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正是合歡花開放的季節,街頭、公園都能看到它的身影。看着合歡毛茸茸羽毛般的小紅花在風中輕搖,腦中一下就想起了《甄嬛傳》,劇中的合歡花不知寄托了多少人的情義。
合歡樹原産于我國,性耐寒、耐熱、耐幹燥,生長迅速,枝條每年可以生長一米以上。初夏開花,绯紅一片,樹冠蔥郁,是非常好的行道樹和園林綠化樹。
每到傍晚天色昏暗時,合歡的二回羽狀複葉就會閉合,它的羽片會朝主葉軸方向合攏,小葉也會下垂,成對閉合,所以又名夜合樹。
相傳虞舜南巡倉梧而死,其妃娥皇、女英遍尋湘江,終未尋見。二妃終日恸哭,淚盡滴血,血盡而死。後來,人們發現她們的精靈與虞舜的精靈合二為一,變成了合歡樹。合歡樹葉,晝開夜合,相親相愛。自此,人們常以合歡表示忠貞不渝的愛情。
我們看的合歡花绯紅的部分,是它細長的雄蕊,且其下部白色上部粉紅色,整個花形類似一個挂在馬頸下的紅纓,所以也被稱為馬纓花。而最早羅馬人以為蠶絲制品産于這種樹上,所以稱其為“絲樹”,至今西方許多種語言中仍稱其稱為絲樹。
合歡花有甯神作用,有治郁結胸悶、失眠健忘、滋陰補陽、眼疾、神經衰弱等功效。西晉嵇康《養生論》雲:“萱草忘憂,合歡蠲忿”。古代文獻中,合歡常與萱草放在一起對比,古人認為萱草可使人忘卻憂愁,合歡的作用類似,能除去忿恨,平息心情。《本草綱目》也記載合歡皮可“安五髒,和心志,令人歡樂無憂”。
合歡花的花語是言歸于好,合家歡樂。古時夫妻争吵,言歸于好之後,共飲合歡花沏的茶。崔豹《古今注》雲:“欲蠲人之忿,則贈以青裳。青裳,合歡也。植之庭除,使人不忿。”意思是說,朋友之間如發生誤會,也可互贈合歡花,寓意消怨合好。
叢生合歡
如此溫柔又寓意美好的合歡花,誰不愛呢?
(本報記者吳雪君撰稿,部分圖片源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