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2022年10月出版的已經第8版的經典書籍。
作者是美國的茱莉娅.伍德。她本人是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博士,有傳播學和心理學的背景。在37年的職業生涯中出版了25本書。榮獲多個教學和學術獎項。
之所以我認為溝通有這一本書就足夠,是因為他無論從溝通這件事的根本和技巧的角度,還是從認知和練習的角度都進行了充分和全面的闡述。
原來我認為隻要是會傾聽,會共情,就能夠做到良好溝通。可是為什麼學習了這些之後,有時候能做到,而有時候,當面對不同人或在不同場合時,溝通行為仍然不是十分得當?例如原來可能溝通方式過于柔軟,該強硬的時候也無法強硬,雖然通過學習學會了如何變得強硬,如何堅持自己的觀點,但有可能會一直比較強硬,和原來的柔軟一樣,不分場合。
通過對這本書的學習,我才更加清晰地知道,采取合适的溝通方式,要着重考慮個人目标背景和溝通對象。而首先要考慮的就是溝通目的。如果目的是給予他人情感支持,那麼過多地談論自身經曆就不太有效。如果想讓對方更了解你,深入地談論個人生活,可能會非常有效。如果目标是赢得争論,那麼堅持自己的觀點指出對方觀點中的缺陷并拒絕妥協,就是個好辦法。然而如果你想在不損傷關系的情況下解決沖突,可能就要采取更具有建設性的方式了。
所謂的傾聽和共情,都隻是停留在了溝通的方式上,也就是“術”的技巧層面。而明确溝通的目标,是基于對溝通根本的理解,是在于“道”的層面。
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對于傾聽和共情的學習,僅僅停留在認知層面還沒有習得。換句話說就還隻是知道但還做不到。然而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是一個非常漫長和困難的過程。從知道到做到,還相差十萬八千裡。完成這一步的跨越,要通過不斷的練習才可以。
這本書在每一個章節告訴我們知識之後,都會配有相應的示例和思考題,并且提供了對應練習的網站,讓我們有更多的機會實踐,從而縮短知道和做到之間的差距。
基于以上兩點,所以我認為如果把書中的概念理解并且對應做深入的思考和練習,那麼對于溝通方面,有這一本書就足夠了。如果說還想對于某一部分深入學習,那麼可以再去尋找對應部分的相關書籍。
這本書一共12章。
第1章到第3章,講述了溝通的基礎。從什麼是人際溝通、溝通與自我認知和感知與溝通的關系三方面讓我們從根本上了解了什麼是溝通。為什麼自己在溝通時會有一些本能反應。
第4章到第8章,介紹了溝通的方式以及環境對溝通的影響。從語言和非語言方式,傾聽、情緒以及溝通氛圍等内部和外部的不同角度提到各種情況對溝通的影響。
第9章到第12章講的是不同的關系中應該如何溝通。例如,友誼、戀愛、家庭内部的溝通等。在關系的溝通中,可能最困難的就是沖突,所以作者用第9章整章的篇幅來诠釋應該如何應對關系中的沖突。
對于這本書,我是這樣學習的,基于自身的情況,我先把前面的1~3章進行了仔細細細地學習,彌補了原來自己對于溝通基本概念的一些缺失,讓自己從根本上理解了什麼是溝通,為什麼有時候在特定場合,自己會有不同的不恰當的溝通反應。
在這個過程中,我不但完善了對于溝通概念的理解,也加強了對自己的理解和接納。知道了什麼是我能做到的,什麼是我做不到的,為什麼自己會做不到。在自己做不到的時候,也不再像以前那樣總是埋怨和責備自己,而是更多地理解接納和思考下一步我能做到的是什麼。換句話說,所有的溝通都是個性化的,都是基于對自己的深入理解之後進行的一些行為反映,不能一概而論。
所以這也從根本上解決了我原來的一個困惑。為什麼當我遇到困難請教别人的時候,别人給我的建議我按着去做了,不但解決不了我的問題,反而會把事情搞糟?而他本人用這樣的方式去做,就會非常順利地解決問題?
這有可能是我沒有從根本上的理解和接納自己,隻是生搬硬套地使用了别人的溝通技巧。沒有把别人的東西真正内化成為自己的。而這些是我基于對前三章的學習學會的。
對于後面的一些章節,我采取了查閱的方式,也就是我先學習了我認為自己最感興趣或者說最讓我困惑的部分。所以說雖然書很厚,可是我看的還是津津有味的。
覺得這本書更像課本,适合系統學習也可以随時查閱。如果說不足,那麼我認為這本書最大的不足可能是由于翻譯的原因,在一些詞語的處理上可能不是太容易理解。但這又有了讓我看原版書的沖動。好好學習外語吧,解鎖新的技能,收獲更好的自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