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做抗阻力量訓練之後都有這樣的體會,肌肉在短時間内會迅速膨脹,但是也會在短時間内消失。這些肌肉膨脹似乎在激勵我們為将來的肌肉增大繼續努力訓練。
那麼,這兩者之間有什麼聯系嗎?初期抗阻訓練後的肌肉膨脹真的可以預測後期肌肉增大的效果嗎?
為此,日本早稻田大學Tetsuya Hirono教授做了一個這方面的研究試驗。
1、第一次訓練後的肌肉膨脹是增肌的關鍵因素
他這個實驗募集了22名沒有經曆過訓練的年輕男性,并讓他們進行了一個為期6周的股四頭肌抗阻力量訓練。
每周訓練3節課,總共18節課訓練量。
采用大重量訓練方式(80%極限力量),每組8次,每節課訓練3組。
分三次用肌骨超聲來測量股四頭肌的厚度:在第一節訓練課前,第一節訓練課之後,第6周訓練課之後。其中,第一節訓練課之後的股四頭肌增厚被認為是肌肉的急性膨脹,6周後的增厚則是肌肉的肥大(也就是增肌)。
研究人員發現,股四頭肌初期的急性膨脹與後期的肥大有正相關,即第一次訓練後急性膨脹越大,後期增肌的效果就越明顯。
得出這個結論是有試驗前提的:
1、訓練強度固定,即總是使用80%的極限重量;
2、隻能使用一個工具、一種抗阻動作來訓練股四頭肌力量。
這樣做有點單調枯燥,不過也保證了得到的試驗數據沒有太多幹擾因素。
大家有沒有發現裡面的奧妙?
提示一下關鍵詞:第一次訓練、急性膨脹
下面我們就來解釋一下為什麼第一次抗阻力量訓練導緻肌肉急性膨脹背後的原因。
2、大重量抗阻訓練是導緻骨骼肌急性肌肉膨脹的前提訓練過的人都知道,在大重量抗阻訓練之後,骨骼肌會像打了氣的氣球一樣膨脹起來,那感覺美妙極了。
不過,這膨脹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
很多人認為是肌肉内的血流加快了。
不過很多試驗證實,抗阻訓練後的急性膨脹是細胞水腫引起的。
骨骼肌在進行大重量抗阻運動時,它的能量來源方式是無氧代謝。這種代謝的好處是能夠在極短時間内産生大量的能量,因此我們才擁有那麼好的爆發力和對抗力。
缺點着是不太“環保”。
因為無氧代謝會産生大量的乳酸,這些代謝産物堆集在體内會産生肌肉酸痛等不适感覺。以至于很多教練員和隊醫都把這些乳酸看成自己的天敵,想盡一切辦法來消滅這樣乳酸。
比如喝堿性飲料來中和乳酸;訓練後進行推拿、桑拿,以加快肌肉的血液循環,期望可以加速乳酸的排洩。
肌肉内的乳酸被這些手段清除掉之後,機體的酸楚脹痛感會緩解一點。不過,這樣的舒服是要付出代價的。
3、乳酸對于肌肉急性膨脹的重要意義無氧代謝産生高濃度的乳酸和氫離子,在細胞内形成了一個巨大的低滲透壓,導緻細胞外的水分被大量吸入細胞内以平衡這個巨大的滲透壓。
這些進入細胞的水分就是造成細胞急性膨脹的根本原因,簡單地說,就是細胞水腫了。
細胞内的水分增加到一定程度,導緻新陳代謝壓力也增加了,進而加快了細胞合成蛋白質的速度。随着肌肉合成的蛋白質越來越多,肌肉就慢慢增大,因此我們就得到了想要的增肌效果了。
細胞膨脹反應鍊:
【爆發力量】
→【無氧代謝提供能量】
→【副産物乳酸在細胞内堆集】
→【大量水分進入細胞内】
→【細胞水腫膨脹】
→【代謝壓力增高】
→【加速合成蛋白質】
→【增肌】
根據細胞膨脹反應鍊,我們知道了,如果沒有乳酸堆集,就能沒有細胞水腫;沒有細胞水腫,就沒有細胞新陳代謝壓力增加;進而也就沒有蛋白質的增加了。
因此,我前面所說的那些為運動員準備的各式各樣清除乳酸手段,現在看來,是不是也降低了肌肉增大的效果?
這個過程可以比喻成人們用修堤壩抵禦黃河洪水泛濫。
因肌肉進行抗阻訓練而大量産生乳酸的可以看成黃河泛濫的洪水。當洪水快要漫過堤壩時,人們就不得不加高堤壩來堵住洪水的蔓延。
所以,增高的堤壩就是我們增大的肌肉。
增高堤壩是為了抵禦洪水;增大的肌肉是為了讓力量變得更大,如此一來,在下次再進行同樣大力量訓練時,肌肉就因為變得更加适應而不必再花之前那麼大力量,因此就沒有那麼多乳酸産生了。
這是一個肌細胞适應性抗阻力量的變化過程。
乳酸在這個過程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因此,我們應該想辦法利用好乳酸,而不是着急地清除它。
4、如何運用乳酸來增肌?乳酸對于增肌的效果非常重要,但是我們并不是什麼時候都可以得到乳酸。
健身的人都知道,我們在做新動作的時候,會因為不适應而導緻訓練後肌肉酸痛。那就是乳酸堆集的效果。
不過,随着訓練次數的增加,肌肉的酸痛很快就消失了。到了半個月之後,當我們對新動作輕車熟路的時候,我們也沒有任何酸脹的感覺了。
不過,我們也會對動作的重複訓練産生一點點厭煩心理。這就是訓練的平台期。
在平台期裡面,我們的訓練效果似乎停滞不前了,肌肉也不長大了。
問題就出在乳酸堆集減少!
因為我們通過半個月到一個月的訓練,肌肉的力量上來了,對于新動作已經駕輕就熟。所以不會産生過多的乳酸堆集在細胞裡面,因此,細胞水腫膨脹的程度也減小了。随之而來的是,代謝壓力減小,蛋白質合成也同時減少了。
那麼,在平台期我們該怎麼辦?
答案是想辦法讓肌肉産生更多乳酸!
什麼時候會産生大量乳酸堆集?
答案是回到訓練周期第一節訓練課的時候。
所以,産生平台期之後,為了産生新的訓練效果,我們就要想辦法進入一個新訓練周期,讓肌肉重新開始痛苦的乳酸堆集、水腫膨脹、新陳代謝壓力增高的日子。
這些辦法包括:更改訓練動作,增加抗阻力量。
因為那個時候,肌肉的酸楚脹痛程度是整個訓練周期裡面程度最高的。正如前文中早稻田大學教授的研究實驗得出的結論一樣,第一次訓練的肌肉膨脹程度可以預測6周後的增肌效果。
一塊肌肉有衆多肌纖維,我們之前的訓練動作隻能夠刺激到其中的某一部分。
所以,當我們進入平台期之後,隻要改變訓練動作,就可以把之前“沉睡”的那部分肌纖維喚醒。
例如,當我們做标準俯卧撐進入平台期之後,就可以選用跪姿俯卧撐、斜上俯卧撐、俯沖轟炸機俯卧撐、寬距俯卧撐、窄距俯卧撐、斜下俯卧撐、倒立俯卧撐、交替俯卧撐、擊掌俯卧撐、"時鐘式"俯卧撐 、拍膝俯卧撐之中的一種,訓練3-4周,進入另外一個平台期;那時,再選用第二種不同的俯卧撐動作,讓自己再次得到一個充滿乳酸的增肌訓練期。
舉重訓練對于這一招已經駕輕就熟了。
比如,舉重運動員在卧推80kg這個重量訓練3-4周之後,就會進入停滞不前的平台期。教練員和運動員都會敏銳地發現這一點,所以,他們會立刻調整卧推重量,挑戰85kg或者87.5kg,如果成功,就在這個重量急性訓練3-4周,直到進入一個平台。
通過這樣一個個上升循環訓練,舉重運動員就能夠舉起越來越重的杠鈴。
5、總結a、第一次訓練後的酸脹是肌肉細胞内乳酸堆集引起的;
b、乳酸堆集造成細胞水腫膨脹,這可以引起細胞合成肌蛋白增加,最終使肌細胞增大;
c、肌細胞增大之後,力量也适應了目前的抗阻負荷,不會再産生那麼多乳酸堆集,增大的效應同時也停止了,訓練就會進入平台期;
d、打破平台期的方法就是更改訓練動作、增加抗阻力量,讓肌肉因新動作而再次發生大量乳酸堆集,進而合成更多肌蛋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