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黃石鑒别主要從這“紅筋”、“蘿蔔紋”與刀刻卷花等三方面入手。
田黃石鑒别方法第一點石形
田黃石的母石為山料,呈棱角狀,經過重力與水流的搬運及磨蝕作用,其棱角逐漸圓化,形成形态多樣、大小不一的卵石(獨石),呈次棱角狀或次圓狀。如果發現棱角尖銳或渾圓光滑的“田黃”就值得懷疑,可能為掘性石或山料磨制而成,但如果在加工過程中破壞了其原形就難以識别了。田黃石一般為幾十克至幾百克,超過千克的非常罕見,幾公斤的田黃應值得警惕。
田黃石鑒别方法第二點石皮
田黃石長期埋藏在水田中,經風化作用,其外表通常會形成不同特征的皮層。根據皮層的厚薄,可分為厚皮(>1mm)、薄皮(<1mm)和稀皮(細霧狀);皮層有單層皮與多層皮。田黃的皮色主要有黃色、黑色與白色。黑色皮俗稱“烏鴉皮”;皮為白色而石色為黃色,稱為“銀包金”;皮為黃色而石色為白色,稱為“金包銀”。田黃的不同皮色可能與不同顔色的土質有關,即黃色的土壤形成黃色皮,黑色的土壤形成黑色皮。由于田黃石普遍發育石皮,有“無皮不成田”之說,故石皮成為鑒定田黃的重要特征之一。
田黃石鑒别方法第三點蘿蔔絲紋
采用透射光觀察田黃石的内部,其普遍發育似“蘿蔔絲紋”紋理,是非常重要的鑒定特征。田黃石内部的“蘿蔔絲紋”多種多樣,發育程度不同,按粗細可分為條帶狀、條紋狀與細絲狀;按形态可分為直線形、網狀形與不規則形;按顔色可分為白色、黃色與棕色;按透明度可分為半透明與微透明。田黃石基本上都具有“蘿蔔絲紋”,“無紋不成田”的說法成立,但不能絕對化。
田黃石鑒别方法第四點紅格(或紅筋)
田黃石的“格”或“筋”實際上是一種裂隙,這些裂隙在地表條件下,特别是水田裡,普遍受到Fe2O3溶液的滲入與沉澱,被染成黃紅色,故稱為紅格或紅筋。但也有少數沒有顔色,為白色裂隙,則稱為無色格。田黃石有紅格(或紅筋)的現象較普遍,也有“無格不成田”之說。
造假方法與真僞鑒别随着藝術品市場的升溫和田黃石價格的逐年提升,市場上出現了大量的田黃石仿制品,種類之多、數量之大,嚴重影響了人們對于收藏的信心。田黃石的造假方式越來越多,如何使其現出“原形”成為考驗收藏者眼力的難題。
對以上所述田黃石鑒定方法的介紹,相信你已經對田黃石收藏有了進一步了解了。以上方法隻是田黃石鑒别方法的一些簡單手段,如購買貴重田黃石者,還需請專人鑒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