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點位打造簡介

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點位打造簡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9 10:22:41

  防範化解市域重大矛盾風險,是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突破口。市域具有較為完備的社會治理體系、解決重大矛盾風險的資源力量和統籌能力,是防止風險外溢擴散上行的重要關口。

  8月25日至30日,以“防範化解社會矛盾風險”為主題的第四次、第五次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創新研讨班分别在江蘇南通和内蒙古鄂爾多斯召開。130個地市分為南北兩個片區參加了研讨班,共同研究問題,交流經驗。每次研讨班上分别有22個試點地市分五個專題作重點發言,集中展示了各地提升防範化解各種社會矛盾風險的能力水平,深入開展研讨交流,形成“最大限度将矛盾吸附在市域、化解在萌芽、解決在基層”,确保市域成為重大風險終結地的共識。

  實踐證明,舉辦研讨班,促進了各地橫向交流、互相砥砺、共同提高,已成為與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交流會并軌同行的又一個重要載體和金字品牌,兩者交相輝映,相輔相成,不斷推進試點工作走深走實。

  為切實推動成果轉化,進一步擴大研讨成果的輻射效應,《法治日報》記者于會後深入其中20個試點地市,就試點工作中取得的顯著成效和經驗做法進行了深度報道,在9月13日《法治日報》九至十二版“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地市巡禮”專版刊發,以飨讀者,敬請關注。

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點位打造簡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地市巡禮)1

海南儋州:

“三個治理”着力打赢根治欠薪攻堅戰

□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邢東偉 翟小功

  進入新時代,海南省儋州市作為海南西部中心城市,伴随着儋洋一體化戰略實施,大批工程項目陸續上馬,建築工程領域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時有發生。

  “治理欠薪問題事關家庭幸福,也關乎社會穩定和公平正義。”近日,儋州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何先英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儋州市圍繞防範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重大風險,以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為契機,緊盯建築工程領域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堅持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綜合治理,以法治手段根治欠薪問題,為儋州市打造海南高質量發展第三極保駕護航。

源頭治理

  李某、黃某某等100多名農民工分批次向海南某建築公司催讨工程款未果,引發矛盾糾紛。

  事發後,儋州市相關部門組織市勞動監察支隊、矛盾糾紛各方當事人、屬地鎮、村負責人等多方召開協調會,釋法說理,耐心調解。

  經多方努力,涉事公司支付130名農民工工資305.2萬元,這起涉衆欠薪近一年的糾紛得到妥善化解。

  近年來,儋州市高度重視建築工程領域拖欠農民工工資風險防範工作,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市建築工程風險防範督導專班,建立了法院、信訪、住建、稅務、市場監管等職能部門全面協同作戰的工作機制。儋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聽取彙報,研究解決風險隐患。

  在工作中,督導專班緊盯重點區域、瞄準隐患苗頭,定期排查梳理項目風險點,及時了解企業的融資、負債、經營等情況,建立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台賬,逐項制定化解措施。組織召開職能部門、開發企業、施工企業及信訪代表多方參與的治理欠薪協調工作會議,妥善化解農民工工資矛盾糾紛。

  據統計,2021年,全年督促檢查103次,排查風險項目25個,妥善解決了某大型項目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共支付6106名農民工工資7149.49萬元。

系統治理

  為進一步落實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兜底保障制度,健全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協調機制,儋州市實行建設單位、施工單位聯合擔保承諾制度,按照用工單位提請、勞監部門審核、住建部門複核、銀行代發的流程,将欠薪金額直接撥付到農民工個人賬戶,加強銀行和主管部門動态監督,确保工資發放到位,織密農民工工資“保障網”。

  據介紹,儋州市不斷完善勞動保障監察執法窗口、案件接待室、調查室、調解室等硬件設施建設,配備執法用車等裝備,充實執法辦案力量。同時,紮實開展日常巡查、季度排查、專項檢查和“雙随機”抽查活動。

  2021年以來,全市執法部門先後檢查用人單位536家(次),下達勞動保障監察詢問通知書128份、限期改正指令書289份,查處舉報投訴案件18宗,涉及金額111.17萬元。

  儋州市制定《儋州市重大勞動保障違法行為社會公布辦法》,壓實企業主體責任,責成企業設立資金監管賬戶。出台《儋州市勞動保障監察誠信紅黑名單發布制度》,在市政府門戶網站定期公布重大勞動保障違法行為和拖欠農民工工資“黑名單”。

綜合治理

  今年5月,儋州市人民檢察院與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召開“為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提供檢察助力”專項活動座談會,并會簽“建立勞動保障行政執法領域信息共享、案情通報、案件移送機制”意見。

  “近年來,全市進一步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企業和職工參與、法治保障的治欠保支工作體制,綜合運用行政、司法、信用和社會監督手段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形成根治欠薪強合力,不斷提升農民工獲得感、歸屬感和幸福感。”儋州市委政法委副書記王福平說。

  去年12月7日,儋州市法院巡回法庭在白馬井法庭挂牌成立,打造一站式、全流程、專業化涉建築工程領域矛盾糾紛就地化解和司法服務新模式。開辟“綠色通道”,快審、快執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件。充分運用訴前保全、訴訟保全等措施,确保判決能夠有效執行,符合先予執行條件的,依法先予執行。

  儋州市加大欠薪懲戒力度,對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的當事人,依法以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移送公安機關立案審查,追究其刑事責任。

  記者注意到,儋州市高度重視困難群衆法律援助服務工作,重點圍繞“農民工讨薪”“企業員工讨險”等案件,開展法律援助。2022年上半年,辦理農民工讨薪案件159件,涉及金額約200萬元。全市各級調委會充分發揮作用,調處勞動争議案件56宗,挽回農民工經濟損失193.9萬元。

上海嘉定:

“一縱四橫”預防化解矛盾糾紛

□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餘東明見習記者 張海燕

  嘉定區是上海西北門戶,也是上海國際汽車城所在地,外來人口衆多。近年來,随着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矛盾糾紛日益錯綜複雜,社會治理面臨諸多痛點難點。

  近年來,嘉定區依托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緻力構建縱向到底的大調解組織領導體系和區、街鎮、居村和社區樓組(村民小組)四個橫向矛盾糾紛調處平台“一縱四橫”市域矛盾糾紛預防化解體系,市域社會治理水平和能力不斷提高,榮獲“全國平安建設先進區”“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等榮譽稱号。

  嘉定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張勁松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我們堅持弘揚新時代‘楓橋經驗’,立足特大型城市市郊特點,針對社會矛盾糾紛觸點多、燃點低、對抗強、化解難等問題,打造‘一縱四橫’市域矛盾糾紛預防化解體系,發揮人力動能與科技賦能,推動社會矛盾風險發現在早、化解在小。”

智慧感知無死角

  記者在嘉定區城市運行綜合管理中心看到,這裡彙聚了58個業務系統以及15家部門197項城市“生命體征”相關數據,城市運行一網在握。

  突然,大屏幕顯示“熱點警報”,拉近鏡頭,記者看到百聯購物中心人員排隊聚集,有的未戴口罩,有的試圖插隊,系統提示現場可能出現擁擠踩踏和疫情防控風險。工作人員随即通過5G單兵實時連線系統,指令聯勤隊員到場維護秩序。

  據了解,近年來嘉定區持續提升城市管理能級,提前感知發現社會矛盾風險隐患,升級區、街鎮兩級綜治中心建設,搭建城市運行綜合管理平台。

  據城市運行綜合管理中心工作人員介紹,綜合管理平台集泛在接入、數據彙集、預警預報、職能派單、依責處置、評估評價等功能于一體,依托城域物聯技術,建立多維數字模型和算法,準确研判全區矛盾糾紛規律,預警和感知相關風險隐患,推動實現“一屏觀全域、一網管全城”。

“一縱四橫”無盲區

  記者來到嘉定區人民調解中心時,勞資糾紛專業調解員正在調解一名保潔員和醫院的勞資糾紛,通過7小時的面對面釋法說理,“背對背”聽取意見,終于促成糾紛化解。

  據了解,嘉定區人民調解中心正是“一縱四橫”市域矛盾糾紛預防化解體系的重要平台之一。

  為讓群衆“隻進一個門、隻跑一趟路”就能排憂解難,嘉定區建立了由政法委書記牽頭負責的大調解領導體系,以強有力的組織指揮,推動形成“全區一體、優勢互補、上下聯動、橫向互動”的社會矛盾風險防範化解新模式。

  嘉定區要求在區級層面搭建矛盾糾紛調處平台,并向公安、司法、安監、勞動、城建等部門拓展;要求在12個街鎮組建相應專業調委會,在343個村居建立調解室,通過吸納鄉賢能人、“法律明白人”“法治帶頭人”等社會力量,創建“老大人”“老宅長”“客堂彙”等一批特色品牌的調解組織;要求在2252個樓組和村民小組建立“司法睦鄰點”,實時排查人民群衆身邊的矛盾風險。此外,針對疫情形勢下無法面對面調解的困境,嘉定區大力推廣線上調解,切實提升群衆獲得感和滿意度。

  “如果把預防化解市域社會矛盾風險比喻成一場足球賽的話,我們通過‘一縱四橫’工作平台,建設好了素質能力最強的前鋒、中場、後衛與守門員,确保了矛盾隐患區内一體化解,為‘平安嘉定’和‘法治嘉定’建設奠定堅實基礎,不斷提高人民群衆的安全感、獲得感和滿意度。”張勁松說。

浙江杭州:

“和諧加梯”讓共富新生活“一鍵直達”

□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春

  走進浙江省杭州市,一台台“加裝電梯”拔地而起,構成一幕幕溫暖的“幸福場景”,圓了很多老年人的“電梯夢”,讓共富新生活“一鍵直達”。

  2017年,杭州啟動既有住宅加梯工程,并連續六年列入市政府“十大民生實事項目”。但由于加梯工作涉及各方利益調整和訴求回應,産生了一些矛盾糾紛,帶來了一定風險隐患。

  杭州市委政法委副書記鄭學龍向《法治日報》記者介紹說,杭州以問題為靶向、以調解為手段,堅持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德法融合、情理結合,做深做實糾紛多元化解,堅持将法治方式和法治思維貫穿加梯全過程,堅持“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辦”的理念,從源頭上減少加梯矛盾産生,初步形成了“和諧加梯”的“杭州方案”。目前,杭州已累計加梯3665台、惠及住戶約4.4萬戶,位列全省第一、全國前列。

德治為先 調處化解糾紛

  加裝電梯是重要的民心工程,也是推動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民意難統一是加裝電梯最大的“攔路虎”。

  2017年,杭州市上城區一小區高層住戶牽頭申請加裝電梯,三樓住戶向社區提出反對意見。多次協商未果後,加梯住戶強行施工,三樓住戶家人則坐在施工現場阻撓,雙方矛盾激化。

  6名加梯住戶共同向法院起訴三樓住戶,引發杭州第一起加梯民事訴訟案件。2019年4月,在法院建議下,當事人申請人民調解。在金牌調解員沈寅弟近一年調解下,通過面對面抒情,背對背講理,最終達成和解,撤回起訴。

  杭州充分發揮人民調解第一道防線作用,主動介入,從加梯發起到意見征詢、設計、審批、施工等各個環節全過程關注,主動排摸、及時調處,設置社區、街道兩輪調解程序,組織人民調解員加入加梯工作小組,成立調解工作站,積極疏導加梯糾紛。

  截至目前,杭州排查出的加梯糾紛絕大多數通過政策宣講和情況說明得到消除,已成功化解560起。

  杭州注重平衡利益,“共情”促和。建立适當補償機制,促成低樓層住戶對加梯工程予以認可和支持,矛盾得到化解。

  2018年,某小區一樓業主反對加梯、阻撓施工,調委會通過多番調解最後達成協議,加梯順利完成。

法治為本 源頭治理矛盾

  2021年,杭州出台全國首個加梯政府規章《杭州市老舊小區住宅加裝電梯管理辦法》,着力提升加梯工作标準化、規範化、法治化水平,明确了加梯适用範圍、完善了聯合審查程序、規範了電梯施工質量安全監管,讓解決矛盾有法可依。

  解決矛盾有法必依,杭州将加梯工作納入年度普法宣傳重要内容,在化解加梯糾紛時着重宣講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使其入心入腦。

  拱墅區潮鳴街道是一個典型的“老人多、老房多、老小區多”的居住型中心城區老街道。為了讓居民早日圓“電梯夢”,街道堅持“業主主體、社區主導、政府引導、各方支持”原則,在宣傳發動、科學規劃、标準作業、審核監管、維護保養等加梯各環節組建專業化隊伍、形成規範化流程,依法有效化解加梯協調難等矛盾糾紛,加梯工作全面開花,真正把惠民政策落地辦好。

  杭州還推出一系列政策性文件、發布技術規範,加強雙線監管,減少因不規範施工和工程質量引起的矛盾糾紛。今年以來,已處罰3起加梯施工不規範引發的案件。

自治為基 協商處理分歧

  加裝電梯是緊貼百姓生活的關鍵小事,也是緊連群衆福祉的民生大事。

  杭州召開加梯聽證會,公開協商避免分歧成矛盾。整合人民調解組織、矛調中心和第三方專業機構等力量,搭建“加梯聽證會”溝通協商平台,引導居民通過友好協商解決加梯問題。

  2021年7月,杭州召開了加梯新政後的首場“加梯聽證會”,成功推動擱置四年之久的某小區加梯項目落地實施。全市至今已組織聽證會20餘場,參與人數達500餘人。

  杭州電視台知名欄目“小區大事”工作室在社區先後推出多個“加梯”專題,組織建設部門、街道、社區、居民代表、政協委員、專家和律師進行讨論和交流,普及電梯知識,開展電視協商、對話交流,避免誤解變成糾紛。

  杭州積極推動小區居民共同制訂《電梯使用公約》,倡導文明用梯。2018年6月,杭州首個《既有住宅加裝電梯自管公約》在柳浪閣小區誕生。清波門社區主任何雪婷說:“有了自管公約,加裝電梯的後續管理就更加規範了。”

雲南曲靖:

四個“加法”有效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糾紛

□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石飛通訊員 尹瀚

  劉勇琴是雲南省曲靖市沾益區炎方鄉來遠村委會的網格員,在日常走訪工作中她發現村民王某與丈夫吳某因為性格不合經常吵架,長期分居。吳某曾多次提出離婚,但因雙方對财産分割意見不一緻未能達成協議,吳某多次被王某持刀威脅。

  劉勇琴及時把該情況反饋到炎方鄉社會治理中心,該中心研判評估後及時組織婦聯、司法所、派出所、社區、律所等調解力量進行調解,提出了雙方都能接受的财産分割方案,二人在離婚協議書上簽字并按了手印。至此,困擾夫妻雙方多年的婚姻家庭糾紛終于得以解決。

  “婚姻家庭糾紛引發的各類家庭矛盾,如果處置化解不當,則可能由民事糾紛轉化為刑事案件。”近日,曲靖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張鈞告訴《法治日報》記者,針對近年來曲靖市婚姻家庭糾紛矛盾數量不斷增多、内容多樣、成因複雜、容易引發刑事案件的實際,曲靖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創新探索出“一線排查 部門收集”“分析研判 分類定級”“分流交辦 多元調解”“動态管理 回訪服務”的四個“加法”有力工作舉措,推動婚姻家庭矛盾糾紛得到有效化解、引發命案情況得到有效遏制。

  “今年1月至8月,曲靖市命案發案率同比下降60.71%,十萬人命案發生率同比下降0.3,曲靖市命案防控工作取得了曆史最好成績,為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曲靖、法治曲靖和創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奠定了堅實基礎。”張鈞說。

  曲靖市不僅GDP增速連續多年位居雲南全省第一位,而且全市連續5年未發生各類重特大案(事)件。

  “抓住了婚姻家庭矛盾糾紛的排查化解這個關鍵,就抓住了命案防範治理的‘牛鼻子’,這也正是取得明顯成效的關鍵所在”,曲靖市委政法委副書記餘中平介紹說,曲靖市委常委會多次研究讨論命案防控工作,要求各級各部門要把命案防控作為維護社會穩定、推進社會治理、提高人民群衆安全感和滿意度的關鍵環節來抓,采取有力措施,堅決把命案高發的勢頭遏制住。

  對此,曲靖市組織精幹力量展開全面調研,認真探尋命案高發規律,發現婚姻家庭矛盾糾紛在命案中占比最高,通過精準把脈婚姻家庭矛盾糾紛命案高發的症結,及時制定出台了《曲靖市家庭安全風險評估實施方案的通知》等舉措,全市各級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決策部署,探索出四個“加法”工作法,針對婚姻家庭矛盾糾紛及時組織村(社區)幹部、民警、網格員、調解員、志願者等力量開展入戶走訪,全面了解真實情況,掌握潛在風險,第一時間将有關問題線索定期推送至所在鄉鎮(街道)社會治理中心,中心通過由公安、法院、檢察院、司法、民政、婦聯等有關部門人員以及社會專業人員組成的“聯評機構”開展專業評估,精準研判出分類評定等級,提出有針對性預防處置意見,指派或分流給不同的組織機構或工作機構進行調處。

  針對走訪排查出的家庭關系緊張的外出務工返鄉人員、酗酒滋事人員、有家暴曆史和傾向人員等,由鄉鎮(街道)黨(工)委統籌開展“以案釋法”警示教育和普法宣傳,對部分重點人員采取談話提醒、誡勉談話等方式,開展警示教育,确保不漏一人。

  “我們建立了完善的領導包案、考核辦法、追責問責辦法等機制,明确牽頭部門、包案領導、配合單位、工作措施和化解時限,嚴守工作紀律、落實保密規定,确保指派分流的所有矛盾糾紛派單任務全部落實到位。”餘中平說。

  記者了解到,曲靖還針對矛盾糾紛“症狀頑固”“易反彈”等特點,堅持動态管理,及時阻止矛盾糾紛升級惡化,最大限度減少因“民轉刑”引發的各類命案。對已調解成功的矛盾糾紛,通過電話、微信、上門等方式常态化開展“回訪”工作,适時開展針對性的心理咨詢、心理疏導服務,掌握動态情況,了解調解協議履行情況,鞏固調解工作成效,根據回訪情況及時提出工作建議,防止問題反彈、矛盾糾紛再次激化,做到案結、事了、人和。同時,大力開展婚姻家庭法律法規宣傳教育,注重用典型案例和“身邊事”釋理說法,增強群衆法治意識。加強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實施“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和“農村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積極開展法治宣傳、提供法律咨詢和法律援助等,形成了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

江蘇南通:

矛盾糾紛“一站式受理 全鍊條解決”

□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丁國鋒 羅莎莎

  今年1月,江蘇南通海安市曲塘鎮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成功調處了一起11年交通信訪積案。2011年,該鎮居民塗某某的獨女發生車禍不幸身亡,本該承擔責任的肇事者無力賠償,當事人一家因此生活陷入困境,由于長時間難以解決,最終形成了信訪積案。排查得知這一情況後,該中心組織司法所、交警、信訪、民政等多部門集中化解,多方協同促使案件得以解決。

  近年來,針對矛盾糾紛排查預警難、解紛渠道較分散、指揮調度不統一等問題,南通市堅持資源整合、系統思維、實戰導向,在全市原矛盾糾紛“一綜多專”大調解基礎架構上,探索建立縣鎮兩級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實行集中辦公、集約管理、集成服務,對各類社會矛盾糾紛“一站式受理、全鍊條解決”,緻力為群衆提供優質高效的社會治理服務。

整合資源一體服務

  “自從集中到中心辦公後,能掌握更全面的數據,調解過程也更加順暢。”有着4年多調解工作經驗的海安市司法局曲塘司法所司法行政幹警王志強深有感觸地說。

  “實踐中,矛盾糾紛調處資源散落在基層,單體小、數量多,作用發揮不明顯,如何讓群衆解決訴求不再‘多頭跑’,是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中繞不開的痛點和堵點。”海安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王巧榮說。

  目前,曲塘鎮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整合了派出所、司法所、法庭、綜治中心、鎮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信訪接待中心、人民調解委員會等各類社會治理平台及力量,打造矛盾糾紛聯合受理、聯合化解、聯合研判的基層社會治理綜合體。

  與此同時,該中心還彙集了公安110接處警信息、人民調解信息、12345信息、網格排查信息等數據,實現了對轄區社會矛盾糾紛風險隐患的精準掌控,為群衆提供綜合性高效便捷服務。今年以來,該鎮派出所接報矛盾糾紛警情551起,相較同期下降12%。

  在化解矛盾糾紛的基礎上,還輔以做好當事人的心理修複和困難幫扶措施,有效确保糾紛案件“化得穩”。“在塗某某一案中,我們在案件了結後還繼續落實跟蹤服務,與民政等部門協同,為塗某某一家申請了低保、定期上門慰問等,做到不僅要‘事結’,更要解‘心結’。”曲塘鎮黨委副書記陳萬榮說。

構建機制明确分工

  “明年2月,如臯市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将投入使用,屆時信訪局、司法局、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和市矛盾糾紛調處中心将整體入駐,法院、檢察院、公安局、城管局、人社局以及其他單位将實行派駐、輪駐、随駐,一個窗口對外,讓服務更集中、覆蓋面也更廣。”如臯市委政法委副書記楊明介紹說。

  為進一步加強進駐部門之間聯動合作,如臯通過建立功能型黨委形成一個新的工作團隊統籌管理各進駐單位,并探索構建信訪聯席會辦、矛盾糾紛會商會辦、雙聯研判等制度打破部門壁壘,對社會矛盾糾紛開展統一排查、統一登記、統一分流、統一回訪,增強糾紛聯排、矛盾聯調、問題聯處的聚合力。

  據介紹,如臯市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将依托于市鎮村一體化指揮平台、社會法律公共服務平台、信訪糾紛争議解決平台、社會風險研判預警平台4個平台,承擔群衆訴求一号受理、社會事件聯動指揮、人民信訪接待辦理、矛盾糾紛調處化解、風險防控研判預警、公共法律綜合服務等8項職責,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務,構建“1 4 N 網格”的大共治模式,推動形成“中樞 平台 部門 網格”的治理格局。

積極探索打通堵點

  今年7月,南通印發《關于加強社會治理綜合服務機制建設促進基層社會治理工作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在全市啟動縣鎮兩級社會治理綜合服務機制建設,進一步提升現有基層社會治理資源聚合度,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目前,海安、如臯率先建設縣、鎮兩級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的實體平台,其他地區在部分鄉鎮試點先行。

  南通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王曉斌表示,通過打造縣鎮兩級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将基層分散的調處資源由“多中心”向“一中心”集中,實現資源整合,讓訴調、訪調、檢調、警調“無縫銜接”,并與市級層面的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的實體平台和網上平台實現融合,推進構建“一站式接待、一條龍調處、一攬子化解”社會治理綜合服務模式。

  據介紹,南通還不斷建設和優化社會治理智能化綜合平台,強化“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處智治支撐,打造社會治理智能化綜合平台和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信息管理系統,彙聚了房産物業、醫患、家庭鄰裡、價格投訴、旅遊消費、生态環境等多領域糾紛情況,縣鎮層面綜合服務中心可以通過該平台聯動指揮相關地區或部門處置矛盾糾紛,并通過移動終端察看現場處置情況。

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點位打造簡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地市巡禮)2

四川遂甯:

防範化解農村土地流轉風險助力鄉村振興

□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馬利民

  四川省遂甯市不斷深化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積極探索新機制、新舉措,着力把矛盾風險控制在市内、化解在基層。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農村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不少挑戰。近年來,全市流轉農村土地142萬畝,流轉率達47.3%,帶動農民戶均年增收830元。然而,因經營不善、新舊業主糾紛、資金鍊斷裂等引發的拖欠農民土地流轉租金時有發生,給農村社會穩定帶來新的風險。遂甯市多措并舉,防範化解農村土地流轉風險,助力鄉村振興。截至2022年7月,全市已化解農村土地流轉拖欠租金糾紛116件、涉及金額7864萬元,有效維護了農民合法權益,實現了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解決實際問題

協調分期兌現租金

  2019年,某生态旅遊公司在遂甯市蓬溪縣寶梵鎮原龍洞村和華山村承包土地598.55畝,用于旅遊項目建設。2022年年初,該公司因開發項目資金短缺,拖欠農戶土地流轉租金89萬元。

  蓬溪縣先後三次召開專題會議,與公司共同商讨支付拖欠土地租金、項目開發、抵押貸款等事宜,全力推動矛盾化解,維護群衆合法權益。2022年6月,該公司拖欠的89萬元租金已全部支付到位。

  據遂甯市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遂甯市縣兩級成立由政府分管領導牽頭的工作專班,制定農村土地流轉拖欠土地租金整治化解方案。各鄉鎮成立黨政主要領導負責的工作機構,專項負責土地流轉風險防範及租金拖欠化解工作。對500畝以上拖欠租金的案件,落實一名縣級領導包案化解;500畝以下,由鄉鎮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包案化解。

  市、縣兩級部門各司其職,強化工作協同,齊抓共管。農業農村部門加強指導,健全矛盾糾紛調處機制;發改部門将欠租業主納入失信名錄管理;财政部門将土地流轉矛盾仲裁和建立土地流轉風險保障金的經費納入财政預算;金融部門加強對業主非法集資監管,加大對業主的金融和保險支持;司法行政部門主動對欠租農戶提供法律援助。

集體統一管理

檸檬基地煥發新活力

  2013年,遂甯市安居區某檸檬農民專業合作社與安居區馬家橋村農戶簽訂563畝土地流轉合同,用于種植檸檬,流轉期限從2013年10月31日至2029年12月31日。

  2015年,該合作社資金鍊斷裂,負責人失聯。截至2019年10月,合作社拖欠土地流轉租金80餘萬元。2019年11月,經村集體研究并通過村民代表大會同意後,以合作社未支付土地租金構成重大違約為由,單方面解除與合作社的土地流轉合同,同時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接收并盤活該合作社種植的563畝檸檬。

  村集體經濟組織接收後,将長勢差、效益低和未栽果樹的157.57畝土地退還給村民耕種。對仍有經濟效益的405.43畝檸檬,由村集體經濟組織自主經營。通過精心管理,馬家橋村檸檬基地煥發新的活力,2021年實現收益120萬元。

  “我們分類施策,對經營不善、停止生産的業主,采取溝通協商、法律手段等方式督促結清拖欠租金;對仍在經營但無發展前景的,及時解除流轉合同;對資金周轉暫時困難的,采取分步兌現或租金轉股金、混改等多種方式化解;對法院判決生效的,及時申請法院強制執行;業主不再經營的流轉土地,對産業發展仍有效益的,采取轉租、村集體統一經營、退還農戶經營等方式繼續發展。”遂甯市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說。

用好法律武器

維護農戶合法權益

  遂甯射洪市廣興鎮于2013年引進四川某農業公司,在東塔村建設平靈核桃基地,共租土地950畝,租期從2013年至2029年。因該公司經營管理不善,自2017年起一直沒有支付土地租金,到2020年底共拖欠農戶土地租金260餘萬元。

  為赢得群衆的信任、理解和支持,東塔村村民委員會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廣泛征求群衆意見,解釋相關法律法規,引導農戶依法理性維權。

  2021年11月,廣興鎮政府聘請法律顧問,為村民提供法律援助。法律顧問指導村民委員會組織農戶與該公司簽定《終止合同協議書》,組織農戶向射洪市人民法院遞交支付令申請書,射洪市人民法院依法出具《支付令》。

  目前,該公司流轉的950畝土地已全部收回,并入股到東塔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

  “我一直在外地打工,把拿回來的地租了出去,今年租金打到我爸的賬戶上,爸媽在農村的生活也寬裕一些。”東塔村村民王某說。

  “遂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農村土地流轉工作,要求相關部門嚴把業主審核、項目審查等關口,對未通過審查的,一律不得開展土地流轉活動和享受相關扶持政策。同時,不斷健全履約保證機制、流轉服務機制、動态監測機制、糾紛調處機制、失信懲戒機制,确保土地流轉規範有序,切實維護農戶合法權益。”遂甯市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說。

江西南昌:

打造“紅色物業”提升社區治理效能

□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輝

  江西南昌,被譽為“軍旗升起的地方”和“人民軍隊的搖籃”。

  近年來,南昌市聚焦小區物業管理服務、風險防範、矛盾化解等難題,堅持以黨建引領“紅色物業”為主線,構建共商共議、聯動聯調、速裁速審的矛盾化解體系,全面提升社區治理效能。

堅持黨建引領

解決物業“管理難”

  洪科社區是典型的開放式老舊小區,以往配套不全、設施陳舊、違建較多等現象較為突出,業主意見頗大。

  為此,洪科社區組建了一個由黨組織領導,居委會、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等多方聯動的“紅色物業”,同時開發掌上智慧平台,對群衆“一鍵上報”的訴求及時解決,群衆滿意度超99%。

  洪科社區“紅色物業”是南昌市推動物業服務與社區治理同頻共振的縮影。南昌市委政法委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南昌市堅持把黨的領導優勢轉化為基層社會治理效能,建立健全“紅色物業”運行機制,有效提升物業管理服務水平。

  點燃“紅色引擎”。南昌市構建“社區黨支部(黨委)—小區黨支部—網格黨小組—樓棟長—黨員中心戶”社區組織體系,并以黨組織為紐帶有機聯結各類治理主體,依托市縣兩級住建部門成立物業行業協會黨組織,指導124個物業企業、268個業委會建立了黨組織,實現組織共建、資源共享、活動共辦、責任共擔的良性互動。

  激活“紅色細胞”。南昌市建立健全社區黨組織、物業企業黨組織成員“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制度,并注重在物業企業中培養和發展黨員,設立黨員先鋒崗、黨員責任區等,激發物業企業内生動力,實現了“1 1>2”的良好效果。

  做優“紅色服務”。南昌市建立“物業黨支部在線協調、物業人員與黨員志願者現場解決、社區黨組織回訪監督”的閉環機制,組建6萬多名在職黨員志願服務隊、“紅色管家”志願服務隊等各類志願服務力量,以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為主陣地,主動了解居民訴求,合力解決小區難題。

堅持源頭治理

解決風險“防範難”

  電動車停放問題,曾是困擾南昌市金源大廈業主的一塊“心病”。由于沒有停車棚,業主時常将電動車停放在家中或樓道内,不僅容易産生糾紛,且存在安全隐患。

  為改變現狀,社區組織召開“紅色物業”聯席會議,并積極推進電動車車棚建設,很快就解決了這一“老大難”問題。據了解,南昌市着力解決物業管理服務中的突出問題,從源頭上防範物業糾紛。

  ——攻堅“梗阻點”。聚焦專項維修資金使用難、業委會成立難、公共收益不透明等物業和業主矛盾突出問題,組織住建、公安、城管等部門開展靶向攻堅,完善功能配套,解決堵點痛點。該市充分利用空地等增加停車設施建設,最大限度挖掘了公共停車泊位25976個;建成市城區住宅專項維修資金便民服務平台。

  ——暢通“民情線”。充分應用信息化手段,變“面對面”為“鍵對鍵”,劃分小區專屬網格,建立網格微信社群,推動物業主管部門力量融入網格、加入社群,及時掌握群衆訴求;整合12345政務服務熱線端、做優市縣鄉三級綜治中心等實體端、開發上線社會治理App等移動端,暢通群衆訴求反映渠道。

  ——織密“責任網”。建立住建部門牽頭的物業管理聯席會議制度,在落實街道(鄉鎮)、社區屬地管理責任的基礎上,加強對業委會、物業企業履責情況監督,引導制定管理規約、議事規則,督促按規定公示各類重要事項及資金收支情況,并建立健全物業服務企業信用評價管理制度,設立物業服務企業“紅黑榜”,倒逼物業提升服務水平。

堅持多元聯動

解決矛盾“化解難”

  如何快速批量立案?空置房物業費如何收取?小區失竊,如何處理物業和業主之間的糾紛?近日,南昌市青山湖區人民法院組織轄區社會工作者、業委會代表及物業公司代表等進行座談,共商物業糾紛的解決辦法,并提供專業法律咨詢。

  據介紹,為破解物業糾紛“化解難”,南昌市緊緊依靠基層黨組織,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深度整合各方資源參與物業矛盾糾紛化解。

  共商共議,繪出“同心圓”。廣泛開展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會商量“三有協商”活動,完善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會志願服務“四社聯動”機制,健全社區黨組織、社區居委會、業委會、居民理事會、物業服務企業“五位一體”機制,全市建立“幸福圓桌會”“有事來說”“解憂鋪子”等協商議事平台1331個,凝聚物業糾紛化解合力。

  聯動聯調,答出“最優解”。建設物業糾紛調處平台,建立物業糾紛調處工作機制,整合住建、法院、司法行政、信訪等部門力量,構建市、縣(區)、鄉鎮(街道)、村(居)民委員會四級物業服務矛盾糾紛人民調解聯動體系化,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鄉鎮(街道)、矛盾不上交”。

  速裁速審,跑出“加速度”。以“訴源治理”“速裁快審”為契機,大力開展物業糾紛專業化審判機制改革,挂牌物業巡回審判點和司法便民服務點,成立物業糾紛專業審判團隊,開辟“綠色通道”,實行優先調解、優先立案、即時移送、及時處理。

湖南湘西:

“源頭防範過程管控末端治理”化家事促家和

□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阮占江通訊員 瞿章勝 雷國兵

  強化源頭防範,“家事”發現在早;強化過程管控,“家事”處置在小;強化末端治理,“家事”遏制在先……

  近年來,針對此前家庭矛盾糾紛相對較多、容易引發其他社會問題的現狀,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為契機,深入推進婚戀家庭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打消“家事難斷”“私事難管”顧慮,強化“群衆無小事”“家國緊相連”意識,化“家事”促“家和”保“社安”,全力營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2020年以來,全州共調處婚戀家庭矛盾糾紛4780件,月均離婚數比2019年下降28%,家事婚戀問題個人極端惡性案事件零發生。

強化源頭防範

  近年來,湘西外出務工人口有75萬人,涉及家庭約30萬戶,留守婦女4670人。近三年,婚戀家庭矛盾糾紛數占各類矛盾糾紛總數的13.86%。

  針對婚戀家庭矛盾糾紛複雜多樣、易發多發問題,湘西積極激活基層治理力量,充分用好社會治理平台系統,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式進行預防。

  為深入進行排查,湘西結合矛盾糾紛大排查大化解,對婚戀家庭矛盾糾紛開展拉網式、地毯式排查,對發現的矛盾風險苗頭隐患和線索,創新落實縣鄉村三級“雙簽字”制度,按層級、分類别建立台賬,确保情況清、底數明。

  為廣泛進行宣傳,湘西大力開展民法典宣傳和婦女兒童權益保護宣講行動,推進法治宣傳進鄉村、進社區、進家庭、進企業。廣泛開展巡回法庭、以案說法、以案釋法等活動,用身邊人講身邊事,引導群衆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

  為實現周密管理,湘西積極健全完善政府、社會、家庭“三位一體”關懷幫扶體系,加強重點人員心理疏導、危機幹預,加強留守婦女、老人、兒童權益保護,從源頭上減少“家事”紛争。

強化過程管控

  為實化調解組織,湘西積極做實各級綜治中心、網格中心、訴源治理站、婚姻家庭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等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台,組建婚戀糾紛調解專家庫,設立115個鄉鎮(街道)婚姻家庭調解室,實現家事糾紛有地方說、有專人管。

  為優化調解舉措,湘西積極推行矛盾糾紛“三二一”調解方法,按村(社區)調解至少3次、鄉鎮(街道)調解至少2次、縣市調解終結,逐級分層調解。在村(社區)推行“三會一獎”基層治理模式,通過議事會立規、理事會聚力、鄉賢會儲能、積分獎揚德,推動民事民調、民事民管、民事民議。

  為強化調解效果,湘西對調解成功的,及時回訪了解協議履行和政策落實情況,确保案結事了人和。對疑難複雜、可能引發重大案事件的,成立“一對一”“多對一”調解專班,“一事一方案、一案一專班”,縣鄉兩級領導包案,集中攻堅化解。

強化末端治理

  為積極探索“多主體參與、多領域彙集、多機制驅動”的家事糾紛化解機制,去年8月,湘西州婦聯聯合州中級人民法院就全州家事糾紛化解相關問題召開主題研讨會。會議要求進一步加強法院與婦聯組織的聯系,發揮法院、婦聯各自職能優勢,建立工作聯動機制;加強訴源治理,促進矛盾的基層化解;強化源頭參與婦女兒童的保護,減少家事糾紛矛盾,堅決杜絕因家事矛盾轉化為刑事惡性案件;建立宣傳教育機制,共同開展普法宣傳及維權服務,樹立正能量,倡導文明進步的婚姻家庭倫理道德觀念,維護健康向上的婚姻家庭關系。

  據了解,針對制度機制上的短闆漏洞,近年來湘西不斷加強經驗總結,固底闆、補短闆、鍛長闆,不斷提升矛盾糾紛防範化解能力水平。

  為完善平安共建機制,湘西積極健全完善矛盾糾紛和風險隐患預測預警、協調聯動、信息交流、資源共享機制,創新落實矛盾風險突出問題清單制度,廣泛開展平安家庭、平安社區等創建,推動問題聯治、工作聯動、平安聯創。目前,創建平安村(社區)540餘個,每年表彰平安家庭200餘個。

  為完善上下協同機制,湘西在州級層面,建立了家事調處、法律援助、心理咨詢“三大專家團”,為“家事”調處提供專家後援;在縣級層面,實現婚調委進駐社會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化解中心、民政婚姻登記大廳、法院家事審判合議庭,促進“家事”依法依規化解;在鄉村層面,将“家事”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納入訴源治理重點,用村規民約(居民公約)消弭“家事”。

  為完善流程管理機制,湘西今年7月開展全州婚戀家庭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專項行動,對排查出的257件婚戀家庭矛盾糾紛,逐一明确具體責任單位、責任人,建立“一案一檔”台賬,形成排查、化解、教育、管控工作閉環。

安徽宿州:

矛盾糾紛“一站式接收一攬子調處全鍊條解決”

□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光明

  近年來,安徽省宿州市堅持以群衆矛盾糾紛化解“最多跑一地”為目标,以構建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格局為重點,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整合平台資源,全力提質升級“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處平台建設,實現從“多平台”向“一中心”轉變,推動矛盾糾紛“一站式接收、一攬子調處、全鍊條解決”,力争将各級矛盾糾紛調處中心建設成為群衆矛盾糾紛調處化解的“終點站”。

整合資源打造“一站式”解紛平台

  矛盾糾紛需要及時有效化解,要讓群衆清楚在哪裡能夠得到化解。

  “基于這一理念,我們堅持問題導向,用宿州辦法解決宿州問題,堅持以群衆矛盾糾紛化解‘最多跑一地’為目标,整合平台資源,加大各級矛盾糾紛調處中心建設,從‘多平台’向‘一中心’轉變,有效發揮‘一中心集成、一平台受理、分級分類調處’作用。”宿州市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趙學東說。

  在縣級層面,宿州各縣區将“綜治中心、法律援助中心、訴調對接中心、信訪接待中心、心理咨詢中心”等統一整合,建立縣(區)矛盾糾紛調處中心,統籌本縣區矛盾糾紛化解,并積極參與屬于本級化解的矛盾糾紛化解工作。在鄉鎮層面,以綜治中心陣地為依托,設置矛盾糾紛接待窗口,實行鄉鎮(街道)班子成員輪流值班制度,及時對群衆反映的問題進行研究交辦。在村級層面,推進村(社區)綜合服務管理平台建設,讓群衆矛盾糾紛有地方找、有地方可以受理。

  宿州市各級矛盾糾紛調處中心普遍内設法律咨詢、人民調解、信訪接待、勞動糾紛調解等功能窗口,以及矛盾糾紛調處、公共法律服務、社會心理服務等多個功能區,采取重點部門集中常駐、一般部門輪換入駐、涉事部門随叫随駐相結合的方式,組織信訪、法院、司法行政、民政等部門進駐集中辦公。同時,建立職責明确、分工合理、互相配合、保障有力、獎懲分明的工作機制,為群衆提供受理、調處、幫扶、反饋等一站式服務。

  “通過平台整合強化功能集成,實現從‘分散辦’到‘集中調’轉變,從‘線下跑’到‘網上辦’轉變。”趙學東說,依托綜治信息化等平台,實現矛盾糾紛數據及時統計分析、預警信息及時推送,努力實現“數據多跑路,百姓少跑腿,矛盾解基層,群衆留當地”的良好效果。

閉環管理助力“全鍊條”化解糾紛

  矛盾糾紛化解一定得有人管,越早越好。宿州市積極推進矛盾糾紛化解閉環管理,全鍊條化解。

  宿州市各級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中心以專職調解員和醫療糾紛、物業糾紛、交通事故、勞動糾紛等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建設入駐為保障,通過“群衆點單、窗口接單、中心派單、分流辦單、跟蹤評單”開展全流程閉環式矛盾糾紛化解工作,充分保證矛盾糾紛化解在登記、分流、轉辦、受理、辦理、答複等各環節銜接順暢、程序合理、過程妥善、群衆滿意。

  “我們加強矛盾糾紛聯合調處中心與網格化體系的融合運行,深入推進調解力量資源力量向網格下沉延伸。”趙學東說,通過上下聯動構建調解網絡,并實施“十戶聯防”“小區長、樓棟長、單元長”等模式,發動基層黨員、網格員、志願者成為兼職調解員,将常态化糾紛排查機制有機融入網格化管理,對家庭糾紛、鄰裡矛盾等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

  據統計,宿州市目前共劃分網格4.1萬個,5.9萬名專兼職網格員、2.1萬名在職黨員、10.2萬名志願者下沉到網格單元。

  宿州市還不斷深化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調聯動,強力推進訴調聯動,完善“訴調對接 司法确認”糾紛解決機制,由法院依法審查後出具司法确認裁定書,給雙方當事人吃上“定心丸”。

多元解紛創新“品牌化”特色調解

  調早調小是宿州有力化解矛盾糾紛的成功經驗。宿州市全面推行“宿紛速調”調解新模式,推進專職人民調解員隊伍建設,全面推行基層法律顧問制度,聘請律師擔任兼職人民調解員參與社會矛盾糾紛的調處化解,并依托矛調中心與信訪、法院、檢察、公安等多家單位的對接機制,針對一些專業性較強的糾紛領域,聘請有相應業務特長的有關方面人士直接參與聯合調解。同時,開通“宿紛速調”網上受理通道,設立“宿紛速調”人民調解熱線電話,進一步提高矛盾糾紛的調處效率和公信力。

  宿州還推動“鄉賢文化”與“法治建設”相融合,探索将鄉賢引入矛盾糾紛化解工作,在縣鄉村三級矛盾糾紛調處中心設立“鄉賢工作室”,參與矛盾糾紛調解工作。

  “我們還探索形成矛盾糾紛‘心’解法。”趙學東說,全市以建設首批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市為契機,在矛調中心設立心理服務室,組建社會心理服務專家團隊,将心理服務和危機幹預運用到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全過程各環節,提煉總結出以“群衆說事、政法說法、鄉賢說德、專家說心、公開聽證”為主要内容的“四說一聽”化解糾紛新模式。

廣西梧州:

綜合治理為家事“把脈”開幸福“良方”

□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馬豔

通訊員 高寒 蔣勇傑

  “原來想着這輩子就完了,謝謝你們給了我站起來的動力,我會帶着孩子好好生活。”近日,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角嘴街道潘塘社區,市民小何對潘塘社區心理咨詢師廖開偉說。小何因企業虧損負債,滋事鬥毆服刑,回歸社會後妻子提出離婚,在萬念俱灰時預約了社區心理咨詢師,經過幾番心理咨詢,終于走出陰霾。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和諧是平安建設的基礎。”梧州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鄧旭升說,近年來,針對婚姻家庭矛盾糾紛是引發“民轉刑”案件主要因素的問題,梧州市秉承以防為先、以防為主、以防為要的工作理念,堅持多方聯治、多層聯排、多元聯調,有溫度、有熱度、有深度地推動婚姻家庭矛盾糾紛的防範化解,守護好“家”的港灣,助力平安梧州建設取得新成效。

多方聯治織密矛盾糾紛“防控網”

  萬秀區南中社區是梧州市“一社區一心理咨詢師”機制的試點發源地。2019年10月,萬秀區在南中社區設立心靈驿站,一批國家心理執業咨詢師走進社區,為市民免費提供心理咨詢。

  兩年多來,“一社區一心理咨詢師”機制在梧州市由點及面全面鋪開,心理服務團隊用專業的心理技巧解決社區群衆心理困境,探索創新社會心理服務疏導和危機幹預規範管理措施。

  10歲的畢某是“一社區一心理咨詢師”的受益者。因出生時被醫生診斷為肌張力過高,畢某常常看到父母因為自己的康複問題吵架,并遭到父親暴力相向,導緻其從小脾氣狂躁,曾揚言要殺掉爸爸和妹妹,一家人的關系劍拔弩張。

  了解到畢某一家的情況後,萬秀區立即啟動心理應急救援機制,由社區心理咨詢師、學校班主任和社區工作人員組成矛盾化解小組,經過多輪的疏導,畢某長期以來的心結被打開,與父母敞開心扉,家庭矛盾得到有效化解。

  目前,梧州市在全市城市社區設立心靈驿站,通過政府購買服務邀請50名心理咨詢師進駐,實現“線上 線下”全天候為夫妻關系、親子關系、婆媳關系緊張的家庭提供心理服務,先後幫助多名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婦女、兒童走出心理困境,重建和諧家庭關系,有效化解多起嚴重家庭矛盾糾紛。

  在深入推廣“一社區一心理咨詢師”機制的同時,梧州市開通“桂姐姐”電話熱線,建立“兒童之家”“家長陣地”“12338巾帼維權家園”,在鄉鎮(街道)建立“吾愛梧家”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通過多方聯治,強化群衆以法律思維解決矛盾糾紛意識,把積極向上的婚姻家庭價值導向傳導至千家萬戶。

多層聯排織密矛盾糾紛“排查網”

  為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矛盾糾紛的發生,梧州市主動作為、提前謀劃,落實網格普查、部門聯查及線上篩查等多種排查方式。

  從過去群衆帶着矛盾糾紛找到相關部門,到現在網格員深入轄區排查矛盾糾紛信息,梧州市打破傳統固有模式,推進作風革命,大力提升工作效能。

  全市構建了網格化服務管理“1 1 1 N”力量體系,即1名網格長、1名網格員、1名雙報到幹部、N名志願者定期深入村(社區)巡查,通過望、問、聊排查群衆中婚姻家庭矛盾糾紛,同時,充分調動村(社區)老年人、物業保安、樓棟長、小商店老闆等群體力量延伸信息收集觸角。

  法院、公安、民政、教育、婦聯等單位建立了信息共享通報制度,在法院立案、公安接報警、民政窗口以及學校家訪中發現的涉及婚姻家庭矛盾糾紛信息實時報送矛盾調處中心,由中心做好信息研判;實行工作派單、跟蹤,形成工作閉環。

  在線上,“一社區一心理咨詢師”平台每季度向群衆推送或發放婚姻家庭狀況調查問卷,對群衆婚姻家庭狀況進行普查,利用大數據分析統計,篩查出重點家庭、重點人員,及時委派心理咨詢師或社工入戶疏導調解。2021年以來,共篩查出存在婚姻家庭矛盾糾紛家庭43戶,全部委派心理咨詢師、社區幹部等疏導化解。

多元參與織密矛盾糾紛“調處網”

  “司法良方”治愈“家事之痛”。梧州市、縣兩級法院及鄉鎮派出法庭依托家事審判庭,在涉婚姻家庭案件開庭前設置訴前調解程序,把法庭開到社區和鄉村,每年通過訴前調解修複200多個家庭關系。

  梧州市婦聯聯合市司法局在市縣兩級建立婚姻糾紛調解委員會,在鄉鎮一級建立婚姻糾紛調解室,組建以法官、律師、心理咨詢師等為主體的婚姻家庭矛盾糾紛調處專業團隊,近三年來調處各類婚姻家庭矛盾糾紛3000多起,為全市婚姻家庭築牢愛的“防火牆”。

  全市多元參與,聯合“會診”,用“柔”的方法做好“和”的文章。村(社區)設立“村民評理說事點”、個人調解室,村賢、社賢、族老等德高望重人士一起參與調解,全市近60%的婚姻家庭矛盾糾紛化解在村(社區)。

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點位打造簡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地市巡禮)3

内蒙古鄂爾多斯:

“多多評”智能平台解決社會治理“中梗阻”

□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史萬森

  “我們小區之前沒有安全護欄,前幾天我在停車時,因為視線盲區,不小心将車開到了台階下面,造成了不小的損失。我通過‘随手拍’功能把這件事進行上報,沒想到第二天,小區所有的台階旁邊都安裝了護欄。”内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康巴什區康新街道的水岸華府小區居民葉女士說。

  在康巴什區青春山街道财富文苑居住的劉女士看見樓道裡堆滿雜物,她掏出手機,掃描了貼在牆上的二維碼,然後将現場情況拍照上傳。她說:“原來遇到這種情況,隻能去物業公司找人處理。現在好了,我掃一下戶外碼,在線反映一下,問題很快就能解決。”

  她們使用的是一個叫“多多評·碼上生活”社區智能綜合服務平台上的功能。平台上功能很多,有政府推出的線上政務服務功能,臨時身份證、居住憑證等業務均可在線上辦理;居民可以與社區網格員、網格民警、物業服務人員“直聯”,進行“碼上納谏”“碼上協商”;針對不同人群的個性化、定制化政策信息,通過大數據推薦、自動推送等方式實現精準送達。

  鄂爾多斯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康巴什區委書記邢征告訴《法治日報》記者,基層工作紛繁複雜,被形象比喻為“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那麼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在這千頭萬緒中起到“舉一綱而萬目張”的作用呢?鄂爾多斯從“二維碼”中找到了答案,把它變成了社會治理的重要抓手。

  2021年,康巴什區以創建國家首批“智能社會治理特色實驗基地”為契機,依托“多多評·碼上生活”社區智能綜合服務平台,推行“二維碼 ”智慧治理新模式,推出居民室内碼、居民戶外碼、商戶碼、電動車管理碼、流動攤位管理碼、幹部碼、随手拍、反向掃碼、網格員助手、店鋪防疫碼等功能模塊,将傳統物理社會治理與網上虛拟社會治理有機結合,構建起橫向聯合、縱向賦權、數字加權的智能社會治理體系。

  群衆需要什麼樣的服務、怎樣服務好群衆,最有發言權的是社區幹部和網格員。康巴什區創新開展了“積分賦能、社區下單、部門搶單”新模式。4個街道各選取1個試點社區,由政府财政補貼,轉化為“多多評”物質積分直接交由社區分配。

  社區根據工作需求,針對市民“随手拍”和掃碼問題、社區和小區曆史遺留問題,以及文明創建、疫情防控等工作,向部門“下單”。部門積極響應“搶單”并完成任務後,根據任務難易程度,社區會按照“二八比例”給予該部門和具體辦事人員一定的物質積分獎勵。

  通過“積分賦能”,康巴什區進一步提高了社區服務群衆、提出需求的主導性和針對性,部門也由以往的被動問責式“接單”,變為積極主動式“搶單”,不僅在解決平台各類反饋問題整改方面做好了“後半篇文章”,也在創新數字化社會治理工作機制方面走出了紮實一步。

  而“随手拍”讓居民人人都成為網格員。生活中,類似垃圾亂堆、車輛亂停、商戶占道經營等小且複雜的城市管理問題,需要大量的人力來監督和整治,僅僅依靠數量有限的網格員顯然不夠。讓更多市民都參與到社會的治理當中,協同配合,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更精準更細緻地解決問題,這樣的功能通過平台的“随手拍”實現了。

  邢征說,作為超級管理員的“黨政一把手”要确保各類反饋的問題得到及時處理。超級管理員能夠在平台上看到各部門對群衆上傳問題事件的處理進度。按照行政管理權限,過去區縣一級的“黨政一把手”很難直接看到社會治理工作中的具體問題,而在聽取部門彙報或實地調研時,難以了解真實情況,超級管理員權限的設置,讓縣級領導能夠在線上直接了解基層群衆遇到的問題、反映的情況,更好地傾聽民聲。同時,還可以督促各單位及時響應、快速處理,形成“線上線下閉環監管”機制。

  一邊有平台積分鼓勵,一邊有群衆“随手拍”監督,中間有“黨政一把手”兩個超級管理員随時“拍一拍”提醒,這就有效提高了基層社會治理效率。截至2022年8月,平台累計解決群衆“随手拍”反饋問題2332條,整改率達100%,網格員和執法工作人員由以往每小時處理事件1.5起,提高到每小時處理事件5.3起。

  邢征說,當前,全國各地綜合治理平台很多,這些平台覆蓋了城市交通、安防、通信等城市運行的各個核心要素,也串聯起了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文化等智慧城市建設關鍵要素。這些綜合治理平台好比是“城市大腦”和中樞神經,城市中生活的市民則是“神經末梢”,中樞和末梢之間信息傳達反饋不流暢就會導緻出現治理“中梗阻”。“多多評”在數字化社會治理中的運用,有效解決了這一問題,連接起了中樞和末梢,讓信息的上傳下達變得簡便高效。而市民每一次掃碼評價所體現的人間冷暖,享受的每一次高效快速回應,以及作為城市主人的積極參與,也恰恰是“多多評”未來發展的根本動力。

北京懷柔:

聯動聯調聯治模式高效化解基層矛盾

□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雪泓

  2020年,某企業多名員工走進了懷柔區社會矛盾調處中心,在集中受理窗口,他們講述了自己遭遇無故裁員,卻因公司沒有與他們簽勞動合同導緻維權困難。在區社會矛盾調處中心的努力下,當晚9時,他們就與企業就補償等問題達成了協議,一場維權糾紛就此化解。

  據了解,早在2006年,按照“小糾紛不出村、一般糾紛不出鎮,大糾紛不出區”的工作目标,懷柔區委政法委牽頭在懷柔區信訪接待大廳成立了區社會矛盾調處中心,并同時在鄉鎮街道和村、組、戶搭建起“五級”社會矛盾調處網絡體系,努力實現社會矛盾化解“隻進一扇門、最多跑一地”。

  劉志豐是懷柔區信訪辦副主任,兼任區社會矛盾調處中心副主任,在中心工作的這些年,他經手調解的大大小小案件和糾紛已不計其數。

  “了解清楚來訪人的訴求後,我們立即啟動了中心‘矛調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要求區人力社保局法制辦、仲裁科和區經信局相關負責人及時‘報到’”,劉志豐介紹,“報到”後,相關部門根據具體情況制定了工作方案,與涉事企業和勞務派遣公司展開溝通,當天便促成員工們與用人單位協商一緻。

  運行多年來,懷柔區打造的集中會診、分流調處的社會矛盾糾紛“懷柔模式”,讓群衆的合理訴求得到了有效解決。

  據懷柔區委政法委副書記鄭朝才介紹,懷柔區社會矛盾調處中心整合了信訪、社保、住建、農業農村、司法、紀檢等多個部門的糾紛調處職能,在合署辦公的基礎上,提供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信訪接待、法律咨詢服務、心理咨詢服務等聚合功能。受理的矛盾糾紛可當場化解的則即時化解,不能當場化解的則交集中受理窗口登記後交辦相關責任單位,并承諾限時辦結,确保“隻訪一次”。

  今年7月,懷柔區某村的5名村民手舉錦旗走進區社會矛盾調解中心,感謝中心幫助村裡解決了長達8年的信訪積案。

  原來,10年前,該村拆遷“上樓”帶來了村民生活成本的增加。為解決村裡困難,區委、區政府同意該村優先購買新開發建設區域内3000平方米的商業門店,經營所得由村裡按照本村産權制度改革方案進行分配使用。8年過去了,商業門店收益累計已達1000餘萬元,可這筆收益應該分給拆遷村民還是全體股民,始終沒有達成一緻。為此,村民、股民多次向有關部門反映訴求。

  面對這一情況,今年4月,懷柔區依托“一站式”調處機制,協調相關各方搭建起溝通交流平台,開展信訪積案的聯合調處、集中化解,最終明确了收益由全體股民共同分配的方案,并提交村股份合作社代表會議讨論并通過。

  鄭朝才說,懷柔區的聯動聯調聯治機制不僅體現在矛盾糾紛受理平台的“一站式”,更體現在會商和辦理平台的“一站式”。

  懷柔區首創了區、鎮、村三級信訪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實現了全區鄉鎮街道的全覆蓋,各級主要領導擔任聯席會議召集人。各級聯席會議充分發揮綜合協調、組織推動、督導落實的職能作用,進一步推動信訪工作關口前移、陣地下沉,及時就地解決群衆合理合法訴求。與此同時,還建立完善了“矛調吹哨、部門報到”機制,按照訴求事項疑難程度和輕重緩急,分别吹響“快捷哨”“應急哨”“攻堅哨”,以迅速應對重大、緊急、突出問題,快速回應群衆訴求。

  社會矛盾調處工作的重點在基層。記者了解到,懷柔區社會矛盾調處中心隻是懷柔區五級調處網絡體系的其中一級,除此之外,全區在鄉鎮、街道均建立了調處中心,在農村、社區、企事業單位建立了調解工作站,在村民小組、居民院落等建立起調解工作小組,并按農村每10戶、社區每樓門設立基層調解信息員。五級調處網絡,使得基層社會矛盾化解能力明顯增強,既減少了各部門因條塊分割、職能交叉等問題導緻的推诿扯皮現象,又克服了信訪部門因職能單一、權威有限、力量不足導緻的矛盾調解短闆,建立起了綜合高效、權責分明的社會矛盾化解體系。

  據了解,成立運行10餘年,懷柔區社會矛盾調處中心的各窗口,包括社保、住建、農業農村、司法等部門在内,每天都有一名副處級以上幹部負責接待群衆。截至目前,懷柔全區已配備專兼職矛盾化解幹部174人,各職能部門、鎮鄉街道均指定1名處級副職幹部專門負責協調推進矛盾訴求解決,人民調解員、律師、法官、心理咨詢師、婦聯等專業力量全面融合,有效實現了矛盾糾紛化解的資源整合、多方參與。

河南駐馬店:

“心理服務 ”實現“事”“心”雙解

□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趙紅旗

  河南省駐馬店市女子張某與男子王某結婚後,二人時常發生口角。前不久,張某回到娘家訴說了自己的遭遇,引起娘家人不滿,兩家人繼而發生打罵。事後,張某向市婦聯求助。

  婦聯及時委派心理咨詢師了解相關情況。心理咨詢師運用心理學知識對求助者進行細緻勸解與引導。經兩個多小時的現場調解後,一家人放棄争執,握手言和。

  心理咨詢師參與化解家事糾紛,是駐馬店市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及時疏導不良情緒,提高人們心理健康水平的舉措之一。

  “近年來,駐馬店市堅持試點先行、勇于探索,強化組織領導,健全體制機制,初步探索出了一條具有駐馬店特色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和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子。”駐馬店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王兆軍介紹。

夯實心治基礎

  私密的心理輔導室、供釋放情緒的心理宣洩室、治療密閉恐懼症的儀器……在駐馬店市西平縣社會心理服務中心,開展專業化社會心理服務的科室和設施一應俱全,免費向全縣群衆開放。

  西平縣緊抓被确定為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第一批試點縣機遇,讓“心理服務 ”工作模式貫穿到各個領域。目前,全縣設立了304個社會心理工作站(室),心理健康服務網絡覆蓋面擴大到村,讓群衆問題有處訴、“心結”有人解。

  “駐馬店市利用西平縣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的優勢,積極在全市做好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工作,不斷探索創新工作模式,鞏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市、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市成效。”王兆軍說。

  截至目前,駐馬店市在市、縣、鄉三級均成立了“社會心理服務 矛盾糾紛化解”工作領導小組,将心理健康服務融入精神文明建設,融入社會治理體系,融入平安建設,積極開展心理調節疏導,有效防範和降低了因心理失衡引發案事件的風險。

  在強化陣地建設上,駐馬店市建立心理服務雲平台、心理服務熱線、心理服務體驗中心,青少年心理健康實踐基地等,為群衆提供線上線下心理關懷。各縣區依托綜治中心高标準建設縣級社會心理服務中心13個、鄉鎮級社會心理服務工作站(室)304個。同時,強化隊伍建設,開展“百千萬人才培訓計劃”,開辦心理咨詢師培訓班,招募社會心理服務志願者700多人。

強化預警預測

  在平輿縣,“青翼護航員”心理健康專業組講師和志願者服務隊經常走村入戶,幫助青少年解決思想上的問題。縣綜治中心主任孫高佳說:“此舉可以調适青少年的情緒困擾和心理壓力,也能及時發現他們思想上的困惑,促使他們陽光向上,增強遵紀守法意識。”

  駐馬店市委政法委積極推進“綜治中心 網格化 信息化”模式,關口前移,力量下沉,疏導心理問題。截至目前,全市依托縣區綜治中心建立11個家庭婚姻矛盾糾紛調解委員會,由心理輔導人員、專業社會工作者開展心理服務進萬家、進學校、進企業、進機關、進監所、進醫院“六進”活動,推動心理服務全覆蓋。同時,全市發揮基層網格員優勢,在市縣兩級常态化開展家庭婚戀矛盾糾紛排查化解行動,及時研判預警問題隐患苗頭,避免矛盾激化。

精準化解疏導

  在百萬人口的上蔡縣,不僅定期對學生進行綜合心理普查和測試,還專門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對部分心理問題嚴重的學生及時矯正,引導他們熱愛生活、關心社會,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自制力。

  如今,駐馬店市已常态化開展全員心理服務測評,為全市居民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并根據心理評估結果,由輕到重劃分為“綠、黃、紅”三色人員,分級分類開展心理服務。針對“綠”色人員成立心理服務宣講團,将每月25日定為“社會心理服務主題日”,開辦心理健康講座;針對“黃”色人員成立由各級婦聯、綜治中心、婚姻家庭糾紛人民調解委員等工作人員組成的關愛小組,開展一對一心理疏導和危機幹預,嚴防矛盾激化、小事拖大;針對“紅”色人員,組建由民輔警、村(社區)幹部、網格長、村醫和監護人共同組成的監護小組進行幫扶。

  駐馬店市委政法委副書記李烨說:“将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與社會心理服務工作深度融合,形成工作合力,實現了‘事’‘心’雙解,将矛盾糾紛止于未發、化于萌芽。”

遼甯鐵嶺:

打造防範化解家庭鄰裡矛盾“鐵嶺方案”

□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國強 韓宇

  鐵嶺市地處遼甯省北大門,常住人口238.8萬,其中農村人口107萬,耕地1009萬畝。受農村占比大、部分地區民風民俗落後等因素影響,基層社會矛盾風險,特别是家庭、鄰裡矛盾風險較為突出。

  為此,鐵嶺市正視問題,通過不斷做實“百合家事”等調解載體,做強“鐵嶺衛士”力量保障,做好建章立制緻力長效,探索出有效防範化解家庭、鄰裡矛盾風險的“鐵嶺方案”。

剖析原因做好“必答題”

  今年1月底,鐵嶺市昌圖縣後窯鎮村民高某與梁某因鄰裡矛盾,找到“鐵嶺衛士”——後窯村三組網格員遲海華。遲海華利用群衆基礎好的優勢,與雙方“唠家常”解除誤會,避免了“民轉刑”案件發生。

  遲海華頗有感觸地說:“随着市域社會治理工作的深入,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注重‘防範’,着重‘疏導’,村民産生矛盾時都願意找網格員唠一唠,唠着唠着矛盾就解開了,村裡治安環境越來越好,村民安全感也提升了。”

  治安環境好,安全感提升,源自鐵嶺市正視問題,通過強化數據分析,剖析問題原因,努力做好尋找防範化解家庭、鄰裡矛盾突破點和落腳點的“必答題”。

  “我們通過數據分析,查找防範重點。”據鐵嶺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李友介紹,從鐵嶺市2018年至2021年命案成因看,家庭、鄰裡矛盾占比較高,是引發命案甚至個人極端案(事)件的重要因素。做好此類風險的防範化解,成為高标準推進鐵嶺市域社會治理工作的重大課題。

  鐵嶺市解剖麻雀,查找原因,歸根結底,就是防範不足,化解不力。

創新載體打造“甯靜港”

  鐵嶺市将家庭、鄰裡作為基礎單元,創新“百合家事”等工作載體,建強“鐵嶺衛士”網格員工作隊伍,着力打造防範化解風險“甯靜港”。

  2016年7月,鐵嶺市“百合家事”家庭糾紛調解委員會成立,目前,建立工作室1452個,吸納律師、心理咨詢師等志願者2000餘名,累計提供維權服務16萬餘次。

  今年春節期間,鐵嶺市清河區某鎮村民李某持刀到女友周某家鬧事被行拘。周某怕李某打擊報複,找村婦聯“百合家事”工作室求助。調解中,律師志願者從法律角度勸解,最終李某表示會妥善處理感情問題。

  周某說:“律師志願者幫我解決了大問題,要不然後果可能很嚴重。”

  鐵嶺市建立全省首家市、縣兩級“平安家庭”建設指導站,開通速調平台,自今年3月以來,速調家庭矛盾5445件次;通過“家庭風險評估”創新排查方法,判定風險等級。

  這些特色載體,解決了隐性矛盾“發現難”問題。

  如何有效排查調解糾紛,鐵嶺也有特色做法。

  實踐中,鐵嶺全市共劃分微網格16948個,配置“鐵嶺衛士”網格員21580人。創新“網格 警格”和“居務 政務”雙樓長模式等,彌補網格員力量不足。同時,建立105個“矛盾糾紛調解室”,實現鄉鎮全覆蓋,在全市20個法庭建立訴訟服務站。

建章立制築牢“安全牆”

  “鐵嶺市不斷強化家庭、鄰裡矛盾風險防範化解制度建設,通過實踐總結和深入調研,将好方法固定下來,實現‘當下治’與‘長久立’,築牢防範化解家庭、鄰裡矛盾風險‘安全牆’。”談及建章立制工作,李友信心滿滿。

  鐵嶺市制定的《鐵嶺市推進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工作實施方案》,要求每萬名居民至少配備18名社區工作者,目前,每萬名居民配備社區工作者達21名。将社區黨員、下沉機關幹部、物業工作人員等全部納入網格,由社區大黨委統籌,壯大了家庭、鄰裡矛盾排查化解力量。

  下沉到新城街道百花社區工作的鐵嶺開原市城鄉發展服務中心職員關治國說:“‘大黨委’推動‘單兵作戰’向‘整體聯動’轉變,真正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提升了居民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

  鐵嶺市的“長久立”,遠不止上述實施方案。

  制定《關于建立婚姻家庭危機幹預和調解疏導工作聯動機制的實施方案》,按照15種類型分類指導,開展心理疏導、糾紛調解,共危機幹預提前發現隐患1783件,全部化解;創新“圓桌議事會”、“警民聯調”等議事聯調機制;建立“1 1 N”矛盾調解機制,第一個“1”為“1”屬地,第二個“1”為屬事部門,“N”為多個聯合力量,嚴防小事托大,大事拖“炸”;建立家庭、鄰裡矛盾回訪登記機制,已列入重點跟蹤事件175件,今年以來,無因矛盾反彈發生的惡性事件。

黑龍江齊齊哈爾:

擦亮新時代“楓橋經驗”鶴城名片

□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崔東凱 張沖

  近年來,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堅持發展、創新新時代“楓橋經驗”,全力打造“一體化”“一站式”“一攬子”非訴訟糾紛解決模式,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全方位、多角度化解矛盾糾紛,實現源頭治理。

  2022年,齊齊哈爾市實現矛盾糾紛調解成功率和信訪化解率分别上升至97.3%、95%,“民轉刑”案件較去年同比下降41%的目标,市域社會治理基礎不斷夯實,擦亮了新時代“楓橋經驗”鶴城名片。

四所一庭一中心

聯動共建創平安

  今年6月,齊齊哈爾市甘南縣某中學學生小銘在廁所内被4名同班同學恐吓欺淩,小銘家長提出了賠償醫療費、精神損失費共計8萬元的要求,并準備到法院起訴。

  考慮到未成年人的身心發展健康,為及時化解矛盾糾紛,轄區派出所啟動了“四所一庭一中心”聯動機制。

  參與案件的調解員認為,此類糾紛依法處理涉事學生和經濟賠償不是最終目的。要通過案件的處理,讓孩子及家長學會敬畏法律,幫助未成年人樹立正确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調解員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詳細析理說法,幾輪“面對面”及“背靠背”的說和後,涉事學生和家長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和法律後果,最終雙方達成和解。

  今年年初以來,齊齊哈爾市開展“四所一庭一中心”聯動共建維穩創安專項行動,發動基層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和人民法庭、綜治中心銜接聯動,有效化解疑難複雜矛盾糾紛2104件。

  堅持黨委領導、部門聯動、社會協同,打造“一體化”矛調解紛新格局。去年8月,齊齊哈爾市委平安辦印發《關于成立齊齊哈爾市非訴訟糾紛化解工作領導小組并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的通知》,并成立由市委政法委書記和主管副市長任組長,公安局、法院、信訪局、教育局等15個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非訴訟糾紛化解工作領導小組。建立督辦機制,實行月例會、跟蹤督辦、台賬銷号等制度,每月至少召開1次聯席會議,研究解決突出問題。

非訴糾紛一站解

經驗做法全省推

  2018年5月,讷河市通過人民調解介入信訪矛盾化解,建立了黨委政府領導、司法行政機關牽頭、各部門協調配合的“人民調解 部門聯動 考核問責”大調解工作機制,機制運行至今,已成功化解九成以上的信訪積案,營造了良好營商環境。

  2019年,讷河市司法局建立全省首家集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行政複議、公證、信訪等職能于一體的“一站式”非訴訟糾紛解決中心。在2020年11月全省調解工作推進會議上,“讷河經驗”向全省推廣。

  齊齊哈爾市委政法委在總結推廣“讷河經驗”基礎上,提出加大“一站式”非訴訟糾紛解決中心建設力度,打造社會矛盾糾紛“一站式接收、一攬子調處、全鍊條解決”模式。

  齊齊哈爾連續兩年将矛盾糾紛“一站式”調處工作納入市委重點改革任務,清單化管理、項目化推進,确保“一攬子”調處體系務實管用、做優做強。鼓勵改革創新,對于走在前列的縣(市)區在年度目标考評中給予加分獎勵,在此驅動下,湧現出泰來縣家庭警務室建設、讷河市訪調對接、鐵鋒區“警格”“網格”聯動化解矛盾等一大批經驗做法并在全省推廣。

視頻接訪村村通

全程跟蹤查辦快

  4月28日清晨,富裕縣龍安橋鎮前雅洲屯村民老陳早早來到村委會,按照縣信訪大數據中心安排,今天是龍安橋鎮主管信訪的負責人視頻接待他的日子。

  老陳坐在大屏前,急切地向鎮相關負責人反映,1995年,前雅洲屯欠他近兩萬元的機耕費,因為村級債務多之前沒着急要。今年家裡突發變故急需用錢。因時隔久遠,賬目保存不完整,知道此事的人也不多,所以村裡沒法盡快解決。

  縣大數據中心工作人員同步将老陳反映的問題列入台賬并派單。龍安橋鎮信訪工作人員接單後立即前往龍安橋鎮調查,連續多日走訪知情人、核對賬目。确定債務真實存在後,鎮相關負責人第一時間召開了信訪聯席工作會議,經多次協商,村裡同意立即協調預支,老陳也同意減免了部分利息。半個月後,老陳拿到了全部欠款。

  為更好地使信訪工作重心下移,切實解決群衆初信初訪問題。2021年年初,富裕縣建設信訪大數據平台,配備了5名工作人員。在10個鄉鎮、90個行政村及信訪問題突出的職能部門設立單獨的信訪接待室,配備了影音設備,通過網絡連接,實現接訪影音數據實時傳輸至平台,對領導幹部接訪、三級代理員代理投訴進行實時跟蹤、督辦、監管,進一步規範工作流程,動态掌握信訪事項辦理情況。

  大數據平台運行以來,各鄉鎮和部門始終保持視頻開啟狀态,按照每個月的接訪台賬,縣級領導能通過平闆電腦實時查看各部門、各鄉鎮及村屯處理信訪情況,及時就地解決信訪問題,打通服務群衆“最後一米”,将信訪問題解決在基層,将信訪矛盾消滅在未萌狀态。自2021年以來,縣、鄉、村共接訪178件次,化解137件次。

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點位打造簡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地市巡禮)4

西藏山南:

及時化解矛盾 以家庭鄰裡和睦促社會和諧

□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玉璟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的平安與和諧是社會平安和諧的基礎。開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以來,西藏自治區山南市堅持把防範化解家庭鄰裡矛盾糾紛作為主攻方向之一,堅持抓早抓小抓了,立足預測預警預防,做實做細做好主動防範、系統應對和标本兼治各項工作,确保相關矛盾糾紛及時化解在基層。

  山南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市公安局黨委書記紮西平措在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山南市以促進家庭鄰裡和諧為着力點,以防範化解家庭鄰裡糾紛為重點,有效整合各類調解資源,不斷拓展調解手段方法,充分發揮人民調解工作的‘第一道防線’作用,紮實開展大走訪、大排查、大化解工作,從‘小’字入手,幫小忙,化小怨,解小難,以‘小安’聚‘大安’,以家庭鄰裡和睦促社會和諧,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為百姓安居樂業保駕護航。”

  截至目前,山南市縣、鄉、村三級建立了653個溫馨調解室,1869名第三方力量參與矛盾糾紛調處工作。

打造新陣地

  為有效提升矛盾糾紛化解效能,山南市乃東區通過打造包括雲上法庭設備、手機智能終端的雲調解站,統籌政法系統部門力量,形成由法院法官助理、基層公安民警、社區調解員組成的工作力量,運用信息化手段,采取線上加線下模式開展現場調解。

  雲調解站成立6個月以來,共受理訴前矛盾糾紛83件,涉及金額700餘萬元,已全部調解成功,無案件進入法院訴訟程序。

  這是山南市立足地廣人稀實際,着力打造“集約 輻射”型家庭鄰裡糾紛預防化解陣地的具體實踐。

  近年來,山南市堅持集約建設,最大限度用好有限資源,依托各級綜治中心和村綜合服務平台,按照有場所、有設備、有人員、有經費的“四有”标準,建立健全了縣、鄉、村三級“溫馨調解室”,打造家庭鄰裡矛盾糾紛“一站式”受理平台。

健全新機制

  家庭鄰裡糾紛具有隐蔽性、多發性、易反複等特點。對此,山南市建立三級排查、逐級過濾機制,開展矛盾糾紛定期排查、常态研判、綜合化解等工作,并通過各級綜治中心統籌基層政法力量及時開展調查、調處,确保第一時間定分止争。

  山南市瓊結縣公安局拉玉鄉派出所針對鄰裡糾紛、婚姻糾紛、勞務糾紛等時有發生的現狀,探索實踐“點單式”調解模式,為當地農牧民提供周到貼心的矛盾糾紛調處服務。

  “點單式”調解模式施行以來,村民們之間一旦發生矛盾,可在“調解員信息公示欄”中“點單”,調解員“接單”後,會根據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力求公正公平、以理服人,調解結束後,矛盾雙方還要根據調解情況“評單”,對調解結果進行評價,促進調解員不斷提升服務質量。

  自“點單式”調解機制開展以來,共調解各類矛盾糾紛6起,發現矛盾糾紛苗頭10起,為平安拉玉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瓊結縣公安局有關負責人說:“‘點單式’調解模式在風險防控上形成了‘研交辦督結’全流程閉環,群衆工作的基礎進一步夯實,警民關系更加融洽,社會治理更趨完善。”

激發新活力

  去年10月,山南市乃東區昌珠鎮克松社區村民尼某和紮某因鄰裡糾紛鬧得不可開交。

  原來,尼某與紮某是鄰居,尼某認為紮某在修建圍牆時占用了通往他家的道路,影響道路通暢。

  尼某多次與紮某協商無果,就找到鄉賢調解室進行調解。調解員巴桑收到尼某的申請後,立即與另外一名調解員來到紮某家中,實地勘察并與當事人談話,發現紮某修建圍牆時确實占用了通往尼某家的道路。

  鄉賢調解員聯系到雙方幾位長輩,取得長輩們的支持後,這才開始組織矛盾雙方當事人進行溝通。從剛開始的火藥味兒十足,到慢慢地平靜下來,這對多年的老鄰居最終達成一緻意見。

  為培育見賢思齊、崇德向善的社會風尚,克松社區積極打造“鄉賢堂”,引導鄉賢參與鄉村治理,以鄉賢的嘉言懿行垂範鄉裡,涵養文明,推動發展,為鄉村平安建設貢獻鄉賢力量。

  “鄉賢堂”以村規民約為抓手,推選出“樹立新風、教化鄉民、孝賢友善、愛鄉睦鄰、創業富農”5類鄉賢人士,合力做好鄉村發展的“參謀員”、為民辦事的“服務員”、矛盾糾紛的“調解員”,打造成為一個讓村民放心、群衆暖心的基層治理平台。

  “我們在預防化解家庭鄰裡糾紛中,注重發掘‘鄉賢力量’,在各縣(區)推動建立能力強、威望高、有熱情的能人參與糾紛調處的‘鄉賢館’,廣泛組建鄉賢能人金牌矛盾糾紛調解隊伍,在化解家庭鄰裡糾紛方面發揮了獨特作用。”山南市委政法委秘書長查日表示。

甘肅酒泉:

“一個中心一張網”就地高效化解糾紛

□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周文馨 趙志鋒

  “小區隔壁的自助洗車房噪聲大,嚴重影響到我們正常起居生活。”今年6月的一天,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天怡家園的居民向網格長王林德反映。

  正值高、中考之際,王林德立即聯系網格警長、網格法官一起開展噪聲整治“護考”行動,從“情、理、法”的角度與洗車房店主溝通,店主承諾每天晚上10點後關閉機器。

  “最大限度拉長治理半徑,最小範圍就地化解矛盾糾紛。”酒泉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徐志強告訴《法治日報》記者,近年來,酒泉市大力推廣以“一個中心一張網”為路徑的市域社會治理模式,構建了中心指揮、網格輻射、社區共振、多元參與的社會風險防控機制,群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多中心合一

一中心多用”

  地處河西走廊西端的酒泉市,是甘肅面積最大的地級市,占全省面積的42%卻地廣人稀,如何加強基層治理顯得尤為重要。

  2020年6月,酒泉市抓住被确定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的有利契機,高效整合各級綜治中心、網格中心、矛調中心、信息中心,推動建立“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的市、縣、鄉社會治理綜合指揮服務平台,實現了“一體聯管、一門共管”。

  酒泉市肅州區綜治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說,肅州區建成集群衆接待大廳、矛盾糾紛調處室、警民聯絡室、關愛工作室、法律援助室、社會組織工作室于一體的“一廳五室”高标準綜治中心130個,推行“一窗受理、一站服務,最多跑一次”模式,已成為當地社會治理的一個品牌工程。

  “‘一廳五室’真正改變了過去各部門單打獨鬥的局面,實現部門辦公‘一體化’、接待群衆‘一條龍’、解決問題‘一竿子’。”肅州區西峰鎮有關負責人說。

  酒泉市突出全要素統籌綜合,建立“一廳N室”功能模式,設立群衆接待大廳,聯合公、檢、法、司、人社、信訪等15個行業部門,落實“集中常駐、随叫随駐、信息入駐”機制,“一站式”開展矛盾糾紛調解、涉法涉訴信訪、公共法律服務等業務,全面暢通群衆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渠道。

  徐志強介紹說,各級綜治中心作為信息高地,全面彙總現場反映、市長熱線、線上爆料等多渠道問題,按照“統一受理、分流交辦、結果反饋”閉環管理模式,通過線上線下全渠道受理、各行業部門分流交辦、全過程跟蹤監督,推動實現社會矛盾風險動态治理。

“人在格中走

事在格中辦”

  “6年的老糾紛調解了,把我心底多年的心願解決了!”今年5月,酒泉市玉門市花海鎮疙瘩井農場一起賠償糾紛案件當事人激動地說。

  6年前,花海鎮務工人員聶某雇用務工人員侍某在該鎮疙瘩井農場安裝水泵時,因吊裝設備挂鈎意外脫落将侍某右胳膊砸斷,經法院判決,聶某履行了全部賠償義務。

  後侍某以賠償過少、後期治療費無着落等原因,要求聶某再次支付二次手術費用10餘萬元,被聶某拒絕後雙方産生矛盾,當地工作人員曾先後調處數十次,終因雙方分歧大沒有結果。

  今年5月,花海鎮派出所民警與轄區網格員開展“警網融合”業務巡查時,積極聯合司法、綜治等部門往返于兩家生産農場和當事人家中十餘次開展工作,最終雙方當事人終于達成和解、握手言和。

  “警網融合”是酒泉市網格化服務管理創新的又一品牌。徐志強介紹說,酒泉市按照“一格一員”配備警務網格員,與專職網格員形成警網力量,協同開展治安管理、矛盾化解、風險防範等工作,實現前置防範、前瞻研判、前端處置的主動創安目标。

  目前,酒泉市按照行政區域科學劃分三級網格4011個,全市5933名專兼職網格員對轄區治安隐患、矛盾糾紛等進行排查整治,切實做到了“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辦,矛盾在初期發現,問題在一線解決”的目标。2021年以來,全市共化解各類矛盾糾紛3.37萬件,化解率穩定在98%以上。

治理“一網通攬”

服務“一網通辦”

  “現在小區裡可安全了!”家住玉門市新市區花園小區的李磊說,“智慧安防小區”實現了無接觸式開門、小區公共事務感知識别等功能,安全又便捷。

  近年來,玉門市投資240餘萬元自主研發了“活力網格管理信息系統”,網格員通過入戶、巡查、處置、報告等途徑收集的各類信息可通過手機App直報信息系統,信息系統第一時間可分流交辦至各職能部門。

  如今,科技賦能已經成為酒泉市市域社會治理的顯著特征之一。

  酒泉市建立轄區流動人口、矛盾糾紛、治安亂點等數據台賬,通過綜治中心統籌、各行業系統聯動,持續提升社會風險預警預測預防水平。

  同時,高效整合基層各類服務資源,通過信息化平台集成政務服務、便民服務、綜治服務聯動辦理,推動6類28項服務事項下沉社區,打造縣區、鄉街、村社“15分鐘便民服務圈”,群衆滿意度明顯提升。

  徐志強介紹說,依托“酒泉市社會治理聯動調度平台”,縱向貫通市、縣、鄉、村,橫向聯通重點行業部門單位和六大平台,全面打通數據壁壘,實現“酒泉綜治”手機App、“12345”熱線等信息化平台多維度業務融合,構建市域數據共享體系,實現社會治理“一網通攬”,便民服務“一網通辦”。2021年以來,通過各類平台受理群衆訴求、化解風險隐患1.6萬件,辦結率達98.6%。

甯夏石嘴山:

調賠結合構築醫患矛盾“緩沖區”

□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申東

  來時劍拔弩張,走時心平氣和。這是甯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司法局“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辦公室專職調解員劉建文調解醫患矛盾糾紛最大的感受。10年來,石嘴山市醫調委共受理醫療糾紛575件,調解成功率達85%,調解後反悔率為零,醫療機構共賠付2850餘萬元,群衆滿意度達84%,探索出了醫療糾紛調解的“石嘴山模式”。

  年近70歲的劉建文,有33年的政法工作經曆,曾擔任石嘴山市委政法委副書記。2012年8月,面對日益凸顯的醫患矛盾,石嘴山市成立醫調委,思考再三,劉建文“走馬上任”。

  劉建文告訴《法治日報》記者,以往的醫患糾紛,主要都是通過醫療機構與患者自主協商或由衛生行政部門行政調解解決,雙方缺乏信任,患者對公正性存在顧慮,很難真正做到案結事了,甚至存在矛盾激化的可能。石嘴山市在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設置醫調委,作為專業性的人民調解組織,是獨立的第三方,具有較強的中立性,對醫患雙方申請調解不收取任何費用,更能獲得醫患雙方的認可。目前,實現了全市二級以上公立醫院、鄉鎮(社區)衛生院和民營醫院、個體診所醫療糾紛調解全覆蓋。

  去年,患者王某某因“慢性咳嗽、胸悶7餘年,加重10餘天”前往石嘴山某醫院就診後住院治療。其間,王某某病情危重後多次轉入ICU重症監護室對症治療,随後患者病情惡化臨床死亡,死亡診斷為塵肺三期合并感染等11項疾病。

  死者家屬質疑醫院的治療,認為患者的死亡是醫院造成的,向醫療調解委員會申請醫院死亡賠償金、喪葬費、精神損害賠償金等共計200萬元。随後,醫患雙方向石嘴山市醫調委申請調解。受理後,劉建文和同事依據醫學專家評鑒意見就責任度與患方損失展開調解,并請來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的值班律師給雙方講解了法律知識和處理意見。經調解,最終醫患雙方在互諒互讓的基礎上達成了協議。

  在這起案件中,石嘴山市醫調委引導患者及其家屬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由醫學專家對診療事故責任作出認定,調解員做好醫患雙方溝通工作,律師從法律角度提出處理意見,保險公司按照合同約定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形成了“調解員個案負責、理賠員協同配合、審核評議機制把關、專家咨詢支持”的完整工作鍊條。

  劉建文介紹說,在調解醫患糾紛中,案件受理後,必須通過甯夏醫調委的專家庫對醫療事故進行“醫學評鑒”,對事故責任參與度進行認定。有了“醫學評鑒”上的事故責任劃分,在調解時,“我們會依照醫學評鑒上的事故參與度最大限度保護患者的權益,畢竟在手術事故中他們是受害方,按最高賠償标準為當事人争取。但也有些糾紛在醫學評鑒出來後,院方沒有醫療事故責任,我們也會終止調解,依法引導當事人進入訴訟渠道,但會給當事人說清訴訟風險,在大多情況下,當事人會撤訴罷訪”。

  同時,石嘴山醫調委将調處化解延伸至法律援助,對無法達成調解協議的患方當事人且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按照“能援盡援,應援優援”要求,及時引導其申請法律援助進入訴訟程序,形成“前方咨詢、中間調解、後方援助”的工作格局。調解成功後,對所有案件堅持做好跟蹤回訪,确認協議履行情況、溝通案件後續進展或引導雙方進一步尋求合理解決途徑,真正做到定分止争。

  甯夏第五人民醫院醫患糾紛處理辦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些年,醫調委在破解‘醫鬧’難題方面,為醫療機構免除了後顧之憂,患者得到了合理經濟補償,從而杜絕了漫天要價現象。”

  石嘴山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李光雲說,石嘴山市醫調委建立完善受理、立案、專家評定、依法調解、保險理賠和重大案件的協調會商機制,在醫患矛盾産生初期就第一時間介入,将醫患雙方引入調解程序,構築“緩沖區”,在最短時間内将醫患糾紛從醫療機構平穩轉移出來,将患者及其家屬的關注點從醫療機構脫離出來,使糾紛在院外化解,取得良好社會效果。同時,定期對醫療糾紛調解各項數據進行分析研判,形成《重點醫療糾紛調解案件分析報告》《醫療糾紛調解典型案例》,及時反饋至醫療機構和行業監管部門,倒逼醫療機構提高服務質量,起到了從源頭上預防醫療糾紛的效果。

  近年來,石嘴山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織牢織密城市、農村、行業、單位人民調解“四張網”,“專業 行業 多方力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塞上楓橋”品牌深入人心,并獲批自治區法治政府示範創建項目,調解隊伍專業化水平不斷提升,村(居)實現法律顧問全覆蓋,在交通、勞動争議、物業管理、婚姻家庭等15個領域建立行業性調解委員會,全市上下形成有糾紛找調解的局面,構築起“大調解”工作格局。

湖北鹹甯:

一站式糾紛調處“便民超市”交上共治答卷

□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志月通訊員 李林傑

  “為民解憂,義薄雲天”。這面湖北省鹹甯市崇陽縣村民鄭某送給全國模範人民調解員樊啟寅的錦旗,挂在市醫患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辦公室。

  化解這起持續12年的涉訴醫患糾紛,樊啟寅借助了鹹甯市、通城縣、崇陽縣等多方力量。

  調解協議簽訂半個月後,今年4月25日,鄭某拄着雙拐執意冒雨從崇陽送來錦旗。

  與市醫調委一樣,集體入駐鹹甯市人民調解中心的其他13個專業性人民調解委員會也收到不少錦旗。

  2019年,鹹甯在湖北率先建成首個市級人民調解中心,通過共享平台、融合力量、彙集資源、集約管理,實現調解、仲裁、複議、訴訟、理賠等功能一應俱全,打造一站式糾紛調處“便民超市”。

  “受群衆‘辦事’找黨群中心啟發,我們緻力于打造‘解紛’中心,确保矛盾糾紛有地說、有人管,開展‘兵團作戰’‘專家會診’‘分級診療’,不斷提高糾紛調處質效、推動矛盾源頭治理,努力以最低成本把矛盾化解在市域。”鹹甯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譚海華說。

解紛周期短

  樓下鑼鼓喧天的,鬧啥子?7月5日11時許,鹹甯市鹹安區人民調解中心主任陳緒鵬很納悶。

  瞧見來人,陳緒鵬樂了:一家商砼企業老總來送感謝信和錦旗,邀請腰鼓隊造氣氛。

  受大環境影響,這家商砼企業買賣合同糾紛有所增多,向鹹安區人民調解中心申請調解。

  “就經驗看,走訴訟少則四五個月。回款時間長,對公司發展極為不利。”這家商砼企業法務部工作人員劉戀說,通過調解更方便、快捷。

  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鹹安區人民調解中心通過調解幫該企業回款1200餘萬元。

  鹹安區人民調解中心友武老兵工作室承擔了其中大部分調解工作。工作室負責人樊友武坦言:“不是所有糾紛都能調好;調不成,就引導到設在中心的法庭通過訴訟解決。”

  鹹甯市近年來全力健全完善人民調解優先、行政調解補充、司法調解保障、法院訴訟兜底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機制,引導當事人優先選擇非訴訟方式解決紛争,提高化解質效。

  “以市人民調解中心為例,平均化解一個矛盾糾紛耗時4.5天,極大縮短了解紛周期。”鹹甯市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程冰野說。

解紛渠道多

  收到交通事故受害方周某的民事起訴狀,鹹安區人民法院永安法庭庭長李建甯認為,該案具備調解條件,遂安排委托調解。

  接到委托,鹹甯市道路交通事故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員胡亞明組織周某與保險公司協商,很快達成協議。

  “車主聯系不上,若采取公告送達等方式,周期會很長。調解結案後,受害人很快拿到了賠償。”胡亞明說。

  2019年11月運行至今年8月,鹹甯市人民調解中心共受理市、區兩級法院委派調解案件3097件,調解成功1986件,減輕了司法辦案壓力,為群衆提供了更加多元、便捷高效的糾紛解決途徑。

  2019年以來,鹹甯規範推進1個市級、6個縣級、70個鄉鎮(街道)、1072個村(社區)人民調解中心建設,推動鄉鎮綜治中心與人民調解中心實體化建設、一體化運行,實行“市解難事、縣管大事、鄉化小事、村理瑣事”。

  鹹甯積極探索“互聯網 調解”模式,打造矛盾糾紛線上調解平台,運用手機App、小程序等,實現糾紛調解在線上流轉,以信息智能化支撐矛盾糾紛多元化解。

解紛力量強

  鹹安區向陽湖鎮一名村民在永安街一家水療館突發疾病死亡。

  鹹安區委政法委調動區綜治中心、兩個鄉鎮、派出所、市場監管等力量配合區人民調解中心開展工作。

  經多輪調解,死者被安葬,家屬與水療館達成調解協議。

  “一起有可能引發不穩定的非正常死亡事件得以迅速、有效化解,多虧了上下聯動、左右協同的解紛力量。”鹹安區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陳輝說。

  将調解中心納入财政預算保障基礎上,鹹甯也探索了不少建強矛盾糾紛調解隊伍的新途徑。

  鹹甯設立人民調解獎補基金,按照“簡單、一般、複雜疑難、重特大”4個檔次對案結事了的調解案件給予獎補,提升調解員工作積極性,确保應調盡調。

  今年7月5日,鹹甯市司法局、市信息與标準化所共同起草的《人民調解員積分制管理規範》地方标準正式實施,人民調解員管理有了量化标準。

  鹹甯還在人民調解中心設立“信訪事項調解委員會”和“律師專業調解委員會”,有效促進矛盾糾紛化解。

  近3年來,鹹甯各級各類調解組織年均成功調解矛盾糾紛兩萬餘件,化解率97%以上。2021年調解受理案件數、調解成功案件數較2019年分别增長55.22%、57.05%。

  “我們正在探索吸收新執業青年律師參與調解,推動地方立法以固化工作保障,對糾紛進行數據研判分析為源頭防範、改進基層治理提供支撐。”談及未來,鹹甯市司法局局長胡江玲感到還有很多事要做、可做。

青海海東:

化解跨域矛盾糾紛服務18萬拉面人

□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韓萍 徐鵬

  拉面産業是青海省海東市的一張“金名片”。以回族、撒拉族為主的18萬海東籍拉面人在290多個大中城市開辦了2.93萬家拉面店,2021年營業收入160.35億元,占海東勞務總收入的50%以上,特别是在化隆回族自治縣和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拉面産業收入占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70%以上。

  如何服務管理好這18萬拉面人,積極預防、成功調處、防止激化外出務工人員矛盾糾紛,成為海東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的重要課題。

  “對此,我們不斷深化拓展人民調解工作,打造了‘組織機構1 N,職責制度1 6,工作運行3步走’的工作新模式,蹚出一條化解跨域矛盾糾紛的新路子,提升了市域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海東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政法委書記宋積珍在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時說。

搭建平台完善制度

  今年5月,化隆縣人民政府駐長沙市拉面經濟服務辦事處接到長沙市望城區民宗局電話,稱望城區内兩棟自建房由化隆籍人經營拉面店,按照政策要求,需要限期搬離并給予适當補償,因補償金額未能談攏,請求長沙辦事處溝通協調。

  長沙辦事處随即與當事人取得聯系,并委托幾名拉面人趕赴現場,經過與望城區民宗局和當事人的多次溝通,成功調解此事。

  上述糾紛的化解得益于海東在化解拉面産業外出勞務糾紛上的不懈努力。海東以市、縣兩級人民調解委員會為中心,以外出務工人員密集省份和地區為基點,籌建了N個管理服務駐外辦事處或外出務工人員矛盾糾紛調解委員會。

  目前海東共設立46個拉面經濟服務辦事處,配備57名工作人員,通過定片區、定目标、定責任人,摸清務工人員個人情況、從業經曆、家庭現狀、社會關系、利益訴求,落實談心談話、動态掌握、幫扶解困、信息報送、教育疏導的“三定五清五落實”工作法,做到了底數清、情況明。

  同時,配齊配強調委會主任和調解員,完善“1 6”制度建設,工作職責上規範外出勞務矛盾糾紛調解工作範圍和程序,工作制度上建立學習例會、糾紛登記、當事人權利義務告知、糾紛排查、調解聯動、文書檔案管理等制度,促使調解工作步入正軌、高效運行。

實行“三步走”工作法

  為最大限度預防、減少糾紛發生,盡量将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态,海東構建起了“三步走”的矛盾糾紛化解模式。

  第一步,強化專題宣傳。開展“政策法規進店”活動,利用互聯網、微信群、駐外辦事處聯系平台,建立起縱橫交錯、沉底到邊的宣傳格局,工作人員既是調解員,又是宣傳員和信息員,将調解工作和法律援助與法治宣傳相結合,廣泛宣傳外出務工法律知識。

  第二步,開展專項活動。定期組織律師、調解員和勞動監察員等力量,圍繞重大活動、重點時段、重要節點,深入外出務工人員所在地,對矛盾糾紛進行排查統計、梳理分析和研判化解。

  第三步,建立聯調機制。先後與69個輸入地城市簽訂《拉面經濟從業人員共同管理框架協議》,與18個省市民宗、公安部門簽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跨區域服務管理協作協議》《警務協作協議》等,加強調解組織與外出務工人員所在地法院、司法行政、勞動監察及相關部門和企事業的協作配合,利用當地部門單位地域工作優勢,及時解決涉及拉面人的矛盾糾紛。

  化隆縣人民政府駐無錫市拉面經濟服務辦事處主任馬林說,辦事處就是拉面人在外的“娘家”,職責就是解決他們生意、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化解糾紛是其中重要方面,“我們和當地比較熟,又深受拉面人的信任,調解起糾紛來比較容易,能夠更快化解”。

建立拉面巡回法庭

  除了完善跨域矛盾糾紛人民調解工作,海東還探索推進訴源治理新模式,由化隆縣人民法院成立了拉面巡回法庭,為拉面人提供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務。

  今年3月中旬,拉面巡回法庭審理了一起生命權糾紛案件。馬某某放學後與同學到黃河邊玩耍不幸溺亡,在外地經營拉面館的馬某某父母認為,某水電公司未盡安全防護職責,于是起訴主張賠償。由于案件影響較大,拉面巡回法庭便到村莊巡回審判。開庭審理前,經過法官認真耐心地調解,雙方當事人最終達成調解協議。

  之後,法官将該案作為典型,對當事人和在場群衆進行了法治宣傳,指出了家庭教育的不足,督促家長要切實履行監護職責,關愛留守兒童。

  拉面巡回法庭通過“法官 法官助理 陪審員 人民調解員 書記員”的審判團隊模式,堅持“法官多跑腿、群衆少跑腿”的辦案理念,将巡回法庭開在村社、田間地頭和百姓家門口,對涉及拉面人的案件快立、快審、快執,真正将“家門口”的司法服務落到實處。

  拉面巡回法庭還運用互聯網大數據平台及移動微法院等信息化方式,通過“指尖立案、雲端辦案”,高效、快捷化解各類矛盾糾紛,為拉面人提供一站式多元解紛服務。

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點位打造簡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地市巡禮)5

來源|法治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