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為什麼歐陽修在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為什麼歐陽修在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25 07:35:24

為什麼歐陽修在晚年又号六一居士?中國古代文人有一種習尚,就是喜歡給自己取雅号、别号以明心志譬如李白自号青蓮居士,白居易自号香山居士,蘇轼自号東坡居士等等歐陽修二十多歲的時候,他的朋友們曾給他取了個雅号,叫做“逸老”,他不滿意,改為“達老”,以表明自己放達自任、率真潇灑的人生态度四十歲的時候,歐陽修遭人誣告被貶安徽滁州,在琅琊山的酒宴當中,他給自己取别号“醉翁”,并寫下了流傳千古的名篇《醉翁亭記》,聲稱自己“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現在,歐陽修已經年過花甲,他又給自己取了一個新的雅号——“六一居士”歐陽修大體每隔十幾二十年就給自己取一個新的雅号,而這每個雅号、别号,都是他對一段人生曆程的體驗與感受,都表達了一種獨特的情懷那麼,這個“六一居士”究竟包含着怎樣的豐富内涵?,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為什麼歐陽修在晚年又号六一居士?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為什麼歐陽修在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歐陽修号六一居士)1

為什麼歐陽修在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中國古代文人有一種習尚,就是喜歡給自己取雅号、别号以明心志。譬如李白自号青蓮居士,白居易自号香山居士,蘇轼自号東坡居士等等。歐陽修二十多歲的時候,他的朋友們曾給他取了個雅号,叫做“逸老”,他不滿意,改為“達老”,以表明自己放達自任、率真潇灑的人生态度。四十歲的時候,歐陽修遭人誣告被貶安徽滁州,在琅琊山的酒宴當中,他給自己取别号“醉翁”,并寫下了流傳千古的名篇《醉翁亭記》,聲稱自己“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現在,歐陽修已經年過花甲,他又給自己取了一個新的雅号——“六一居士”。歐陽修大體每隔十幾二十年就給自己取一個新的雅号,而這每個雅号、别号,都是他對一段人生曆程的體驗與感受,都表達了一種獨特的情懷。那麼,這個“六一居士”究竟包含着怎樣的豐富内涵?

看透了人世間的功名利祿,領悟到什麼是人生真正的永垂不朽,六十五歲的歐陽修,終于在宋神宗熙甯四年(1071年)六月,以太子少師、觀文殿學士的名義提前退休。也就是說,歐陽修以從二品的職銜、享受全額在職工資的待遇而提前退休了。

當時還有很多人對歐陽修放棄高位、提前退休的做法不理解,認為這是“近古數百年所未嘗有”的舉動。然而此時,歐陽修最欣賞的弟子蘇轼,卻專門寫信向他表示祝賀,蘇轼在信中說:

您的一生,功在當代,文章千秋,德行操守蔚為一代楷模。您還沒到退休年齡就要求退休,在一般人看來,這似乎是畏懼官場的愚蠢做法。但我要說的是,這恰恰是一個智者、一個勇者的做派。為什麼?蘇轼說:一個至尊至貴的人,即便沒有權勢,一樣會赢得人們的推崇和尊重,一個仁愛的人,即便無法長生不老,也自然會享盡天年。您此番離開朝廷固然可惜,但這正是明哲保身、急流勇退的大智慧,誰都學不來。因為退不僅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氣,所以您既是一個智者,更是一個勇者。衷心地祝賀您!

這個大智慧也充分地體現在歐陽修“六一居士”的六個“一”當中。

歐陽修不僅給自己取雅号“六一居士”,還寫了一篇《六一居士傳》,傳用你問我答的形式寫成:

有人問我:什麼叫做六一居士,都是哪六個一呀?

我說:我家有藏書一萬卷,有夏商周三代以來的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還有酒一壺。

那人說:不對呀,這才五個一,還有一個一呢?

我說:還有一個就是我這個醉翁老頭子,跟它們加在一起不就是六個一麼?

那人就笑了,問:您該不是想要逃名吧?為什麼三番五次地改别号呢?莊子有篇文章說:有個人很讨厭自己的影子,拼命地跑,想擺脫這影子。結果跑得越快影子跟得越快,最終就跑死了。我看您也像這個人似的,想逃離自己的名聲,結果最終跑死了,名聲可還逃不掉。

歐陽修說:不不不,我從來沒想過逃名,我這名太大了,想逃也逃不了。我取别号“六一居士”就想表明我的人生樂趣罷了,沒别的意思。

那人問:說說您都有啥樂趣?

歐陽修回答:我的樂趣可太多了!當我沉浸在那“五個一”當中的時候,就是泰山在我面前也看不見,巨雷擊斷柱子我也沒反應。就是在洞庭湖上奏響九韶之樂,在涿鹿之野觀看大戰場面也無法形容我的快樂與适意。但我卻常常得不到這快樂,因為世俗的拖累太多了。身上的官服、官印等讓我身體勞累,焦慮憂患則讓我内心疲憊,哪裡還顧得上這“五個一”呢?所以我不斷地跟朝廷打報告請求提前退休回家,能夠與“五個一”回到自己的家園,心情怎麼能不快樂?

那人就又笑了:官服、官印、官職讓您覺得累,這“五個一”難道不會成為您的負擔嗎?

歐陽修回答:那當然不會!在這“五個一”當中,我隻有安逸快樂,沒有焦慮憂患。

其實大家能夠感覺到,這是一場一個人的對話,是六一居士與六一居士的對話,是歐陽修與自己心靈的對話。沒錯,每個人都想逃離喧嚣嘈雜的生活,都想享受甯靜淡泊的生活;每個人都不想背負沉重的身心負擔,也不想永遠生活在憂愁與煩惱的枷鎖之中。人們渴望自由,渴望沖出自己構築的重重圍城,渴望回到自己心靈的美好家園。

歐陽修曾向宋神宗解釋自己為何要提前退休。他說自己生性愚鈍、不合時宜;說自己學非所用,用非所學;說自己數次要退休,再不退說不過去了;說自己身體狀況差,已經無法工作等等。其實這些理由聽上去多少還有點兒意氣用事。在《六一居士傳》中,歐陽修再次總結了自己退休的三條理由,說法敞亮多了:

第一,年輕時做官,年紀大了退休,不一定非等到七十歲;第二,當了一輩子官,沒做出什麼名堂;第三,身體好時做不出名堂,年紀大了卻要貪戀職位俸祿,我不做這樣的事。就這三條,不管有沒有“五個一”都得退休。

在《六一居士傳》裡,歐陽修說明了自己六個一的具體内涵:藏書一萬卷,夏商周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琴一張,棋一局,酒一壺,再加上一個自己。

第一個“一”是酒。酒在中國古代文人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從曹操的“對酒當歌”到李白的“花間一壺酒”,從歐陽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到蘇轼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酒陶冶着文人的性情,也釀造着文學的氣派。

北宋文人極善飲酒。有個人叫張聞道,他與朋友喝酒不論杯,論天,一見面不說喝幾杯,而是說喝幾天,你看酒量大不大?蘇轼酒量不大,但看着别人舉杯暢飲,他自己感覺胸中酣暢淋漓,酒意反而比飲酒的人更濃烈。所以蘇轼說自己是世上最不能飲酒的人,卻是最好酒的人。他被貶黃州時,家中藏了不少良藥美酒。有人問他:你既沒病又不飲酒,幹嗎藏良藥美酒?蘇轼笑嘻嘻地回答:病人吃了我的藥,我自己都覺得身體越來越健康。朋友喝了我的酒,我更是覺得無比酣暢舒适。我藏良藥美酒其實是為了我自己呀!

歐陽修也曾記錄一個故事。說文學家石曼卿與好友劉潛酒量都很大。一日兩人相約去王氏酒樓喝酒。從早喝到晚,兩人始終不說一句話,也不跟任何人打招呼。目不斜視,隻是飲酒。喝完酒,面不改色,跟對方作個揖,走人。第二天東京汴梁城裡傳遍了,說有兩個酒仙在王氏酒樓喝了一天的酒。可見北宋士大夫對酒情有獨鐘。歐陽修的詞裡也是酒氣沖天:

平山闌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手種堂前垂柳,别來幾度春風。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鐘。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朝中措》)

歐陽太守揮毫之間便是上萬字的文章,豪飲之間便是上千盅的美酒。人生在世及時行樂,等到老了可就來不及了。還真有點兒“李白鬥酒詩百篇”、“會須一飲三百杯”的味道呐!可見酒是歐陽修的一個知己。

第二個“一”是琴。歐陽修擅長撫琴。家中收藏了三張很名貴的琴,其一名金晖,琴音曉暢清遠;其二名石晖,琴音清朗緩慢;其三名玉晖,琴音舒緩有餘韻。他收藏琴最大的教訓是:官越大,琴越貴,越沒有了收藏的意趣,琴不必收藏太多——家裡又不是開修琴鋪子的。

歐陽修最喜歡的琴曲是《流水》,夢寐思之,多年不忘,時不時還能彈奏一番。記得當初被貶夷陵的時候,手中的琴質量很一般,但青山綠水伴着袅袅琴音,自有一種獨特的享受。後來官越做越大,每天奔走在功名利祿當中,就很難體會琴音的樂趣了。所以撫琴的關鍵不在琴而在于人,隻要心領神會,就是一張無弦琴也能讓你體會美妙的琴音,釋放心靈。

在歐陽修看來,琴不僅能夠悅耳悅神,還能夠治病救人。他說:我本來身體有病,久治不愈。後來跟朋友學琴,久而久之,不知不覺病就好了。藥物能夠攻克疾病的堡壘,而琴音則能夠撫慰内心的不平,内心平和了,疾病的堡壘自然也就坍塌了。

琴音是多樣的,有急有緩,有高有低,有疾風暴雨,有小橋流水,有鳏寡之歎,有魚水之歡,有聖人之言,有忠臣之怨,有喜怒哀樂,有忠孝仁義。總之,聽到琴音,就看到了人生讀到了經典。歐陽修與琴的關系如此密切,難怪著名音樂家、琴師沈遵以他的《醉翁亭記》為藍本,創作著名琴曲《醉翁操》,并當面給他彈奏。

第三個“一”是棋。歐陽修是個優秀的棋手。在被貶夷陵期間,他的詩裡多次提到下棋。其中一首是這樣的:

竹樹日已滋,軒窗漸幽興。人閑與世遠,鳥語知境靜。春光藹欲布,山色寒尚映。獨收萬慮心,于此一枰競。(《新開棋軒呈元珍表臣》)

茂密的竹林,幽靜的軒窗,清脆的鳥鳴,和藹的春光,隻要凝神屏息,集中全力在棋盤上,世界永遠都是平靜的,永遠都不會有煩惱。你看,喝酒能讓他暢快,領略到生命的力量;撫琴能讓他平和,增進身心健康;下棋則能讓他忘記煩惱。

第四個“一”是藏書。歐陽修家有藏書一萬卷。大家也許會說一萬卷并不算多。可是你要知道,兩宋時期的藏書家達七百餘人,其中藏書上萬卷的也就二百多人,藏書上三萬多卷的才有二十多人。所以歐陽修藏書一萬卷數量已經夠大。他的藏書質量也很高。但凡要收藏一部書,一定要認真研究其版本源流,對其進行認真的校勘。歐陽修不僅收藏前代遺留下來的書籍,還收藏當代知名學者、作家的手稿。

歐陽修的藏書樓名曰“非非堂”,就是“否定錯誤的讀書堂”。歐陽修解釋說:我有一個體會,肯定正确的、否定錯誤的,這是事物的常态。但過分肯定就有谄媚之意,過分否定就有诋毀之意。對于一個君子而言,再谄媚他也不會增益什麼,無所謂。但如果诋毀一個君子,雖然很不好,可也許能引起君子的反省,正所謂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所以,過分否定錯誤要遠遠勝過過分肯定正确。一個人總是在不斷犯錯與改錯中才能走向前進,錯誤是正确的路标,看到錯誤,就看到了正确的方向。人生最寶貴的财富就是犯錯,隻有發現錯誤,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

歐陽修非常喜歡“非非堂”。每天下班回到非非堂,看看窗外修竹叢叢,與上萬卷書籍朝夕相伴,自己的心很快就能靜下來,閉上眼睛,思接千載,心遊萬仞,天人古今無所不至。這就是藏書的妙處啊!

第五個“一”是一千卷金石遺文,也就是夏商周三代以來的碑帖銘文拓片。始集于宋仁宗慶曆五年(1045年),完成于宋仁宗嘉祐七年(1062年),整整費時十八個年頭。

歐陽修收藏金石遺文與前代人有個很大的不同,前代如晉朝陳勰之《雜碑》,梁朝蕭繹之《碑英》,雖然也收集金石文字,但其主要目的是供人們欣賞把玩。歐陽修收藏的主要目的則在于研究。他撰寫的《集古錄》收錄自己審定考釋周秦至五代金石刻辭文字的跋尾評論四百多篇。其内容多涉及史事、書法和文章藝術。看來他集錄金石文字的最初動機在于品鑒書法、評論文章,然而最終編輯成冊後,考訂史實卻成為了主要目的。歐陽修之後,湧現出洪适《隸釋》、曾宏父《石刻補叙》、呂大臨《考古圖》、趙明誠《金石錄》等一大批金石研究專著,至鄭樵《通志?金石略》問世,金石終于發展成為中國古代文化的一門專門之學。從這個意義上講,歐陽修不愧為金石學的開山鼻祖。

看到這兒,大家就漸漸明白了。在政治上,歐陽修被人絆了一跤,他決心離開官場。下一步去哪兒呢?有的人除了做官什麼都不會,會更加空虛。但對歐陽修來說,離開紛紛擾擾的官場,回到這“五個一”,他的心會更加純淨,目光會更加睿智,思想會更加活躍,情趣也會更加高雅,此時不回歸家園更待何時?

歐陽修的确是退休了,但他有“六個一”,特别是有那“五個一”,他就不可能真正地退而休。離開了官場,他進入了一個更加符合自己個性、趣味的世界。歐陽修曾經擁有過權力,他借助這權力曾經為社會做出很大的貢獻。但是現在六一居士開始為自己活着,為自己的趣味活着,他不打算逃名,也不打算為了擺脫自己的影子而一路狂奔。

他要安安靜靜地在萬卷書香裡找到一個讀書人最純粹的快樂,要在千卷金石遺文中體驗出入古今的智慧與愉悅,要在悠揚的琴音裡感覺平靜、祥和,要在一局棋的厮殺中懂得一個道理:成敗未必就是負擔,對于一個笑傲江湖的人來說,它就是一場輕松的遊戲而已。當然,還有那壺酒,它讓歐陽修獲得了自由。所以我們說,這就是六一居士“六個一”的真正内涵,什麼内涵?就是走出官場,走出紛紛擾擾,走進自己的世界,走進一個自由的歐陽修,一個解放的歐陽修,一個真實的歐陽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