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進入立秋處暑以後,雖然天氣還是炎熱,但不會像六月天那麼高溫發燙。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這種情形有所緩解,起碼早晚的溫度有所下降。
二十四個秋老虎還有,但是按照太陽的運行規律,降溫已經是不可逆轉。随着秋風秋雨一場接着一場地到來,人們感到涼爽了許多,馬上就要開始換上秋裝。
漢武帝劉徹《秋風辭》裡有一個名句,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寫的就是早秋。這時與夏天截然不同,南風換成西風,蔥茏的草木也開始幹枯發黃。
還有古代的那些文人墨客,他們對節氣由夏入秋的這種細微變化都非常敏感,并且寫出了不少的詩詞歌賦。下面我們就來欣賞幾首古人寫早秋,也是初秋的五言詩。
《早秋》許渾
遙夜泛清瑟,西風生翠蘿。
殘螢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樹曉還密,遠山晴更多。
淮南一葉下,自覺洞庭波。
徐渾這首詩寫的是早秋。夏天晝長夜短的情形正在改變,溫度也在下降,天氣清涼蕭瑟。西風從草叢中吹來,螢火蟲趴在草木露水中苟延殘喘。那些南去越冬的大雁,一群一群掠過天河。
這個時候秋高氣爽,多是晴天,樹林裡仍是濃蔭蔽日。但是也有少數一部分樹葉開始飄零,正如《淮南子》中所說,一葉落而知秋。秋風吹來,洞庭湖泛起白色的漣漪。
《處暑後風雨》仇遠
疾風驅急雨,殘暑掃除空。
因識炎涼态,都來頃刻中。
紙窗嫌有隙,纨扇笑無功。
兒讀秋聲賦,令人憶醉翁。
仇遠這首詩重在寫初秋的風雨。風是疾風,雨是急雨,這樣接連來幾場風雨,暑熱就得到解除。但是窗戶紙被疾風驟雨吹破,雨水飄進房屋,這又使人厭煩。
天氣轉涼,連夏天裡一刻也不離手的紙扇,現在也沒有用處。孩子們吟誦着《秋聲賦》,這不禁使人聯想起當年歐陽修的處境來。世态炎涼,這和大自然何其相似。
《長江》蘇泂
長江無六月,大地絕纖埃。
暑向風前退,秋從雨後來。
問桐知葉落,修桂待花開。
疇昔扁舟興,分明欲喚回。
蘇泂的這首詩是在重點寫長江流域的初秋。他說長江邊上沒有六月這樣的炎熱天,是因為這裡空氣清新流暢,大地不染塵埃,而且江水還起到自然降溫的作用。
秋風秋雨一來,這暑氣就消退得更快,梧桐樹開始落葉,連桂花也要陸續地開放。這樣舒适涼爽的好天氣,使人不禁又想起從前駕着小船泛舟大自然的那種快樂來。
《早秋曲江感懷》白居易
離離暑雲散,袅袅涼風起。
池上秋又來,荷花半成子。
朱顔易消歇,白日無窮已。
人壽不如山,年光忽于水。
青蕪與紅蓼,歲歲秋相似。
去歲此悲秋,今秋複來此。
白居易這首詩是五言古詩,和上面幾首的寫早秋景色不同,他這一首是重在寫悲秋之情。前四句寫暑雲散去,涼風吹來,浪漫的荷花結出蓮蓬蓮子,是為下面八句抒發感傷作鋪墊。
夏去秋來,時光過得如此之快,正是物猶如此,人何以堪,人們如何不老?人的青春容顔消逝了,但是那些太陽月亮卻是與時間永存,它們生生世世卻是無窮無盡。
人們的願望是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可是人的壽命哪能和青山相比。年華留不住,就像那江河一樣向東流。孔子說過,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看那陸地上蕪蔓的青草,看那水邊鮮紅的蓼花,它們年複一年,日複一日,何其相似。可是人類就不同了,無情歲月催人老,今年已不再是往年那個黑發人。
悲秋是文學作品永恒的主題,早在宋玉就有,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可是白居易這裡連用八句來反複渲染,就顯得過于悲觀。還是王維的早秋寫得好,給人一種向上的力量。
《山居秋暝》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随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王維這首詩不但沒有那種悲秋的情緒,而且把秋光寫得極其美好,秋光甚至要勝過春光。人們生活在舒适恬靜的大自然裡,不是一種痛苦煎熬,而是一種美好的享受。
因此王維這首詩成了寫秋的千古名篇。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充滿了樸素的生活氣息和山水田園樂趣。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作為名句,也曆來被人們所傳誦。
從以上的分析看來,古人這些描寫初秋早秋的詩歌,還是王維的《山居秋暝》獨得其妙。因為它是名篇佳作,為人們所熟知,這裡就不再做贅述。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