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萬裡長江上,有湖南嶽陽的城陵矶、安徽馬鞍山的采石矶、江蘇南京的燕子矶,合稱為“長江三矶”。在這美麗的長江三矶上,都有着飽經滄桑的曆史文化典故。其中,以馬鞍山的采石矶尤為盛名。這盛名主要源于大詩人李白。李白平生涉曆無數大山名川,足迹遍布天下,唯獨鐘情于當塗,最是留戀采石矶頭,一生多次登臨吟詠,在采石矶寫下了《橫江詞》、《牛渚矶》、《望天門山》、《夜泊牛渚懷古》等脍炙人口的詩篇數十首。民間還廣為流傳他身披宮錦袍、泛舟賞月、跳江捉月、騎鲸升天的神話故事。
采石矶是金陵門戶,曆來為兵家必争之地
采石矶位于安徽省馬鞍山市西南5公裡處的長江東岸翠螺山西南麓,因其形狀如蝸牛,又有“金牛出渚”的傳說,故原名牛渚矶。采石矶南接著名米鄉蕪湖,北連六朝古都南京,峭壁千尋,突兀江流,曆史悠久,名勝衆多,素有“千古一秀”之美譽。“鳳台東出無多地,牛渚南來第一矶”,采石矶以“秀、奇、險、文”集一體而居于三矶之首。采石矶名字因何而來。據說是采石矶的岩石具有彩色的斑紋,古代采與彩是通假字,因而得名。
采石矶上翠螺山,山西北臨大江,三面為鎖溪河環抱,海拔131米,猶如一隻碩大的碧螺浮在水面而得名。山間林木蔥綠,蔚然深秀,西麓突兀于江中的懸崖峭壁就是著名的采石矶;西北臨江低凹之處,人稱西大窪,北邊山脊梁叫蝸牛尾,山勢險峻;南麓林木蔥郁,亭閣隐隐,太白樓等就分布在這一帶,最高處是翠螺峰。
采石矶地形險要,是金陵門戶,曆來為兵家必争之地。還以其扼守長江天險一向為兵家所重,成為鎖鑰東南,江山易主的必争之地。自東漢以來,曆代發生在這裡的戰争多達20餘次。其中東漢孫策據牛渚而定江東;隋韓擒虎采石渡江平南陵;鄭成功陳兵采石攻南京;明大将常遇春三打采石矶;南宋虞允文在采石矶擊敗金兵。其中,采石之戰是一場中國曆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重要戰役……曆代戰争留下的累累傷痕,給采石矶增添了壯美的色彩,優美的傳奇。
李陽冰為李白在采石矶蓋了草堂
李白平生涉曆無數大山名川,足迹遍布天下,唯獨鐘情于馬鞍山,最是留戀采石矶,一生多次登臨吟詠,在采石矶寫下了《橫江詞》、《牛渚矶》、《望天門山》、《夜泊牛渚懷古》等脍炙人口的詩篇數十首。民間還廣為流傳他身披宮錦袍、泛舟賞月、跳江捉月、騎鲸升天的神話故事。
李白終生創作的詩文四處散失,難以計數。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要把詩文托付給一個值得信賴的人,這個人就是他的族叔李陽冰。李陽冰時任當塗縣令,李白乘船從南京來到當塗後,李陽冰将他安頓在采石翠螺山下,為他蓋了草堂。此時,李陽冰正“臨當挂冠”,即将離任,在交接期間,李陽冰對李白精心照顧。李白病重卧床時,他請來李陽冰,把所有詩文托付給他,請他編集作序。正是李陽冰後來編纂的《草堂集》,使李白這位“千載獨步,唯公一人”的詩人大放光彩。
采石矶被李白譽為“絕壁臨巨川,連峰勢相向,亂石流伏澗,回波自成浪。”繼李白之後,曆代無數名人雅士來采石矶憑吊詩仙,尋幽探勝,文采風流,至今不絕,對采石矶極盡贊美。
太白樓為長江著名的“三樓一閣”
後代的人們為紀念這位詩人,就在采石矶上建立了太白樓。登樓遠眺,長江如練,綠洲溢翠,百舸争流,鷗鳥翺翔,素有“風月江天貯一樓”的美譽,它與湖南嶽陽樓、湖北黃鶴樓、江西滕王閣并稱為長江著名的“三樓一閣”。
太白樓初建于唐代元和年間(公元806-820年),原名“谪仙樓”,距今已近1200多年的曆史。明正統五年(1440年),工部右侍郎周忱巡視江南時重建。清代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複建,改名為“太白樓”,也稱作“唐李公青蓮祠”。後毀于清同治年間,現在的太白樓是光緒三年(公元1877年)湘軍水師總督彭玉麟所建,它采用了我國傳統的建築式樣,飛檐重閣,歇山屋面。造型美觀,挺拔壯麗,整個建築道觀格式的設計,傳遞了詩人李白的道教崇尚,而飛檐上酒盅酒壇的獨特安排,則巧妙地表達了詩仙李白的喜酒嗜好。
太白樓為三重飛檐木結構古建築。左右回廊,琉璃覆頂,蔚為壯觀。登樓環眺,天門雄姿,依稀可見。太白樓高18米,長34米,寬17米,主樓三層,一層為廳,二層為樓,三層為閣。前後分兩院,前為太白樓,後為太白祠。主樓底層為青石壘砌,二、三層系木質結構,飛檐鑲以金色剪邊,歇山屋面鋪設黃色琉璃瓦,簡瓦滴水飾物有鳌魚走獸,造型古樸典雅,挺拔壯觀。太白樓門額上藍底金書“唐李公青蓮祠”。進門兩壁回廊嵌有清代重建紀事及李白生平碑刻。進入大廳,“李白遊蹤圖”,分四條主線全面展示了李白的身世情況。
太白樓上彙萃了衆多文人學者的詩文墨寶。有當代“草聖”林散之的自作詩、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的自撰自書楹聯等。1964年,郭沫若先生來到這裡,欣然登臨此樓,即興賦詩:“我來采石矶,徐登太白樓。吾蜀李青蓮,舉杯猶在手。遙對江心洲,似思大曲酒。贈君三百首,成詩三萬首。紅旗遍地紅,光輝彌宇宙。”現已成為著名的旅遊景點。
作者:蘇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