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武漢發展得如火如荼,漢口、武昌的金融中心不斷叠起。而在讓武漢變得更高級、更國際化這件事上,仿佛三鎮之一的漢陽,是唯一沒什麼巨變的地方。在外漂泊的我一直以為是時光困住了漢陽,直到春節歸家後,我才發現,漢陽卻用歸元寺的暮鼓晨鐘和不疾不徐的态度告訴你,其實是它藏起了時光,用它的處之泰然,表達着老武漢的記憶。
對于一個城市的理解和喜歡,有時候可能是因為某一條巷子,某一段風景,抑或是某一片恰巧掠過鞋尖的落葉,院牆後的某一聲鐘響。
而我之所以關注漢陽,則是緣起從歸元寺的一道圍牆旁經過,那熏香的味道纏繞着黛瓦磚牆,密匝的樹枝在天空中伸展成清寂的姿态,仿佛不為俗世喧擾,踏實而坦誠。讓我瞬間就有了一種不一樣的情愫!
果戈裡說:當詩歌和傳說都緘默的時候,隻有建築在說話。建築的氣質,是深入骨髓的,所以可以自己發聲,自己表達。
位于武漢市漢陽區翠微橫路的歸元禅寺,由白光法師于清順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興建。占地153畝,有殿舍200餘間,随着城市的發展,它已然位于漢陽的繁華中心。
但不管外界如何變幻,歸元寺的香火與梵音依然是對這個躁動的世界最好的安撫。白色的鴿子越過歸元寺的飛檐翹角,向天空傳遞着處變不驚的氣息。
歸元寺正對人流如織的漢陽核心區,卻靜靜地伫立在旁,像一位智者,浮世三千,不争喧嚣。連同周邊元代安南王陳益稷的府邸、晚明缙紳王袗的葵園、清代“三槐王氏”建起的“三槐堂”……它們似乎正在緩緩講述着漢陽的那些過往,将時光點滴收藏。
以歸元寺為中心,印記着漢陽的時光年輪
以歸元寺為中心,向外擴展出層層疊疊的樓宇,就像這片城市的年輪,賦予了這片城市靈魂。這一片區,有的房子已然很舊,古老的門楣,泛白的花窗,牆角處藤枝纏繞,從中穿行,仿佛誤入了某一段時光。曆經千年的城市在這種平和淡然、不惹塵埃的氛圍裡,緩緩沉澱出了自己的氣質。這就是老漢陽的特質,透露着一個城市深沉的底色, 展示着這個城市真實的個性。
翠微路上,林木蓊郁,鳥聲不歇,令人忍不住擡頭在枝葉中尋找,循着聲音往前走,遇到了閱盡千年風霜的西大街,它蘊藏的故事可以上溯到伯牙子期的“高水流水”之前,很多武漢人對于漢陽的記憶,也久久地停留在這兒,它曾經煙火缭繞,人來人往,雖是一條市井駁雜的街道,可也曾見過“大世面”,人們對生活的赤誠,也都淋漓盡緻地顯露在這個地方。
如今因為舊城改造,這兒成了偏僻陋巷,行走其間,微微地怅然若失,不過那些石門洞子,舊式花樓,和依舊閑逸的賣菜婆婆告訴着我們,城市無論如何生長,它的根骨依舊如常。左手邊不經意地一望,工地的圍擋裡,似乎還有融通中西的聖母堂、繡花堂、和聖心堂的蹤影,雖然輪廓隐約,卻證實了它們都将被原址保留。
從鹦鹉大道一路向北,就是漢商銀座和新世界百貨,看着川流不息的人群,站在十字路口等待綠燈。忽然一站就是好幾分鐘,竟忘了移動腳步。在視線模糊的邊緣,一座古城與霓虹交疊,接天連日的坊舍勾勒了古城的輪廓,宅邸相望,衣香纏綿不絕,雕梁畫棟,是一片豪門林立的景象
這個漢陽最早繁華起來的地方,源于近二千年前曆史的卻月城。這千年曆史的氣息,自古的“黃金地段”,讓人恍惚間一瞬穿越,古往今來的繁華盛景,大抵是同等的氣韻。
歸鄉後方知詩篇中漢陽樹的真意
晴川曆曆漢陽樹,芳草萋萋鹦鹉洲。漢陽渡口蘭為舟,漢陽城下多酒樓。
在外漂泊多年後,終于明白為什麼古人把詩歌都寫在了漢陽,因為飽經滄桑,筆觸緩慢而悠長。外面的世界再迷人的璀璨,都沒有此刻更想用指尖探索千年的内涵;繁華雖然流光溢彩,心中卻能了無纖塵!
四海為家,閱盡紅塵百态後的我們,終究也會和這片老城一樣,呈現同樣的生活态度,擁有一份小自如,還有一份小驕傲!
#文化大拜年##武漢##文化##旅遊##曆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