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鄉村振興戰略“春風行動”工作總結

鄉村振興戰略“春風行動”工作總結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5 11:20:21

鄉村振興戰略“春風行動”工作總結?江蘇太倉市雙鳳鎮新湖村“菜籃子”蔬菜基地上的大棚裡,紅紅的番茄挂在枝頭這紅紅的番茄,見證了40年番茄種植的傳承和創新,見證了老中青三代“農人”的初心接力,也見證了新湖農人酸酸甜甜的奮鬥曆程,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鄉村振興戰略“春風行動”工作總結?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鄉村振興戰略“春風行動”工作總結(江蘇太倉鄉村振興)1

鄉村振興戰略“春風行動”工作總結

江蘇太倉市雙鳳鎮新湖村“菜籃子”蔬菜基地上的大棚裡,紅紅的番茄挂在枝頭。這紅紅的番茄,見證了40年番茄種植的傳承和創新,見證了老中青三代“農人”的初心接力,也見證了新湖農人酸酸甜甜的奮鬥曆程。

新湖村是太倉市最早發展大棚設施的區域,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就逐步形成了自身種植特色,番茄也初有名頭。新湖村第一代勞模蔣淑榮是最早“吃螃蟹的人”。原來的新湖村大多以種植水稻為主,蔣淑榮嘗試通過規範番茄流程、合理規劃種植空間等方法,踏入了科學種植的大門。

起初,新的種植方法成效顯著,但随着種植面積擴大,出現了番茄品質控制困難的問題。“祖輩傳下來的番茄品種還是太落後了,我們的種植技術跟不上。”蔣淑榮說。

他每天早出晚歸,研究新品種、新技術,還跑去上海、南京等地尋找優質的番茄品種。幾經奔波終于找到了口感好、産量高、抗病強的番茄新品種,并在新湖村引種成功:育秧、授粉、田間管理、除病害……

在他的帶動下,新湖村村民開始大規模種植番茄。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新湖番茄在太倉市有了口碑。

蔣淑榮還總結獨創出了“番茄-絲瓜-莴苣三茬套種”種植模式,畝産出兩萬元以上,畝效益可達1.5萬元,大大地提高了蔬菜的産量和質量,同時也有效地消除了土地鹽堿化危機。

對于該村另一位省勞模張仁極來說,番茄也有特殊意義。1998年從部隊退伍後,這位當時二十出頭的年輕人一心想着回家鄉種植蔬菜。2000年11月,他開始承包土地種植大棚蔬菜,成為一名農村經紀人。

在從事大棚蔬菜種植的20多年歲月裡,他一年到頭幾乎沒有休息,最想種好的就是番茄,把“新湖番茄”農産品品牌打響,也想把新湖村的知名度提上去。

從第一代省勞模蔣淑榮手裡,他學到了番茄種植的技術和智慧。張仁極在幾十個番茄品種中,引種了一種适合新湖本地生長的品種“東聖一号”。他種出的番茄等蔬果無農藥殘留、口感好,深受廣大消費者歡迎和喜愛。村民們遇到技術困難去找他,他也從不推辭,幫助其他菜農克服各種技術難題。

在他的帶動下,周邊村民一起走上了科學種植、勤勞緻富的道路,“種番茄是一種傳承的精神、是奮鬥一輩子的事業。”他逐漸嘗試種植更多的番茄品種,普羅旺斯番茄、聖女果……把一個個網紅品種逐步引入大棚内,開拓出番茄種植新思路。

2018年,新湖村“菜籃子”基地建成,新湖番茄有了新家,基地上也出現了一些更加年輕的身影——農業委培生。

這些二十出頭的年輕人在校期間學習了農産品電商營銷、蔬菜農殘快速檢測等農業技術與管理知識,還獲得了插秧機、收割機、拖拉機等農機的駕駛資格證。來到農村,他們不怕吃苦,深入到地頭田間,把在學校裡學到的現代農業科技知識與“老農民”的種地經驗相結合,依靠科技創新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新活力。新湖村農業委培生翟維傑和鄒順就經常跟着張仁極,蹲守在大棚裡,學習番茄種植技術、學會看各種病蟲害,研究綠色食品種植技術。遇到老蔣,老中青三代番茄種植能手總能聊上很久。

目前,“新湖牌番茄”已成功申報國家綠色食品認證,并開始向國家地理标志産品努力。農業委培生們還研究入駐電商平台,以實惠的價格,将番茄配送到周邊城市的居民家裡。(記者李超)

來源: 中國青年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