心悅目。
2021年,濟甯市環境空氣質量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優良天數達246天、同比增加25天,優良率67.4%、同比增加6.7%、改善幅度全省第1名,綜合指數4.68、同比改善10%。王有數據顯示,PM2.5、PM10、SO2、NO2、O3、CO濃度均實現深度改善,NO2、O3改善幅度位居全省前3名。
良好的生态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這一生态優先、綠色發展的景象背後,是濟甯踐行生态文明思想,加強生态環境保護的不懈努力。
大數據精準監測 “三級六長”督導
走進太白湖新區京杭大數據中心項目部,圍牆幹淨,路面整潔。項目部采用基于嵌入式智能視覺分析技術的抓拍系統,在施工現場門口、會議室、工作區域、塔吊等關鍵位置布設視頻抓拍監控器,系統具有車輛檢測、安全帽檢測等多項功能,可通過手機端、PC端随時查看項目現場車輛進出、現場作業揚塵等信息,發現問題能夠第一時間通知責任人進行整改,對一些人員檢查無法顧及的角落也能全面監管,實現24小時全天候智能監控,很好地解決了工地現場各種複雜環境下遇到的難題。
據介紹,太白湖新區大學科技園、京杭大數據中心、市新體校、湖畔雲廬天立學校等施工項目引入了自動噴淋系統,系統可實現圍擋噴淋、道路噴淋、基坑噴淋等各種噴淋設備聯動,通過手機、電腦等終端遠程控制設備啟停。根據季節情況,施工項目結合施工實際,設置每1-2小時間隔性定時噴淋;也可結合視頻抓拍系統,進行實時噴淋;還可結合對PM2.5、PM10等監測數據在平台中設置臨界值,超過臨界值時自動開啟噴淋裝置,對現場進行揚塵治理。“濟甯對工地揚塵防治持續保持高壓态勢,通過強化監管、精心幫扶,不斷吸收引進先進經驗和做法,建築工地揚塵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PM2.5、PM10指标逐年下降。”濟甯市生态環境局大氣環境科科長王乙潼告訴記者。
“市智慧環保平台收到一條告警信息,顯示任城區某企業污染物超标,這條信息将在第一時間推送到市生态環境局任城區分局,由分局執法人員即時進行處置。”據濟甯市智慧環保督導調度指揮中心主任李成高介紹,市智慧環保平台監管員接到告警信息,立即轉辦至任城區智慧環保平台,任城區智慧環保平台當日值班執法人員第一時間到達現場進行調查處理,并将查處結果報告反饋至市智慧環保平台,整個流程嚴格落實一小時轉辦兩小時處理的快速反應原則,實現環保問題的高效閉環管理。該機制實施以來,在線超标告警數量由2020年月均4605次下降到2022年月均579次,降幅87.4%,超标排污異常數量大幅下降。據悉,濟甯市積極創新環境監管方式,依托濟甯市智慧環保平台,建立“三級六長”督導調度機制,推動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也标志着濟甯大氣污染防治向精準治污大步邁進。
緊盯河湖水系 揮拳鐵腕治污
濟甯市微山縣湖興村,是南四湖流域一個依湖而建的純漁民村。曾經這個有100來戶人家的小漁村因為遠離鎮駐地且四面環水交通不便,村裡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不僅拉低了湖興村的“顔值”,還威脅着水體生态。
如今的湖興村,生态碼頭取代了船舶停靠點,院落整齊有序地排在主幹道一側;原來堆在一旁廢棄的舊漁船、石磨盤、漁網等生産生活用具被重新利用成為了特色裝飾;家家戶戶裝上了污水管網;原來村子周圍的黑臭水體也得到了明顯改善。“生态環境的好轉大幅提升了我們的幸福指數,父老鄉親的幹勁兒也越來越足了。現在我們村已成為微山湖區的新亮點。”微山縣湖興村村民說到。
微山湖、昭陽湖、獨山湖、南陽湖,被稱為“南四湖”。這裡作為我國北方最大的淡水湖,自古便是大運河“千裡賴通波”的航運要道,如今又成了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輸水幹線和重要調蓄水庫。微山縣生态環境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将持續抓好河湖水質保障,加快推進智慧河湖和湖濱緩沖帶水質提升項目建設,實現國、省、市控河流斷面水質穩步提升,确保南水北調“一泓清水永續北上”。
濟甯是著名的運河之都,作為南四湖流域的重要組成部分,運河生态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流域生态的治理。從南陽湖的老運河入湖口往北,是老運河尾水截流工程,其主要水源是濟甯市區污水處理廠處理後的中水,中水經過濕地的淨化作用,達到地表水三類标準,随後流入南陽湖。為加強全流域開展生态修複和保護,濟甯在南四湖湖區、主要河流入湖口、污水處理廠末端建設人工濕地水質淨化工程項目74處,污水淨化能力達100萬立方米/天。
“水污染治理,污染在水裡,根子在陸上。”濟甯市生态環境局太白湖新區分局工作人員表示,“原來老運河的水我們叫他‘醬油水’,這十年間,城裡的一些化肥廠、碳素廠、染料廠搬遷出去了,水質好了很多。”治水避不開工業污染源。針對企業排污,濟甯開展深度治理,規劃7個化工園區,13個工業聚集區,實現工業集聚化、化工入園化,污水處理集中收集處理。
記者了解到,2021年濟甯市水環境質量穩中有升,南四湖水質連續18年持續向好,28個地表水國控省控考核斷面水質年均值全面達标(剔除汛期影響),市内40條入湖河流年均值消除劣V類,10個地下水國控考核點位全面達标,順利完成2020—2021年度南水北調東線調水水質保障任務。
提升工作效能 常态綜合執法
為全面提升環保執法效能,濟甯市全面推行山東省綜合執法智慧監管系統應用,拓展非現場監管手段,提升規範執法智慧監督水平。此前,執法人員通過無人機非現場巡查發現,濟甯某家企業存在矸石料堆露天堆放,未完全覆蓋問題,立即在省生态環境智慧監管平台上填寫污染源非現場檢查記錄表,敦促企業進行問題整改,企業環保人員在手機企業端APP上同步收到執法人員上傳的檢查表,将企業整改情況和證據照片第一時間上傳到APP,實現了生态環境問題“線上”整改的閉環管理模式。
據悉,2021年以來,濟甯市共通過智慧監管系統完成1664家企業“線上整改”。同時,為全面提升執法硬件實力,提高執法效能,濟甯市列支專項資金,全方位升級執法終端、輔助監測設備、執法車輛,開展執法裝備實操訓練,全面提高執法建設能力。不斷拓展在線監測、用電監管、走航監測、無人機巡航等手段,強化對污染源全天候、全覆蓋實時監管,執法監管由過去的單線條、粗放式逐步向精準、智能、規範的智慧化監管轉變。
圍繞助力打好全省污染防治攻堅戰、服務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以大氣、水、土壤等環境管理要素為重點,2021年以來,濟甯市組織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南水北調”水質保障、危險廢物專項整治等專項執法行動14次,抽查企業 2700餘家,推動解決環境問題992個,力促生态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2022年3月,濟甯組織開展全市固體廢物專項執法行動,建立了“深查問題源頭,理清違法脈絡,聯合打擊震懾”的全鍊條執法監管體系,摸排重點企業(點位)126家,發現問題企業56家,梳理典型案例17件,起到強有力震懾作用。2021年以來,全市生态環境系統累計查處環境違法案件2084件、居全省前列,罰款金額1.17億元、同比增長45.38%;查辦配套措施重點案件76件,查處力度再創新高。對外公布“以案說法”典型案例42起。市生态環境綜合執法支隊2022年被山東省委、省政府授予“山東省生态環境保護先進集體”榮譽稱号。今年3月,再次被評為全國生态環境保護執法大練兵表現突出集體,連續兩年受到生态環境部通報表揚。
閃電新聞記者 亓順峰 通訊員 楊柳 濟甯報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