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湖南省職業性塵肺病

湖南省職業性塵肺病

職場 更新时间:2024-06-28 18:19:38

69歲,在塵肺病人群體中,這無疑已是罕見的“高壽”。湖南漣源市農民工郭六美于1978年開始在廣東韶關及本地的一些煤礦挖煤、打風鑽,持續30多年。被診斷為職業性煤工塵肺叁期的他,如今站立都顯得困難,打鑽生涯還給他留下了聽力障礙。

截至目前,塵肺病是不可逆、無法治愈的。塵肺病患者洗肺水呈黑色、肺中能取出煤渣塊,患者最後死于肺部纖維化無法呼吸而活活憋死,或死于肺結核、肺源性心髒病等并發症。

“塵肺病人死亡之前是很凄慘的,他們大腦意識很清楚,也知道自己即将死亡,但身體狀況已經無法改善了。”湖南省漣源市疾控中心副主任童海波告訴澎湃新聞,“塵肺病患者死亡時多數處于55歲-60歲。”

郭六美周圍40歲-60歲的男性群體中,跟他類似病情的并不罕見。和郭六美同住漣源市金石鎮西沖村的郭永定告訴澎湃新聞,“就我家附近這條路往上走,不遠距離你就能數出10個塵肺病人。”

在郭六美、郭永定背後,是湖南數十萬的塵肺病患者。作為有色金屬之鄉的湖南,塵肺病患者占到全國的十分之一。該省塵肺病人主要分布在煤礦,其次為有色金屬、建材、冶金等行業。

據原衛計委統計數據,2016年全國共報告職業病31789例,其中塵肺病28088例,占88.36%。而實際上,報告在冊的塵肺病患者冰山一角。“真正的數字要在這個基礎上擴大5-10倍,甚至更多。”長期關注并研究塵肺病群體的湖南省總工會幹部學校戴春這樣告訴澎湃新聞。此前有數字顯示,包括散落各地的“無名患者”,中國共有約600萬名塵肺病人。

湖南省職業性塵肺病(湖南塵肺病農民工)1

數十年前埋下“隐患”

所謂的塵肺病,是指在職業活動中長期吸入生産性礦物性粉塵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組織彌漫性纖維化為主的疾病。通俗來說,肺部會逐漸變得堅硬,患者最終無法呼吸。中國法定的職業病中包括12種塵肺,其中矽肺(長期吸入大量遊離二氧化矽)、煤工塵肺(煤礦生産)、石棉肺最為常見。

遺憾的是,大量塵肺病人事先對“塵肺病”一詞一無所知。

“早知道會得這個病,我就不會去幹。”50歲的郭永定對澎湃新聞說,“我16歲開始在煤礦工作,打風鑽、挖煤,整整和煤礦打交道打了20年。”在礦井裡常年彎腰勞作,且無任何防護措施。

郭永定向澎湃新聞出示的《職業病證》顯示,他于2015年被診斷為職業性煤工塵肺叁期,診斷機構為湖南省婁底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據原衛計委于2014年發布的《職業性塵肺病的病理診斷(代替GBZ 25-2002)》,診斷分期分為塵肺壹期、塵肺貳期及塵肺叁期,病情逐期加重。

實際上,塵肺病的潛伏期有時可長達幾十年。也就是說,在煤礦等場所工作過的人,即使離開之後,仍有可能患上塵肺病。除郭永定之外,同在西沖村的48歲郭航成、52歲姚杜成等人,均在煤礦等地工作至少10年。然而,他們均在近年來才意識到自己患有無法治愈的塵肺病。

這個位于湖南省中部山區的小村落或許已受塵肺病困擾幾十年。姚杜成81歲的老母親告訴澎湃新聞,“他(姚杜成)的爸爸在三十幾歲(1970年前後)的時候開始出去挖煤,直到死去。”

父輩走向死亡的曆程在姚杜成等人身上重演。“喘氣不勻”是塵肺病人常見特征,“走個三五十米就呼吸困難,必須停下來休息。”郭永定這樣對澎湃新聞描述自己目前的身體狀态。“一餐還不能吃飽,吃飽了就疼。”

西沖村的村民大多将房子修建在地勢較高處,這對多數處于塵肺叁期的患者來說,“去村裡轉轉”都顯得十分奢侈。69歲的郭六美近3年來除了外出就醫,幾乎沒離開過自家那三間平房。

湖南省職業性塵肺病(湖南塵肺病農民工)2

69歲郭六美

出行都困難的塵肺病患者,“喪失勞動力”是他們的另一個共同标簽。塵肺病人的妻子成了家裡唯一的勞動力,月收入一兩千不等,大多還需要供養子女讀書、生活。即使“窮得治不了病”,但因病返貧沒有導緻家庭破裂,這已成了塵肺病人“最幸運”的境遇,是部分塵肺病人提到“心态要好”的精神支柱。

救命的“職業病證”

喪失勞動力後,還有經濟能力為自己緩解病情延長壽命嗎?答案對大多數患者來說是否定的。擁有“職業病證”的塵肺病人是“幸運”的,“大多數人還在為這本證奔走、維權,這個過程非常艱辛。”戴春對澎湃新聞表示。

塵肺病作為“職業病”,必須由具有職業病診斷資質的機構認定,如當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診斷還需要用人單位提供職業病危害等相關材料,而塵肺病人多數為私營等企業打工,并且流動性較大,發病又具有滞後性,因此這個所謂的“診斷過程”往往漫長。這也造成大多數塵肺病人到死都沒能等到“一張證”。

澎湃新聞在西沖村接觸到的幾位塵肺病患者,他們均是“有證之人”。不過這些證上面的用人單位顯示的并非具體的企業,而是當地村組織。這就意味着并沒有相應企業為其承擔責任,但他們有資格享受湖南省相關政策。

湖南省職業性塵肺病(湖南塵肺病農民工)3

職業病證

湖南省衛計委網站相關通知顯示,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等十部委《關于加強農民工塵肺病防治工作的意見》(國衛疾控發〔2016〕2号),湖南省衛計委、湖南省發改委等12部門在2017年3月8日印發《湖南省加強農民工塵肺病防治工作的實施意見》(下稱“《實施意見》”)。随後,湖南省設立了塵肺病農民工基本醫療救治救助定點醫療衛生機構,湖南省财政廳、湖南省衛計委連續2年分别安排補助塵肺農民工基本醫療救助資金逾5000萬元。

陸續出台這些政策之後,持有職業病證的貧困塵肺病人,即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湖南省職業病防治院每年可免費治療一次,住院時間為10天左右,原本費用為10000元。塵肺病患者将這次治療機會視為“救命機會”,往往選擇在自己最難熬過的冬季去接受治療。“熬過一次,可能就能又多活一年。”郭永定說。

在漣源市疾控中心,中心副主任童海波告訴澎湃新聞,“除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其他救治救助對象,進來我們這裡治療一次一般是10天-15天,費用是6000元,其中患者自己支付420元,也就是說報銷額度達到93%。當然一般一年隻有一次機會,如果遇到特殊情況,比如患者家裡的确特别苦難,我們就報到省裡面,省裡面如果批準,我們就可以讓患者住兩次,超過兩次之後,就按照新農合報銷,報銷比例是65%。”

正因如此,童海波介紹,政策出台前後,塵肺病農民工來住院由之前的每年幾十人增加了不少。去年門診就診人數增長到843人,住院人數增加到230人。

湖南省職業性塵肺病(湖南塵肺病農民工)4

漣源市疾控中心患者

據了解,湖南省目前實行的塵肺農民工救助資金暫按3年籌集和使用。有塵肺病人表露擔心,“不知道3年期滿以後,還有沒有這樣的治療機會。”

從源頭杜絕新增患者

既有的“存量”塵肺病患者值得外界關注,其意義不僅僅在于這部分群體需要援助,或更應該提醒相關職業從業人員:從源頭做起,加強防護意識。

澎湃新聞此番跟随的3M公司攜手上海袁立基金會組織的塵肺病公益活動走訪了漣源市部分塵肺病患者。同時,此次公益活動在湖南婁底職業技術學院、漣源市彙源煤氣有限公司、漣源市海螺水泥有限公司開展了職業防護培訓講座。上海袁立基金會的創始人袁立在播放此前救助過的患者視頻時提到一點,“這些患者不知道要保護自己,也沒有人告訴他們要保護自己”。

童海波也向澎湃新聞提到一個令人痛惜的病例,“現在二十多歲的患者都已經出現,有一名年輕患者之前在一座石山裡面給火車隧道打風鑽,持續工作6個月之後就診斷出是貳期。”

上海袁立基金會此前也主要針對“存量”塵肺病患者進行援助,包括提供制氧機和為患者家庭子女助學,但她此番提到,“如果要減少發病率,源頭防護意識是至關重要的。”

而在工業安全防護産品市場占有重要地位的3M公司,呼籲防護是他們的“本能”。3M相關負責人對澎湃新聞表示,2003年-2017年,3M已走進1228個一線工作現場,試圖将職業安全防護意識烙進操作人員心裡。日前,3M公司還向上海袁立基金會進行了捐款和捐贈職業安全防護用品。

湖南省職業性塵肺病(湖南塵肺病農民工)5

值得注意的是,源頭防護意識的加強或許也是一場“持久戰”,其中最直接參與的用人單位和一線操作員工都需進一步“轉變”。

漣源市彙源煤氣有限公司安防部副部長肖德成告訴澎湃新聞,“煤塵、焦粉的揚塵都具有潛在的危害,煉焦車間裡還有噪聲,我們按照不同崗位類型會發放不同勞保産品。”據肖德成透露,這家一線操作員工在400人左右的公司,每年的勞保産品費用為“100多萬”。但澎湃新聞在跟一名員工交流時發現,該名員工佩戴的白色口罩已呈煤黑色,該員工稱,“用了一天就這樣了,要幾天才能換”。

而漣源市海螺水泥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則對澎湃新聞介紹,公司對防護不配合員工有嚴厲的懲罰措施,“發現一次違規就扣10%工資、第二次發現扣50%,第三次就離崗學習,重新考核通過後才能允許繼續上崗。”該負責人表示,“現在能留下來的員工基本都能配合了,之前實在不能配合的最後都被辭掉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