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為什麼要把皇位傳給兄弟而不是自己兒子?現在唯一能找到的曆史解釋,記載在宋代官方編修的《太祖新錄》《太宗實錄》這兩本書,以及根據《太宗實錄》寫成的《三朝國史》(太祖、太宗、真宗三朝,也是官方編修的)裡。
首先,北宋之前是五代,五代是個“槍杆子裡出政權”的時代。正所謂
天子甯有種耶?兵強馬壯者為之爾!——新五代史·安重榮傳趙匡胤的本事就體現在他看起來“沒什麼存在感”,但還就把事給辦成了。
織田信長牛不牛?一個尾張小大名一路幾乎做到島内共主,結果不明不白地死在本能寺。
拿破侖牛不牛?拿着歐陸數一數二的強軍一路吊打衆生,結果生生跪在反法同盟聯軍面前。
有人說趙匡胤接的盤好,問題是之前少說七八個同行都是接的這個盤。這盤要真的好,輪得到這對長得像黑白王剛似的兄弟一統天下?國祚綿長?
中原大地上下五千年,造反的沒有上萬也有五千,成事的才多少?奠基百年王朝的也就那麼幾個,哪個能是善茬?真當江山是充話費送的?
趙匡胤在曆史中描寫的是一位很孝順的兒子。當初杜太後提出兄終弟及是為了不立幼君,防止再一次黃袍加身
陳橋兵變:是趙匡胤發動的取代後周、建立宋朝的兵變事件,此典故又稱“黃袍加身”
趙匡胤遵随母命先讓自己的弟弟趙光義做了開封府尹,一般來說開封府尹就是儲君,但并未封王(後封晉王)。
随着趙匡胤的兒子逐漸長大,趙匡胤開始思考傳位的問題,因為将來傳位給自己的兒子也不算傳位幼君,加上自己的私心使得和自己的孝心産生了矛盾。當趙匡胤的心中的天秤偏向自己的兒子的時候,他想改變這一現狀,但是趙光義在開封任職多年根基十分深厚。于是才有後來的西巡遷都洛陽的風波。加之衆臣反對,最後不了了之。
趙光義察覺了這一動向之後,便開始采取行動。在趙匡胤西巡不久後趙匡胤便暴斃宮中了。諸多史料對斧聲燭影都有記載,其中司馬光的《涑水記聞》應該是記錄最為詳細的。雖然相當史料的作者是十分嚴謹的但是,但是許多部分應該是推理後編寫的。比如對于宦官王繼恩和醫官賈德玄午夜在晉王府門前的相遇,和二位在太宗即位後的高升.....
所以趙匡胤不是不想傳子而是一開始遵從母命加之兒子年紀太小,所以立自己的弟弟為皇儲。後來兒子長大了,想改立皇儲的時候被自己弟弟發現然後做了。當然金匮預盟是太宗即位後五年由前相趙普提出來的(有許多政治意圖摻雜),但是經得起推敲。
對此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歡迎關注并下面評論區裡讨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