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日本題在捐贈物資箱子上的古詩詞句火了,其中有兩句令網友們一見驚豔,二見生喜,紛紛表示怎麼從未讀過這麼美的古詩句:“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詩句原作者王昌齡大概萬萬沒想到,他的詩句在千年之後竟然以這種方式火了。
這兩句詩确實寫得很美,情感動人。詩出自盛唐詩人王昌齡的《送柴侍禦》,前兩句是:“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是說友人要去的地方與詩人所在的地方相隔很近,且有沅水相接,所以送你遠行并未感到離别之傷。

而最經典的後兩句,也就是題在箱子上的這兩句,是繼續深化送君無有離傷的緣由:兩地的青山同承雲雨,天上本是同一輪明月,你我又何曾是相處兩地呢?所以,離别何用憂傷?
王昌齡用這兩句清新自然之詩,将離别寫得深情蘊藉,婉轉又澄明。
事實上,王昌齡作為盛唐邊塞詩人,不僅邊塞詩聞名千古,他的贈别詩也寫得非常動人,最聞名的當屬《芙蓉樓送辛漸》,後兩句“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千古聞名。
而除了這次火起來的這首《送柴侍禦》,王昌齡還有一些送别詩也寫得真摯感人,值得一讀。

醉别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
憶君遙在潇湘月,愁聽清猿夢裡長。
同為贈别詩,《送柴侍禦》裡的情感是壯闊無離傷卻又将無限真情涵在其間,在《芙蓉樓送辛漸》是表明詩人自身的胸襟與懷抱,而在這首《送魏二》裡,卻是另一種深情——真的哀傷。
詩人在江上送别友人,以滿天江風寒雨為背景,寫出風雨凄迷,以酒送别的哀傷;後二句則通過對離别之後的遙想,寫出對友人的無盡牽挂與關切之情。
“憶君遙在潇湘月,愁聽清猿夢裡長。”詩人将對友人的一片深情寄托在潇湘之月中,在婉轉凄清的夢境中。

秋在水清山暮蟬,洛陽樹色鳴臯煙。
送君歸去愁不盡,又惜空度涼風天。
王昌齡送别詩中的寫景很有特色,給人一種空明澄淨之感:青山雲雨,明月江風。在這首《送狄宗亨》,取景也很有風韻。此詩送别在秋天,秋本就令人悲,更何況又有送别之情呢?
他寫在秋送别,秋水澄清暮蟬聲聲,後一句取景于送别之地洛陽的樹色與友人所去之地鳴臯的煙色。王昌齡在這7字中,将離别之地與友人所去之地的景象融合為一體,虛實結合,兩地樹色暮煙交融,依依惜别之情頓生。
後兩句寫送友人離去後的情景,詩人心中充滿着無窮無盡的愁緒,隻能懷着滿腔的惆怅空度這涼風飒飒的秋天。詩寫愁緒滿滿,給人無限惆怅之感。

秋山
巴陵送李十二搖曳巴陵洲渚分,清江傳語便風聞。
山長不見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雲。
李白有首給王昌齡的贈詩很出名:“我寄愁心與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而其實,王昌齡于李白,也有贈詩——這首《巴陵送李十二》即為王昌齡送别李白所作。
這首詩也将送别寫得很美,整首詩沒有寫一句離别的哀語,全用景語,給人天高雲淡,山長水闊之感。當然,寄情于這滿目山水之間,極目也見不到秋城色,隻望見日暮之中,蒹葭随風搖曳,空蕩在雲水之間。
山長不見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雲。讓人感到的,依然是婉轉惜别之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