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視網膜脫落已經導緻失明後很難治

視網膜脫落已經導緻失明後很難治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5-05 20:40:29

視網膜脫落已經導緻失明後很難治?楚天都市報7月24日報道(記者李曼英 通訊員馬遙遙 裴霓裳 金靜)打個噴嚏,視網膜脫落,女子到醫院才知道,如果就診不及時,将面臨永久失明;臉部出現面癱,聽信網友建議,男子選擇在家自行康複,最終臉部容貌功能雙雙受損,餘生連照鏡子的勇氣也沒有;還有的糖尿病患者,腳被劃傷後,看到隻是個小口子沒在意,付出截肢的慘重代價……24日,楚天都市報記者采訪專家了解到,一些看似不起眼、不用着急的“小”病,一旦救治不及時,往往會釀成抱憾終身的“大”禍,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視網膜脫落已經導緻失明後很難治?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視網膜脫落已經導緻失明後很難治(視網膜脫落白領險些失去視力)1

視網膜脫落已經導緻失明後很難治

楚天都市報7月24日報道(記者李曼英 通訊員馬遙遙 裴霓裳 金靜)打個噴嚏,視網膜脫落,女子到醫院才知道,如果就診不及時,将面臨永久失明;臉部出現面癱,聽信網友建議,男子選擇在家自行康複,最終臉部容貌功能雙雙受損,餘生連照鏡子的勇氣也沒有;還有的糖尿病患者,腳被劃傷後,看到隻是個小口子沒在意,付出截肢的慘重代價……24日,楚天都市報記者采訪專家了解到,一些看似不起眼、不用着急的“小”病,一旦救治不及時,往往會釀成抱憾終身的“大”禍。

打個噴嚏後視網膜脫落 女子及時手術保住了視力

28歲的白領劉女士家住漢口,雖然有高度近視,但平時手機不離手,喜歡長時間看手機玩手遊。一天晚上,劉女士和好友一起聚會狂歡,玩到次日淩晨三點多才結束,回家的路上受了風寒,當天中午就感冒了。

回家後,劉女士覺得感冒是小病,以為在家吃寫些冒藥,多喝水休息下就沒事了,沒想到感冒症狀越來越重。當她發現藥物盒子掉到地方,彎腰想撿起來時,突然打了個大噴嚏,起身後發現右眼一下變得霧蒙蒙的,看不清東西。第二天,劉女士來到武漢愛爾眼科醫院看眼睛,接診醫生發現劉女士右眼視網膜脫落,緊急為她做了手術,這才成功保住了右眼的視力。

該院眼底科副主任醫師馮超介紹,随着高度近視者的眼軸逐漸變長,視網膜會被牽拉得越來越薄,所以高度近視人群視網膜脫落的風險要比正常視力者高30倍。一般來說,身體接觸性越強的活動,越容易發生視網膜脫落,如踢足球、打籃球、拳擊、熬夜等。因此,這類人群要避免劇烈高速運動和重體力勞動,還要避免用力揉眼。視網膜脫落通常無疼痛感,初期症狀是視力下降,常有黑影飄、眼前頻繁閃光等,發現上述症狀都要引起重視。建議近視眼患者需每半年至一年檢查眼底一次,排除眼底疾病。

熬夜打麻将後“突聾” 拖延治療男子聽力受損

家住漢口的張先生今年32歲,平時工作很忙,經常需要熬夜加班。可能是因為娛樂的時間太少,晚上回家後,張先生仍舊不願意休息,甚至約幾位麻友連打了兩天的通宵麻将。

讓張先生沒想到的是,連續兩次通宵麻将過後,他醒來發現自己什麼也聽不清。一開始,他還以為是手機聽筒壞了,找家人借了手機打過去,還是聽不到,感覺左邊耳朵就像被蒙上了一層厚厚的玻璃瓶蓋。過了一會兒,張先生感到家人說話的聲音像是從很遠的地方傳來,耳朵裡還吱吱響。數天後,感覺情況不對的張先生來到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耳鼻喉科求診。

經醫生檢查,張先生被診斷為突發性耳聾。該院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陳偉介紹,突發性耳聾是一種神經性耳聾,多數因為工作壓力大、熬夜、超負荷工作等因素,引起内耳血管長期處于緊張狀态,血管痙攣、阻塞,緻耳蝸供血不足,聽力急劇下降,出現耳鳴、突發耳聾等症狀。一般來說,多種原因造成的耳聾,對聽力的損害是不可逆的。突聾是唯一可能被治愈的耳聾,但治療的效果直接與就診治療時間有關。突發性耳聾如果沒有及時治療,易導緻聽力神經變性壞死,聽力将無法恢複,造成永久性的失聰。一般來說,發病7天内是最佳治療時間,就診時間超過十日效果就明顯下降,還可能會長期伴有耳鳴。

面癱後未及時治療 男子臉歪嘴斜無法恢複

25歲的江先生是一位工程師,家住武昌。最近天氣太熱,白天晚上都會待在空調房内。偶爾出門,再回空調房時,他感覺太熱了,便将空調、電風扇都開着,對着身體吹。前日,江先生起床後洗漱時,發現鏡中的自己面容非常扭曲。左臉完全癱掉,眉毛、眼角和嘴都向下耷拉着,左邊眼睛甚至都無法閉不攏。他趕緊去醫院就診,醫生告訴他,他這是因為長時間對着空調風扇冷風吹,體表微循環受到寒冷刺激的幹擾,局部神經血管發生痙攣,導緻神經組織缺血、水腫、受壓迫,臉部出現的面癱。好在經過醫生積極治療,症狀才逐漸好轉。

與江先生比起來,45歲的吳先生則并沒有那麼幸運。去年夏天,他也是因為過度貪涼,對着空調電扇吹後,出現了面癱。可他用手機在網上查詢發現,有網友稱這種情況可以自行恢複,他便沒有及時去醫院,而是希望靠自身修複,讓症狀慢慢緩解消失。最終因治療不及時,導緻病情加重,對面部造成長久損傷,影響了容貌和部分功能。“雖然我不算年輕,已結婚生子,但面癱的後遺症讓我看起來像個中風患者。”吳先生說,如今因為臉部容貌和功能都有些受損,他為此變得有些敏感自卑,很少主動照鏡子。他呼籲,其他人在出現類似症狀時,能夠及時去醫院就診,以免重蹈覆轍。

長江航運總醫院神經内科副主任醫師李進解釋,周圍性面神經麻痹最常見的原因為特發性,通常由于面部及耳部長時間被冷風吹,比如夏天吹電扇、空調,冬天刮北風等,造成面神經受到刺激或局部缺血,進而引起面神經的非特異性炎症。也有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中耳、内耳等器官炎症後,治療不及時,病毒擴散到緊鄰的面神經造成的,典型的表現就是嘴角向一側歪斜、閉眼困難,面部部分肌肉癱瘓,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味覺、聽覺等功能。在患者發病的2周内為急性期,可采用輸液、中藥外敷的方式進行抗病毒、消除神經水腫治療。一旦出現面癱症狀要立即到醫院診治,越早治療效果越好,否則可能出現面部表情功能喪失等後遺症。

忽視這些“小”病 或将造成終身遺憾

無論是視網膜脫落,還是突發性耳聾,抑或是面癱,這些都是生活中很常見的病症。因為看起來不那麼兇險,不少患者以為是可以拖着繼續觀望的“小”病,最終錯失治療時機,留下終身遺憾。作為多類患者聚集的科室,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時常能看到一些,以為這些病症是“小”病,盲目輕敵,未能及時就診處理,引發的悲劇。

半年前,有30年糖尿病史的劉先生,因右腳第三趾被劃破一個小口後,并沒有在意。在家拖延直到發黑潰爛才來武漢市中心醫院救治,結果被診斷為糖尿病足伴全足壞疽,為了保住他的小腿,醫生不得不得截掉了整個右腳。實際上,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中最嚴重和治療費用最高的慢性并發症,糖尿病患者中有1/3面臨糖尿病足風險,1/6患者正經曆足病痛苦,截肢率高達14%,是糖尿病患者緻殘、緻死的重要原因,因此一定不要輕視這些小傷口。

此外,凡得過帶狀疱疹的人都知道,此病在發生前、發生時或是發生後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還會随着病情的加重越來越痛。倘若期間沒有及早治療,減輕臨床症狀、縮短病程,則有可能發展成為有“世界上最難治療的痛症之一”之稱的帶狀疱疹後遺神經痛,大大影響生活質量。

“有些看似不危險的‘小’病也需要快速治療。”艾芬提醒,當身體出現一些症狀時,不要随便忽視,要盡可能了解這些需要快速就診治療的“小病”類型,一旦出現類似症狀後,要引起高度重視,及時就醫,以免錯失最佳救治時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