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古代最傑出的豪放派詞人

古代最傑出的豪放派詞人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5-19 22:26:33

古代最傑出的豪放派詞人?大宋天聖五年(1027年)進士科題名榜,是科舉史上的名榜之一,被後人稱為“宰執榜”所謂“宰”,自然是指宰相所謂“執”,指副宰相級高官參知政事宋代的參知政事,簡稱為 “執政”稱本榜為“宰執榜”,是因為錄取人員中,出現了多位擔任過宰相、參知政事職務的名人,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古代最傑出的豪放派詞人?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古代最傑出的豪放派詞人(宋詞與科舉13都知道包公鐵面無私)1

古代最傑出的豪放派詞人

大宋天聖五年(1027年)進士科題名榜,是科舉史上的名榜之一,被後人稱為“宰執榜”。所謂“宰”,自然是指宰相。所謂“執”,指副宰相級高官參知政事。宋代的參知政事,簡稱為 “執政”。稱本榜為“宰執榜”,是因為錄取人員中,出現了多位擔任過宰相、參知政事職務的名人。

先來看看本榜部分上榜考生的從政成績單:狀元王堯臣,參知政事。榜眼韓琦,宰相。探花趙概,尚書左丞,與參知政事同為執政官。進士文彥博,宰相。進士吳育,參知政事。在各類宋代題材的文學作品中,出鏡露臉率很高的包青天包拯,也是本科進士,并曾擔任過樞密副使這樣的重要職務。尤為難得的是,這些身居高位之人,還都是心系民衆、忠心報國的好官忠臣。

由于本榜名人太多,不可能一一進行介紹。講述宋詞(詩)與科舉的故事,自然要以詩詞為主。在此,選取有較大影響詩詞作品的三位,向各位讀者做一個簡要介紹。

韓琦,乃相州安陽(今河南安陽市)人氏,祖籍為河北贊皇,出生于福建泉州。金榜題名之時,韓琦隻有十九歲,标準的翩翩少年一個。

韓琦三歲時父母雙亡,由幾個哥哥撫養長大。“能自立,有大志氣。端重寡言,不好嬉弄。性純一,無邪曲,學問過人”,史籍如此評價少年韓琦。就是說他少年老成,懂事明理,一門心思讀書學習,不像一般孩子那樣隻知道調皮玩鬧。

這樣的孩子很有自律性,基本不用大人操心他的學習問題,成才的概率自然就比較高。在少年兒童的教育問題上,看起來還是要根據不同的性格因人而異,不能千篇一律。

入仕後,韓琦既有比較豐富的地方任職曆練,也有多個崗位的京官履曆。韓琦擔任大宋宰相累計十餘載,先後為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三位皇帝服務過,是個典型的三朝元老。在四十餘年的從政生涯中,韓琦一心為公、勵精圖治,在整頓吏治、鞏固邊防、服務民生、選賢任能、開擴言路等方面,多有建樹,官聲頗佳。

比方說,韓琦曾與範仲淹、富弼等人一起,力推“慶曆新政”。再比方說,韓琦曾奉旨赈災,拯救無數災民于水火,災民感激涕零,稱頌其“使者之來,更生我也。”又比方說,韓琦在汲取失敗經驗教訓的基礎上,與範仲淹密切配合,運籌帷幄,應對得當,對西夏形成了強大震懾,有效地鞏固了西北邊防。“軍中有一韓,西夏聞之心骨寒。軍中有一範,西夏聞之驚破膽”,在當時的西北邊陲,曾流傳着這樣的歌謠,足見韓琦、範仲淹的作用和影響。

“臨大事,決大議,垂紳正笏,不動聲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謂社稷之臣”,對于韓琦的為官作為,大文豪歐陽修是如此評價的。這樣的評價,真是夠高。從那些民聲民謠來看,歐陽修對韓琦的評價,絕對不是官員之間無原則的相互吹捧。

不苟言笑的韓琦,威儀十足,令那些貪官庸官望而生畏。但是這并不妨礙,韓琦擁有一顆敏感的詩人之心。在從政之餘,韓琦創作了不少詩詞作品,其中不乏水準較高之作。名臣韓琦,也無愧于詩人稱号。從韓琦的詩詞作品看,他極富悲天憫人之情懷。為官之人,如果沒有這樣的情懷,縱然是清官能吏,也難以成為一個真正的好官。

“池館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會重陽。雖慚老圃秋容淡,且看黃花晚節香。酒味已醇新過熟,蟹螯先實不須霜。年來飲興衰難強,漫有高吟力尚狂。”韓琦的這首《九日水閣》,是為宋詩名作。雖然生長在荒涼破敗的庭院苗圃之中,但盛開在重陽之時的金色菊花,依然發散出沁人心脾的清香。所謂詩如其人。以菊花喻晚節,韓琦是這麼寫的,也是這麼做的。

文彥博,乃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市)人氏。進士及第之時,文彥博二十有一,也屬少年成名。少年時的文彥博,曾跟從一個名叫史照的人學習經術。史照的母親見到文彥博之後,一眼就看出這孩子不一般,不禁驚歎道:“這孩子不得了,将來一定會成為大貴人!”

少年時代的文彥博,就極有自律意識。他準備了兩個罐子,一個用來裝黑豆,一個用來裝紅豆。每當他認為自己做了錯事,就往裝黑豆的罐子裡放一顆黑豆。反之,則放紅豆。文彥博可不是一放了之,隻等着蓋棺論定時算總賬,而是過一段時間就對自己的所作所為進行反思檢視,改正錯的,發揚好的。如果不是這樣,黑豆紅豆除了簡單計數,也就沒有什麼意義了。反思檢視之下,罐子裡的黑豆越來越少,紅豆越來越多。也有些資料把這件事安在了本科探花趙概身上,是張冠李戴,還是兩人都做過這樣的事,不得而知了。

從政後,文彥博做過多個地方的知府知州這樣的行政主官,也擔任過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等要職,并且兩度出任大宋宰相。文彥博為人寬厚,同情弱勢,崇德樂善,待人謙遜。在衆人眼中,文彥博既是德高望重一長者,又是謙謙一君子。“至和以來,共定大計,功成退居,朝野倚重”,史籍如此評價文彥博。

有意思的是,著名奸相蔡京的兒子蔡縧,曾在自己的文章中回憶,少時跟小夥伴玩耍,隻要談到文彥博和韓琦,家中長輩立馬就會變色制止:“那麼德高望重的人物,你們小孩子怎麼可以說三道四!”這些長輩之中,是否包括蔡京,不得而知。但是就連奸臣家人都奉文彥博為神明,足見其人格之高潔。

文彥博也有不少詩詞作品傳世,其人其作完全配得上詩人之頭銜。“銷磨歲月功名内,檢束身心禮法中。除卻高陽詩酒伴,人間誰解惜春風。”文彥博的這首《追和》,明志與勸世兼具,是說無論求取科舉功名,還是從政為官,都必須時刻注意約束自己的身心言行,遵紀守法,踐行正确的價值觀。不管别人怎麼做、怎麼看,自己一以貫之,無怨無悔。

“淺水深山一徑通,樵夫涉水出林中。可憐畫筆多情思,寫在霜纨一扇風。”文彥博的這首《題郭熙畫樵夫渡水扇》,從題目上看雖然是為友人所畫扇面而寫,但是也表現出了文彥博高雅脫俗的生活情趣。在文彥博的詩作中,以山林田園為題材的為數不少,其中可見陶淵明之遺風,說明他是個甯靜安然、淡泊名利之人。

因為心性淡然,胸襟開闊,文彥博是個長壽之人。有一年,大遼國派代表團出訪大宋。大遼代表團長見了古稀之年的文彥博之後,同負責接待的蘇轼說,“文大丞相年齡那麼大,身體精神還那麼好,真不簡單。”蘇轼說,“你隻是見了他一面,對他還不夠了解。如果你同他深入交談一番,就會明白那簡直就是大神級的存在。他頭腦清楚、邏輯嚴密,遠遠超過年輕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曉人間萬事。跟他探讨任何專業問題,他的見解都遠遠高出那些所謂的專家學者們。”大遼代表團長聽罷,不由肅然起敬。能被大才子蘇轼如此崇拜敬佩的人物,委實不多。

耄耋之年的文彥博,依然精神矍铄、體魄康健。宋神宗很好奇,就向文彥博讨教養生長壽之道。文彥博說,自己還真沒有刻意去搞什麼養生,隻不過是順其自然、自得其樂,遇事想得開,不因身外之物傷心勞神,不做過分的事情罷了。文彥博此說,被宋神宗視為至理名言。文彥博是在告誡人們,非分之想,實為傷身之利刃。

包拯,乃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氏。金榜題名之時,包拯二十有八,比韓琦、文彥博大了不少。進士及第後,包拯做過一些地方的主官,比如人所共知的權知開封府,還擔任過禦史中丞、樞密副使等重要職務。

包拯包青天,在中國堪稱一位“三高”人物。所謂“三高”,并非醫學術語,乃曆史知名度高、民間知名度高、文學作品出鏡率高是也。根據包拯事迹創作改編的文學作品,數不勝數。但是以包青天為原型的文學作品,多數都是經過藝術加工了的,不一定是真人真事。比如老幼皆知的戲劇《鍘美案》,包公是個嫉惡如仇、主持正義的好官沒錯,但是劇中故事壓根兒就是虛構的。在北宋,也根本沒有一個叫做陳世美的狀元驸馬。縱然是這樣,也不影響包拯以好官、清官的形象流芳百世。

包拯一身正氣,鐵面無私。他從政最著名的政績,就是直言敢谏,為民伸冤。無論和皇親國戚,還是達官顯貴,隻要有不法行為,包拯一概無情彈劾沒商量,使之不受懲處不罷休。為此,朝野送其雅号“包彈”。對那些貪贓枉法的官員,人們會這樣議論:“就讓他去作死吧,有個‘包彈’在等着他呢。”

“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是包拯恪守終生的座右銘。因為兩袖清風、不徇私情,當時民間還流傳着這樣的說法:“行賄送禮這招兒不靈的人,陰間有閻王爺,陽間有包老頭。”包拯以高尚的人格和不凡的作為,赢得了朝野的一緻擁戴和敬重。史載,包拯去世後“京師吏民,莫不感傷。歎息之聲,聞于衢路。”

包拯的詩詞作品,存世很少。翻來查去很是費了一番功夫,筆者隻是查到了一首,這便是著名的《題端州郡齋壁》:“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幹終成棟,精鋼不作鈎。倉充鼠雀喜,草盡兔狐愁。史冊有遺訓,毋贻來者羞。”這首詩,應為包拯出任端州知州時所作。此詩語言明白易懂,無需再做解析。

包拯的這首詩,意在明志,浩然正氣、鐵肩擔當躍然紙上。表裡如一的包拯,既是這麼寫的,也是這麼做的。比方說,端州特産端硯,曆來為文人墨客珍愛之物,也曾是朝廷貢品。在端州任職的一些地方官,不免使用多制多收等手段中飽私囊。為了扭轉這一陋習,減輕民衆負擔,包拯在端州任職期間,始終堅持按進貢數額組織制作端硯,而自己從不使用端硯,離任時也沒有帶走一方端硯。

在廣東肇慶附近,有個地方叫做“硯洲”。這個地名的由來,源自于關于包拯的一個故事傳說。包拯在端州任滿北返途中,乘船渡過一條江時,突然狂風大作。包拯不由大為不解,自己為官清正廉明,沒做什麼虧心事,何以離任之際天公不滿,江河不平?細問之下,原來是一個随從偷偷攜帶了一方端硯。包拯勃然大怒,拿起那方端硯狠狠投入江中,江面立時風平浪靜。而那方端硯落水之處,後來竟變成了一片沙洲。為了贊美并紀念包拯一塵不染的高潔品行,人們将這片沙洲命名為“硯洲”。這個故事傳說,就是“包公擲硯成洲”。

包拯的存世詩作雖然很少,但隻此一首,便足以流傳千古。

壹點号谷荻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