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子線總是在出水的時候打結

子線總是在出水的時候打結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1 12:15:24

子線總是在出水的時候打結(并不全是鉛墜的鍋)1

子線打結,是實戰中很常見,但是也堪稱最頭疼的現象,不解開吧,确實影響魚口效果,解開吧,浪費時間不說,還容易傷線,但是要說一剪子剪斷,不說浪費,再次将魚線綁在八字環上也是個頭疼的事。

大多數情況,出現子線打結,我們都會将鍋放在鉛墜上,比如鉛墜沒有裹好,所以重心不穩,鉛墜沒有修邊,所以重心不穩,鉛墜和浮漂的間距有問題,釣組重心不穩,所以鉛墜打着轉,導緻子線纏繞,反正子線隻要纏繞,那多半都是鉛墜的鍋;

而實際情況并不是如此,雖說鉛墜的重心不穩、和漂座的間距以及子線的長度不同,都是導緻子線打結的第一誘因,但是要真的從根源來追溯,子線打結的常見根源性原因,往往是細節不到位導緻的,那麼除開鉛墜的鍋,還有哪些細節,是罪魁禍首呢?

子線總是在出水的時候打結(并不全是鉛墜的鍋)2

一、子線過軟且沒有記憶性

我們在挑選子線的時候,為了保證信号的靈敏度,會盡可能選擇柔軟度上佳的子線,因為子線越軟,當子線受力繃緊時,訊号的損失越小,反饋到漂訊上,就越真實;

除此之外,較軟的子線,在實戰時,從略彎曲到緊繃,也能将中鈎魚瞬間的爆發力,适當的卸掉一部分,對線組的保護作用,也很是不錯的,但是,除了要考慮子線的柔韌度,子線的記憶性,也不能忽略;

所謂子線的記憶性,也就是子線受外力,被拉扯延伸、繃緊後,會在外力作用下發生延長現象,優質的魚線,會在失去外力拉拽後,慢慢的恢複到原來的長度,這是石油制品的特性;

但是,有些魚線,會因為工藝原因,恢複時間很久,甚至會造成結構損傷,導緻不恢複,在黑坑中比較常見,50厘米的子線,釣一場魚下來,子線變成了60~70厘米,基本上沒有辦法二次使用;

而在實戰中,被外力拉扯延長的子線,彈性很小,雙股子線因為線距不同,一旦鉛墜打轉,就會導緻雙股子線纏繞,但是因為沒有彈性或者彈性很小,無法分開,這就會導緻子線打結;

處理建議:在挑選子線時,我們可以在争取賣家的同意,取一段30~40厘米的子線,找兩根筷子,分别固定在筷子中間,緩而勻速的讓筷子反向用力,将其拉扯延展2~3厘米停止,如果能在5~15分鐘内恢複,就說明魚線的柔軟性、記憶性(也稱為延展性、恢複性)就很過關,如果沒有延展就斷裂,亦或者延展了,等到15分鐘後都沒有恢複,那就說明魚線的記憶性不好,當然,魚線的記憶性不好,并不代表魚線的質量不好,隻是這種魚線不太适合黑坑、競技比賽等情況,但是不妨礙野釣使用,隻是子線過短,或者鈎距較近,容易導緻打結;

子線總是在出水的時候打結(并不全是鉛墜的鍋)3

二、綁鈎時子線從鈎柄外側通過

關于這一點,其實很多釣友是不以為然的,因為我們在綁線時,往往會強調,線頭和線尾,一定要從鈎柄内側走,也就是所謂的内走線,而之所以再三強調,是認為外走線,也就是鈎柄壓着線尾,這樣會導緻傷線;

實際上在實戰中也确實如此,因為鈎尖比較輕,魚在吸食鈎餌時,必然是比較輕質的鈎尖朝上、先入魚唇,不管是刺魚,還是因鈎餌吸入太深,拖動線組,第一個受力的,也必然是鈎柄,如果線尾壓住鈎柄,鈎柄和線尾是不接觸的,所以也不存在傷線的說法;

但是如果線尾在鈎柄的外側,一旦鈎柄受力,鈎柄必然會撐住線尾,如果反複拉扯,那相接處,肯定會磨損。

其實另一個原因,卻是線尾在鈎柄外側時,因為線尾和鈎柄相交的部位壓緊,一旦鉛墜開始打轉,那必然會甩動雙股子線帶動鈎餌旋轉,因為線尾和鈎柄壓緊,導緻受力不均,從而導緻雙股子線打結,而且子線越長,越容易出現打結現象;

處理建議:在将子線放置在子線闆、子線盒,以及将子線固定在八字環時,務必多看一眼,線尾、線頭,是否壓在内測,如果是,正常挂八字環、上餌即可,但如果壓在外側了,那可以輕輕的掐住線圈,然後将線尾拉拽到鈎柄内側,這樣既能避免傷線,也能避免子線打結,但是切忌用指甲掐的太用力;

子線總是在出水的時候打結(并不全是鉛墜的鍋)4

三、抛竿姿勢不正确

很多新手在抛竿時,并不喜歡蕩竿,而是喜歡一手抓住鉛墜,略往回拉,然後将竿稍繃彎,利用竿稍的彈性,将鈎餌、鉛墜直接彈出去,當然,在風大的時候,不少老鳥也喜歡這樣操作;

因為鉛墜的重心、重量的原因,在竿稍恢複的瞬間,會先将鉛墜彈出,然後鉛墜帶着鈎餌,而在鉛墜拉緊鈎餌之前,雙股子線僅僅是受到鈎餌向下的拉力,一旦鉛墜繃緊子線、鈎餌時,因為鈎餌上下距離不一,因此受到的拉拽力度不一,在力的作用下,子線距離越長,子線打結的概率越大;順便提一下,這種姿勢将鈎餌彈出,很容易導緻餌料提前脫落;

在實戰中,是非常忌諱這樣操作的,一方面,害怕鈎餌提前脫落,另一方面,也擔心子線打結,但是最害怕的,則是杆身太硬,來不及松手,魚鈎直接挂在手掌上,這也是很常見的事故了;

處理建議:近蕩遠抛,大風走水彈為主,這是我們抛竿的三個準則,之所以在大風、走水時建議以彈為主,是因為風力大,鈎餌在空中受到較為勻稱的力度,就算依然是鉛墜先飛,然後拉緊鈎餌,但是在大風的環境下,雙股子線打結的概率會比較低;但是在平時,較勁的釣距,建議以蕩竿為主,而在較遠的釣距,建議以甩動鈎餌,利用離心力将鈎餌甩出去之後,在順勢将長竿延出去,控制鈎餌落點即可,這樣能有效避免雙股子線打結;

子線總是在出水的時候打結(并不全是鉛墜的鍋)5

四、合理的子線長度和鈎距,以及餌團的體積

子線的長度,到底多長才合适,這個争議非常大,但是結論迄今為止并沒有标準的定論;因為魚情多半且複雜,雖然我們經常說,想要抓快口且打靈,那短子線一定優于長子線;

如果我們想要守實口、過濾假口、虛口,打行程、打截口,那必然是較長的子線更占優勢;但是,畢竟子線有雙股,而不管是等長,亦或者長短不一,不管是落水,還是在半空中,必然會因為受力不均,以及鉛墜打轉,帶動子線纏繞;

而且子線越長,纏繞越明顯,打結的概率就越大,尤其是在提竿、揚竿,如果力度過大,帶動鉛墜提升、打轉的速度過大、過快,都會導緻子線打結概率增加,那麼這個時候,如果沒有辦法改變子線長度,那麼就要從餌團的大小、鈎距上,多注意一下;

适當的鈎距,不僅可以增加誘魚效果,并且能有效減少子線打結的概率

一般情況下,我們釣小魚時,建議鈎距放到1~1.5厘米左右,最多不超過2.5厘米,一方面,是因為小體型魚的魚唇,最多能張開的幅度也就這麼大,這個雙鈎間距,能保證魚鈎附餌時,魚能順利吸食鈎餌,而不至于雙鈎吸入一條魚的唇内;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釣小魚用的餌團、比重比較輕質,在體積、重量相等的情況下,不會因為餌團的重量差,導緻雙股子線纏繞;而我們在釣大魚時,往往使用較長的子線,對折後35~50厘米,甚至更長;

鈎距則放在3.5~5.5厘米,這是因為,這種雙鈎的鈎距落差,大魚在吸食鈎餌時,兩條魚能有效的錯開進食的魚鈎,能有效的增加魚進食的概率;

而另一方面,因為我們釣大魚時,餌團比重、體積比較大,鉛墜的影響比較小,這樣将鈎餌蕩出去的時候,鉛墜的打轉,可能會因為鈎距的原因,就算纏繞,也不會很快打開,而不至于纏繞;

但是,在實戰中,并不代表這個鈎距是最佳的,餌料的比重不同,浮漂的吃鉛不同,甚至魚群所在魚層不同,都會導緻鈎餌在落水、出水的瞬間,可能纏繞,可能打結;

子線總是在出水的時候打結(并不全是鉛墜的鍋)6

均勻、相同的餌團體積,是最簡單避免打結的技巧

當雙鈎的餌團,大小相同、比重相同、體積相同時,不管是鈎餌落水,還是在空中未落水時,都會因為和鉛墜之間受力相等,在不受外力影響的時候,理論上運動軌迹是一樣,所以自然不出出現纏繞、打結;

反之,如果上下鈎餌團大小不一、體積不一,那必然會因為受力不等,導緻運動軌迹重疊、交叉,纏繞就是必然的,而會不會打結,那就真得不好說了。

處理建議:很多釣友在實戰前的準備,對子線的長度,僅僅留存在或長、或短的認知,而鈎距則是人雲亦雲,在上餌時,能讓餌團勻稱、光滑就算不錯了,大小相等,其實并不在考慮範圍之内;從表象上看,這些沒有标準的細節,似乎也不是那麼重要,但是,不注意,或者不重視,雙股子線纏繞、打結,那就會變成常态;根據自己用漂、用餌、用鈎的習慣,大緻歸納、整理一下,那麼用不了多久,就能整理出适應自己的子線長度、浮漂長度、餌團體積及比重。

子線總是在出水的時候打結(并不全是鉛墜的鍋)7

總結:

風起于青萍之末 浪成于微瀾之間,如果完全不在于漁獲,僅僅是為了享受釣魚的過程,那細節之類的并無所謂;而有些釣魚的細節則不然,可能對漁獲的影響不直接,但是很幹擾人的情緒和心情,最終會導緻漁獲的最終數量,而我們隻要注重細節,盡量避免上述誘因,就算不能徹底避免,但是出現子線打結的概率,也必然大大減少。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