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天峻縣境内的草原和藍天、雪山相照映。 天峻縣委宣傳部 供圖
圖為天峻縣境内的草原和藍天、雪山相照映。 天峻縣委宣傳部 供圖
中新網西甯6月6日電 題:柴達木盆地青海天峻: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明顯
作者 郭曲太 李淑娟 孫睿
初夏的布哈河畔已經隐約看到一些零星的鮮嫩青草探出了頭,原本荒蕪的草原展現出生機,牛羊結隊、蒼鷹翺翔,草原犬鼠在洞口嬉戲打鬧,一切都和諧而又美好。
長期以來,地處柴達木盆地腹地的青海省海西州天峻縣強化生态文明建設,全力打造生态保護和治理樣闆縣。
天峻因緊靠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又被稱為祁連山國家公園的“南大門”,平均海拔4000米,總面積2.57萬平方公裡,全縣80%以上的土地被高山草原覆蓋,青海湖最大的補給河流布哈河就發源于天峻縣。布哈河的幹支流承擔了青海湖70%以上的補水任務,因此天峻縣也被稱為“高原淨土”“大湖之源”。
圖為天峻縣境内的野生動物。 天峻縣委宣傳部 供圖
牧民群衆“護”生态
早晨7點半,天剛蒙蒙亮,指合太才讓開始準備一天的生态巡護工作,在廣袤的草原和陡峻的山峰之間,他孤獨的身影顯得尤為搶眼。
32歲的指合太才讓是天峻縣織合瑪鄉的牧民,也是一名生态管護員,他把織合瑪鄉的每一片山林當成了自己的寶貝,每天堅持巡山,一去則是一上午。
“我的工作就是保護好家鄉的山山水水,對周邊的草場、野生動物進行日常巡護、撿拾垃圾,監督執行禁牧和草畜平衡情況。”指合太才讓說,6年多來,指合太才讓跑遍了織合瑪鄉的每一條山梁、每一道山溝、每一片林地、每一處草場,對織合瑪鄉的林木種類爛熟于心。
織合瑪鄉地處天峻縣北部,是祁連山國家公園邊緣和規劃中的青海湖國家公園的重點保護區域,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鄉政府駐地距縣城34公裡,這裡草場總面積8.6萬公頃,可利用草場面積6.6萬公頃。
尕給加是天峻縣達爾那生态畜牧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生态是我們牧民的命根,生态變好我們的生活才會更美好。”喝着濃濃的奶茶,唱起草原的牧歌,騎馬、放牧……這是現在尕給加的生活常态。
然而幾年前,尕給加的生活并沒有如此悠閑。“那些年,因為村裡的戶數、人口越來越多,草原上的牛羊也漸漸多了起來,草原不堪重負,草場開始退化,導緻許多牛羊夏瘦、秋弱、冬餓、春死。”
為破解因過度放牧、氣候變化等因素造成的草原退化、牧民增收難等困境,尕給加積極響應發展生态畜牧業的要求,決定成立生态畜牧專業合作社,推進養殖标準化、科學化。後來越來越多的牧民看到牲畜減下來以後,牧場的植被恢複得好了,草多了、也密了,消失多年的野生動物又出現了。
圖為天峻縣境内的草場上羊群在奔跑。 天峻縣委宣傳部 供圖
照片視頻“記”生态
“快看,快看,這是我最近拍的熊,這是前幾天拍的雪豹……”在天峻聊起生态,不少人會說生态環境越來越好,以前不常見的野生動物也能見到了。
2019年10月15日,第55屆英國野生動物攝影年賽上,攝影家鮑永清的作品《生死對決》獲得哺乳動物行為組冠軍,鮑永清也獲得了年度總冠軍和年度國際野生生物攝影師稱号。2020年,攝影家李善元的作品《當媽媽說跑步前進》獲得第56屆世界野生動物攝影大賽哺乳類動物行為組冠軍。兩位攝影家的獲獎作品均拍攝于天峻縣。
“天峻縣内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有很多,雪豹、岩羊、香鼬、兔狲等珍稀野生動物在天峻都能看到。”鮑永清說,“這也為野生動物的拍攝提供了必要條件。”
在天峻縣,保護野生動物已經成為當地牧民群衆的共識。牧民尼瑪說:“我們世世代代生活在這片草原上,和野生動物和睦相處,這是我們共同的家園。”
全力以赴“造”生态
驅車行駛在天峻縣城的道路上,布哈河猶如一條銀帶從天峻繞城而過,郊外的濕地公園中時不時有鳥群結伴掠過,水中魚兒盡情遊弋。
“每天出來遛彎,看到清澈的布哈河水,沿岸的野生黑刺林,讓人覺得心曠神怡。”自小就生活在天峻縣城的才讓東智像往常一樣漫步在布哈河國家濕地公園,心中不由發出感慨。
“這片濕地是大自然給我們的饋贈,通過多年的保護與建設,對天峻縣的生态環境改善起到了顯著的作用。”天峻縣生态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說。
近年來,天峻縣全面落實河湖長制和林長制,進一步加強923名生态管護員動态管理,壓實管護責任。同時投資1.3億元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護和修複工程,完成黑土灘、沙化土地和退化草地治理1.96萬公頃,濕地保護0.89萬公頃,草原綜合植被覆蓋率59.6%。
如今,一個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明顯,珍稀野生動物種群穩步增長,草木茂盛、河流清澈、湖泊密布、雪山聳立的大美天峻展現在世人面前。(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