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發了一條關于篆刻的内容,在準備的資料中提到字典,于是,有朋友留言提問:字典先哪個?本來打算回複一下,打開窗口,卻覺得需要說的内容太多,簡單幾句話說不清楚,如圖:
(網友的提問)
關于字典的使用顯然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因為系統學習篆刻必然要接觸複雜的古文字系統,這些文字又一般都記錄在各種專業字典裡,那麼,關于字典這個問題,我們今天就系統整理來介紹一下。
篆刻學習要涉及的字典因為不同的印式要用到不同的文字體系,所以在篆刻需要用到的字典大緻如下圖:
(篆刻會用到的字典)
因為要刻漢白文和漢朱文印,所以會用到《漢印分韻》、《缪篆分韻》、《漢印文字徵》等字典,它們是收錄缪篆的字典;因為要刻元朱文印、唐宋朱文印,所以會用到《說文解字》,因為它是收錄小篆的字典(有一部分人會用《康熙字典》,但建議學篆刻仍以《說文》為佳);因為要刻甲骨文印、金文印以及古玺印式的朱、白文印,因此會用到《甲骨文字典》、《金文編》、《戰國文字編》,因為這些是分類的古文字專業字典。
為了處理疑難字與通假字,我們又需要用到《小篆疑難字字典》和《作篆通假校補》兩本字典。
我們依次分别說一下這些字典,關于版本,我們盡量介紹清楚或用圖片展示:
《說文解字》我們強調過很多遍,學篆刻的第一項篆書功夫,應當就是學《說文解字》。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是我國語言文字學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說解字義、辨識聲讀的文字學著作。共收錄漢字9353個,現代漢語的絕大多數常用字,在《說文解字》裡都可以查到小篆寫法。
(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
吾丘衍在《三十五舉》裡說:“凡習篆,《說文》為根本。能通《說文》,則寫不差。”鄧石如的篆書強大,篆刻最終開宗立派,是因為他的《說文》功夫深,他曾經在半年内手寫20本《說文》送人。被稱為“元朱文三百年來第一人”的陳巨來稱“圓朱文篆法,純宗《說文》。”你看,這些篆刻名家們,他們一無例外,都在《說文解字》上下過笨功夫。
所以,我不僅建議大家手邊一定要備一本《說文解字》,而且建議大家把《說文》真的讀熟,這很關鍵,也很重要。至于《說文解字》的版本,建議用中華書局注音版,這個版本除了一般《說文》的部首檢字法外,還可以用漢語拼音檢索,對于熟悉漢語拼音的朋友,方便得多!
學《說文》的方法也說一說:就是四個字,循序漸進!具體的步驟:1、背熟540部部首(不僅要背會,還要會寫。這個很重要,真的背會後,會發現妙用無窮);2、記2500個常用字;3、記疑難字(包括繁簡字、古今字、異體字、同形字);4、通記。
研習記憶《說文解字》中的每一個漢字,是學篆刻的基礎,但《說文解字》中的小篆字形,卻基本上隻适合元朱文和唐宋朱文印式應用,不适合其他印式。不要用小篆來刻漢白文、朱文印(至少不好處理)。
(陳巨來的元朱文印:大風堂珍藏印)
《缪篆分韻》、《漢印分韻》、《漢印文字徵》以及《秦印文字彙編》前三部字典是同一類字典,它們收錄的漢字,字形都來源于漢印裡的缪篆字形。各字典收集字數不一,相對來說,最後出版的《漢印文字徵》收字最多(《缪篆分韻》收2182字,《漢印分韻》收字1323字,現在市場上能買到的《增訂漢印文字徵》,收2812字)。
(故宮出版社《增訂漢印文字徵》書影)
《漢印文字徵》字序依《說文解字》字序排列,如果前面已經背誦熟悉《說文解字》部首,檢字會相當方便,更何況這部字典後面還附有筆畫檢字表。
使用此類字典,有一個小問題,就是字典中收集的文字的筆畫粗細有朱、白文之分(朱、白文缪篆有時有篆法上的不同,要注意),在使用這些文字時要注意。
(《漢印文字徵》中的文字粗細)
此類字典檢字,查到的字形一般隻适合漢印印式的朱、白文印印式。
(漢印中的缪篆在朱白文中有不同呈現)
第四本《秦印文字彙編》與《漢印文字徵》屬同類字典,隻是其中收錄的字形來自秦印,文字是摹印篆。
(《秦印文字彙編》中的字形)
摹印篆的字形,适合用于秦印印式的練習與創作。它的字形與漢印中的缪篆字形相比,更天真爛漫,字形稍顯狹長:
(秦印中的文字字形)
《甲骨文字典》、《金文編》、《戰國文字編》嚴格意義來說,《甲骨文字典》和《金文編》隻适合于“印外求印”的創作模式,即這兩部字典裡查到的字,沒有固定印式适合它們,雖然文字時代相對更貼近古玺印式創作所用的古玺文字,但還是有不小的差别。但或許正因為沒有固定的印式适合這兩種文字,因此,這兩本字典更适合對“印外求印”鑽研較深的篆刻人,比如學過一段時期趙之謙、吳昌碩、黃牧甫的印風的高段位篆刻愛好者。
甲骨文與金文有不同的文字特性(因為它們本來的載體材料就不同),從這兩部字典裡取得文字素材要格外注意“印化”的問題。
關于這兩部字典的檢索,因為它們全部是以《說文解字》部首順序收字,所以熟悉《說文解字》之後,檢字相對方便,并不麻煩,不再細說。
(《戰國文字編》書影)
我們推薦《戰國文字編》,是因為最合适的《古玺文編》屬收藏級别的圖書,我們現在市場上已經買不到低價的《古玺文編》,但是我們又有刻古玺印式的需要,所以建議大家可以暫時入手《戰國文字編》作為替代品。
《戰國文字編》收錄的是戰國秦文字和六國文字,嚴格意義上,這部字典收錄的字在入印時也格外需要注意“印化”問題,因為它畢竟不像《古玺文編》一樣是從戰國古玺裡集出的玺印文字,它所收集的戰國文字來源于戰國銅器、兵器、貨币、玺印、陶器、石經及壁中古文(對,它也包括一部分玺文)。
(《戰國文字編》的内頁)
《戰國文字編》有它的優勢,就是它分别針對秦、楚、三晉、齊、燕五系文字進行了标注(以A、B、C、D、E标别,注意看圖),這非常有利于在創作古玺式與六國印式的結合,比如我們刻三晉小玺印式的印,就找三晉系文字來使用,更合于印式。
(一方三晉玺和一方楚玺)
《小篆疑難字字典》、《作篆通假校補》這兩部字典屬于補充資料型的字典。
《小篆疑難字字典》解決的是疑難字問題,即我們上面提到的四種疑難問題:
1、繁簡字。比如“雲”與“雲”在小篆中是兩個字,“豐”與“豐”也是兩個不同的字,它們有不同的篆法,要注意辨析;2、古今字。比如“趾”字的小篆與“止”相同,又比如“佐”字的小篆與“左”相同。古今字用同一個篆法;3、異體字。因為古人造字方法的不同,造成同樣的字,有不同的寫法,比如“歌”與“謌”,在小篆裡寫法不同,但其實是一個字;又比如“雞”與“鶏”,篆法不同,其實指的也是一個字;4、同形字。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漢字具有相同的形體,但讀音和意義完全不同的字,叫同形字。比如“術”與“術”,再比如“蟲”與“蟲”(“蟲”的寫法在小篆裡本指蛇)。
(《作篆通假校補》書影)
《作篆通假校補》解決的是通假字的問題。我們在篆刻創作時,經常會有一些字在《說文解字》等各種字典裡查不到,這時,就需要用它的通假字替代,比如“汐”,篆作“夕”,“洲”篆作“州”。《作篆通假校補》解決的是此類問題。
另外,本文所列字典系各種專業字典,沒有提及一些綜合性篆刻字典,比如《篆刻大字典》等,這些字典除了彙總專業字典所錄字外,還收錄了明清印人們作品中的篆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