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是劉禹錫的《陋室銘》的開篇,充分顯示了劉禹錫的性格特點。這篇小文實際上是劉禹錫的座右銘,以激勵提示自己,應該說,這是劉禹錫最知名的文學作品。
圖片鳴謝網絡
但我最喜歡的卻不是他這首最知名的,而是《樂天見示傷微之敦詩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詩以寄》,這詩名實際上是一個短序,說明詩人為何寫這首詩。
“樂天”是白居易的字。當時白居易将元稹元微之、崔群崔敦詩、崔玄亮崔晦叔三人相繼去世的消息告訴了劉禹錫,并作悼亡絕句兩首。此時劉禹錫在蘇州任刺史,随即寫了這首詩回贈寄白居易:
吟君歎逝雙絕句, 使我傷懷奏短歌
世上空驚故人少,集中唯覺祭文多。
芳林新葉催陳葉, 流水前波讓後波。
萬古到今同此恨, 聞琴淚 盡欲如何。
劉禹錫此詩行雲流水,一氣呵成,像急促說完一段話,不像慢悠悠吟完一首詩。這一點十分重要,這種情感表達的速度感非常難得,使人的情緒走在文學表達之前。
圖片鳴謝網絡
“吟君歎逝雙絕句,使我傷懷奏短歌。”讀完了你寄給我的這兩首歎逝的絕句,我也一樣傷感,并馬上寫詩表達我同樣的情感。
劉禹錫用“傷懷”二字,表示了他的同情;接着又用了一個“奏”字,表達自己的心情。“奏”本義為進,有遞上進獻之意,後引申為奏樂、演奏。首聯使用“奏”字,給此詩定下了基本調子,要使自己振奮起來。
唐盧仝《有所思》中有句“含愁更奏綠绮琴,調高弦絕無知音”,劉禹錫希望他“奏”而有知音,首句的“奏”字隐藏了劉禹錫高邁的情懷。
圖片鳴謝網絡
緊接着的領聯:“世上空驚故人少,集中唯覺祭文多。”對仗工整流暢,上下句意思連貫。上句寫現象,下句寫内心,上句實,下句虛;“空”比“驚”重,“唯”比“覺”深。
領聯非常直白的表述,将詩人感性與理性一并流露,這種由生死無常而來的深切悲哀,對于經曆過大起大伏、大災大難的劉禹錫來說,已不算什麼了。他也有悲痛——“故人少”;但他更多冷靜——“祭文多”。這一少一多把劉禹錫的人生經曆拖帶出來,讓旁觀者看見一個自幼聰慧、進士及第、宦海浮沉、屢遭貶谪的大才子的自命不凡,豪氣沖天。
圖片鳴謝網絡
又緊接着的頸聯,成為千古絕唱:“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無生僻字,不用典故,意象樸素之極,随手撷取随處可見的自然現象,湊成絕對。
劉禹錫晚年又回蘇州任刺史,蘇州地理較洛陽偏南,物候不同。
中國地大,南北方物候差異很大。以喬木而論,北方遇秋落葉,來年萌出新芽;而南方秋天葉暗,開春才緩慢由新葉替代。劉禹錫抓住了南方新葉替代陳葉的現象,寫出“芳林新葉催陳葉”之句,一個“催”字,動态、心态、時态,三态合一,無字可以替代。這個字包含了緊迫、企盼、加速、索要,讓自然界的新舊更叠由被動變主動之義。
圖片鳴謝網絡
我少時讀此句讀不明白,因在北方長大,以為樹葉都是落葉而再生,哪裡需要“催”?直到二十幾歲時春天出差投宿蘇州,次日清晨出門時仰頭一望,滿樹老綠中嫩葉設生,同樣是綠,老綠沉暗死寂,新綠鮮亮盎然。我一下子就想起劉禹錫這句“芳林新葉催陳葉”,有醍醐灌頂之感。
圖片鳴謝網絡
頸聯第二句“流水前波讓後波”的景象更為普通,水流生波,波本無前後,但劉禹錫卻看出了前後,不按常規句式——後浪推前浪,而用了一個“讓”字,與上句的“催”嚴絲合縫地對仗。這一文學意象新穎奇特,前無古人。“讓”字充滿了謙恭、博愛、大度、寬容,承認自然規律的無情,尊重他人,更尊重自己。
圖片鳴謝網絡
“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一聯長久以來為學者欣賞,原因是劉禹錫詩中所包含的哲學思想。劉禹錫不僅是個詩人,還是個哲學家,寫過哲學著作《天論》三篇。他的《天論》補充了柳宗元的自然觀,承認萬物之間的規律,這在晚唐十分難得。
“萬古到今同此恨,聞琴淚盡欲如何。”尾聯寫得高亢不低垂。悼亡詩最易陷入悲傷之景,凄慘悲戚;劉禹錫卻不然,回避常态,讓詩性爽利,讓詩情俊朗。從古到今,每個人遇到親友故去都會有同樣悲傷的心情,在此,劉禹錫不動聲色、一箭雙雕地用典——聞琴。
圖片鳴謝網絡
劉禹錫借用雙典,重重地發問:聽完悲傷的曲子,淚也流幹了,那我們又該如何做呢?這是一個不需回答隻需思考的問題。劉禹錫實際上已在前面說了答案:新葉催陳葉,前波讓後波;辯證地看待人生,自然地接受壽命,一個被稱為“詩豪”的大詩人,即便傷懷,也要短歌。
圖片鳴謝網絡
南宋豪放派詞人劉克莊對劉禹錫的詩風有一評價:“雄渾老蒼,沉着痛快。”從這一評價可見劉禹錫的詩風之豪,所以劉禹錫被稱為“詩豪”。
一個人豪是要有資本的,詩豪劉禹錫的資本是其品格高潔、性格剛毅,即便在貶谪的日子裡,也與詩相伴:我軀七尺爾如芒,我孤爾衆能我傷。我自幼喜歡劉禹錫,但并不知為何,中年以後方才知曉,心強方強,情豪則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