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自己是家裡最沒文化的那一位。
因為,他出生在一個典型的知識分子家庭。
1959年,梁天出生于北京。
父親在《人民日報》社擔任副主編,母親更是名揚海内外的女作家。
家裡雖然有個同齡的哥哥,可比他大兩歲的梁左,在家裡最愛的事情就是看書。
上小學的時候,家裡的四大名著就都被哥哥看過了。
梁天看不下去,一看書就頭疼。
父母和大哥,每天回到家裡,忙工作的忙工作,愛學習的忙學習,他自己成了閑人一個。
時間一長,家務活就被梁天一個人包攬了。
買菜做飯,他倒是幹得有模有樣。
相比于趴在桌子旁讀書寫字,他更願意跑跑跳跳。
吃完飯,洗碗、拖地等各種家務,也都歸他一個人忙活了。
一切幹完之後,他就又閑得無聊了。
那時候家裡沒有電視,有話匣子他也不敢打開聽。
畢竟父母和大哥都在伏案而忙,自己不能吵着他們。
可屋子不大,他老一個人在身邊晃悠也不是一回事。
每當這時候,父母或者大哥就打發他出去外面玩。
你在屋子裡瞎晃悠什麼,還不如出去玩呢。
出了家門,屋外的胡同裡又是另外的世界。
充滿了市井的氣息,到處都是引車賣漿之流。
孩子也多,吵吵鬧鬧的,偶爾還會有幾撥小孩打起來。
融入到這種環境裡,梁天才覺得很自在。
所以漸漸地,他就跟父母兄長那種典型的知識分子思維脫鈎了。
胡同裡的孩子,家庭背景和他都差不多。
更重要的是,他們這幫孩子,與大哥那樣的人“勢不兩立”。
所以從小學到中學,大哥在學習,他在玩;大哥不斷進步,他在玩;
大哥後來考上了北京大學,他還在玩。
從小就不愛學習,晃晃悠悠到了青春期,學習的念頭更是蕩然無存。
天天在街頭瞎晃悠,打架更是家常便飯,偶爾更會拍個婆子。
王朔筆下的頑主,以及都梁曾經寫過的大院子弟,說的就是他們這幫孩子。
事實上,雖然愛惹是生非,但大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他唯一學會的,恐怕就是嘴皮子練得賊溜,說起什麼來頭頭是道。
這樣的日子,到梁天17歲那年便戛然而止了。
孩子漸漸大了,父母也不想讓他這麼繼續放任自流下去了。
但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高考還沒有恢複,
工作又是分配的,沒學上的梁天又能去做點什麼呢?
最後,父母想到了把兒子送到軍營去。
那時候當兵,可是最受年輕人歡迎的。
而在父母看來,兒子也必須得到部隊裡,好好熬一熬“野性”了。
就這樣,穿上軍裝後的梁天,成為北京軍區下屬坦克師裡的一名坦克兵。
開坦克當然輪不到他,他隻是駕駛室裡負責裝填炮彈的炮手。
最初訓練的時候,他并沒有感到累,而是充滿了新鮮感。
但是這份新鮮感還沒有散去,他跟坦克的緣分就到頭了。
畢竟,坦克兵是一個技術兵種,還需要經過嚴格的考核才能最終坐到駕駛室裡。
他的文化知識水平從小就不咋地,考核中自然就露怯了,
筆試成績不過關,他直接被涮下來了。
當梁天背着自己的行李前去報到的時候,才發現自己被調到了炊事班。
炊事班沒什麼技術含量,應該是部隊裡最容易進的部門。
要是換成其他人,估計臉上早挂不住了。
他自己從小在胡同裡串大的,身上還是充滿了自嘲精神的。
既然被到了炊事班,那就好好做飯。
随遇而安的勁頭,讓他在炊事班裡呆了三年。
21歲那年,他進了師裡的文藝宣傳隊。
在宣傳隊裡,他和馮小剛是一起吃過飯的戰友。
這時候的梁天才似乎發現,自己的身上居然有表演的細胞。
于是在宣傳隊裡,他把這份才幹發揮到了極緻。
轉過年來,梁天從部隊複員了。
在母親的介紹下,他在作家協會下屬的外聯部門,找到了一份接待工作。
每天到了單位,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收發報紙、端茶倒水和打掃衛生。
因為這層關系,有一次他還跑到一個劇組裡去幹勤雜。
給演員打飯倒水,每天按時叫演員起床。
後來,導演還讓他在劇組裡客串一隻猴子。
誰承想化上妝好不容易出演的鏡頭,最後還被删掉了。
漸漸地,他在單位感到非常的不适應。
每天接觸最多的,不是作家就是編劇,單位裡到處都是書。
耳朵裡聽到的,也全部都是文學方面的事情。
他沒有這個底子,不但聽不懂,而且還不适應。
于是幾個月後,他就當了“逃兵”不幹了。
他去了一家服裝廠,當工人。
在工人群體中間,用他自己的話說,才算勉強找回一點優越感。
好歹他從小是在人民日報社的大院裡長大的,在部隊裡也當過文藝兵。
肚子裡的這點墨水,雖然在父母和大哥面前會原形畢露,
不過在這裡,很多和他年齡相仿的人,也都是在胡同裡長大的。
論肚子裡的那點墨水,還沒有他的多。
因此,他反倒在工廠裡成了知識分子,雖然他心裡清楚這是冒牌的。
上世紀八十年代,正是國内文學最為高光的時刻。
先鋒作家層出不窮,同樣是北京人的王朔,年齡隻比梁天大一歲,寫出來的小說驚世駭俗。
更别說他的大哥梁左,彼時也已經在各種刊物上發表作品了。
于是,梁天一度也想寫作。
那時候他很崇拜蔣子龍,而且覺得自己的生活經曆和他類似。
每天活躍在工人群體中,經曆着各種見聞,他認為自己也能從這種體驗裡寫出好的作品來。
他開始像父母那樣,每天晚上坐在桌子旁寫作。
點燈熬油地忙一宿,第二天仔細地把文章裝進信封裡,而後滿懷期待地投進郵筒裡。
他甚至想過,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和母親并肩成為文學戰友。
可惜,寫作看起來簡單,幻想也很充盈,但是現實卻不美好。
接連投出去的稿子,要麼被退回,要麼石沉大海。
作為一名文藝青年,那段時間他還經常到北京人藝去看話劇。
有一次正好趕上宋丹丹出演的話劇,他看得很過瘾。
回家之後,他這個狂熱的粉絲,還給宋丹丹寫了一封信。
沒想到很快就收到了一封回信。
他不知道,彼時也是宋丹丹第一次收到熱情觀衆的來信。
而宋丹丹想不到的是,就是梁天的妹妹梁歡破壞了她和英達的婚姻。
在服裝廠,梁天度過了自己的青春時光。
28歲那年,他生命的一次轉機來了。
喜劇電影《二子開店》,他在其中飾演了麻稈。
陳佩斯飾演的二子和麻稈是胡同裡長大的好友。
兩個人都待業在家,麻稈于是撺掇二子,跟家裡借錢,承包了一個快要倒閉的小客店。
小人物的飾演,似乎在那一刻一下子打通了梁天的任督二脈。
自己從小是在胡同裡長大的,跟大哥走的根本就不是一條道。
再者說,他這娃娃臉、單眼皮和眯縫眼,天生就是一張演喜劇的臉。
所以在表演中,雖然他不是科班出身,而且也沒有經過任何的培訓,
但是他的表演還是渾然天成,沒有半點生澀的感覺。
梁天曾有過一段婚姻,二人還有一個女兒叫梁小涼。
兩個人是葉京導演撮合的,不過,這段婚姻來得快去得快。
二人離婚後,梁小涼一直跟着母親生活,所以她從小就缺少父愛。
對于一個孩子來說,這種遺憾,一輩子都無法彌補。
梁天也曾說,對女兒非常愧疚。
所以,當女兒考取大學的時候,女兒因為美術系分數沒達标,
梁天就開始托關系,走後門,樓道裡蹲了好幾個小時,差點給人家跪下。
1988年拍攝電影《頑主》時,梁天和孫鳳英相識相戀,随後誕下一子。
關于這個角色,導演米家山原本是讓謝園來演的。
謝園正好沒有檔期,副導演張國立就隻能頂上去了。
《頑主》改編自王朔的同名小說,講述的也是京城裡幾個待業青年的故事。
開拍之後,梁天和葛優兩個人很快就找到了感覺。
畢竟他倆從小都混迹于胡同,對這種人物角色的把控太熟悉了。
這樣一來,反倒給扮演于觀的張國立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電影播出後,梁天這個喜愛耍嘴皮子,長得還非常喜感的形象,就被牢牢定格了。
随後,他從服裝廠調到了北京電影學院下屬的青年電影制片廠工作。
1991年,母親編劇的電影《喜劇明星》裡,他依然保持了這種小人物的風格形象。
随後在情景喜劇《我愛我家》裡,梁天的表演更是發揮到了最好的狀态。
值得一提的是,他參演的這部喜劇,編劇正是他的大哥梁左。
至于導演英達,随後就成了他的妹夫。
《我愛我家》播出後,梁天、葛優還有謝園三個人,被稱為中國的喜劇三劍客。
他們仨還在1994年,組建了一個名為好來西的影視策劃公司。
梁天既是董事長也兼任總經理,葛優和謝園是藝術總監。
公司成立的當年,他們拍攝了電影《天生膽小》。
三個人擔任主演,将小人物的自嘲和插诨打科發揮到了極緻。
這部影片,還獲得了上海大學生電影節的最佳故事片獎。
雖然喜劇演員的帽子越戴越牢,但梁天始終覺得,自己就是一個業餘的演員。
尤其是開始做生意後,演戲更成為他工作之餘的事情。
所以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後開始,人們雖然也能繼續在熒幕上看到梁天,
但要麼是配角,要麼是友情客串。
梁天自己也坦言,自己喜歡演配角,因為主角的擔子太重。
他始終認為自己不具備支撐全局的力量。
所以,葛優葛大爺演電影越來越火。
謝園則回到了學校潛心教學。
梁天自己則一邊做着生意,一邊偶爾客串一下角色。
演員本身就具有局限性,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固定位置。
他自己則樂意演配角,而且還能出彩。
至于說到喜劇,梁天覺得自己是占了形象的便宜。
但是真的深入到喜劇裡面,卻發現喜劇其實是最難的。
既要把觀衆逗笑,還不能太過于生硬。
而且一個優秀的喜劇演員,無論是從基本功還是到生活閱曆等其他方面,
都必須全面出彩才可以。
雖然多年來,出演了各種各樣的角色,但是他最喜歡的還是賈志新這個角色。
梁天認為,在那個角色中,他把自己能夠發揮的長項都發揮出來了。
所以在出演完《我愛我家》之後,他幾乎就再沒有飾演過同類型的角色。
他覺得自己能夠使用的演技都用上了,即便再拍,也不過是在重複之前的形象。
而且随着年齡的增大,他也不再适合飾演這種角色。
何況在梁天的心目中,演戲的位置從來都不是最重要的。
總是在觀衆面前晃來晃去,大家也會厭惡的。
這之後,他也當了一段時間導演。
可惜,作品拍出來效果就一般了。
他的女兒梁小涼長大後,則接棒做了導演。
2013年,梁天還拜了快闆書表演藝術家梁厚民為師。
雖然成了他的關門弟子,不過梁天卻并沒有想着學什麼。
梁天曾經說過,很多老藝術家的晚年過得都不是太好,
他拜師學藝,就是想照顧好老先生的晚年。
轉瞬間,《我愛我家》的播出快三十年了。
當年的喜劇三劍客之一的謝園,去年也因病去世。
梁天自己也表示,當年出演《我愛我家》的時候,文興宇也才五十出頭。
如今的梁天也感歎,自己也到了能養老的年紀了。
不過在花甲之年,梁天又被“忽悠”上了話劇的舞台。
這是他第一次飾演話劇,還沒有排練,他就感到緊張了。
一緊張就會忘詞兒,而且還會出現各種錯誤。
畢竟,飾演的地方是在北京的人藝,這要是演砸了,對不起觀衆的票錢。
《除夕》這部話劇的編劇是吳彤。
吳彤找了梁天半個月,他最終才答應出演。
而且這部話劇,之前是他執導的一部電影《萍水相逢過大年》。
當時的編劇就是吳彤,沒成想時隔多年,又改編成話劇了。
在劇中,梁天飾演一個餐廳的老闆,這倒是跟他現實中的職業相仿。
整整排演了半個月後,梁天終于找到了感覺。
出演完這部話劇之後,梁天開始籌劃一部關于老年題材的喜劇。
他自言這是一件大事情,什麼時候幹出來還不知道。
不過,抱着随遇而安的心态,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文|二十二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