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是個暖冬,最近市場環境也跟上海的冬天一樣,不再那麼冷了,成交量近期上了萬億大關,即便最近普跌,也依然維持9000億左右。
于是很多小夥伴都在憧憬着接下來一兩年的吃肉行情,聊多了發現,有不少認識的朋友,原來在主觀私募任職的,都投奔了量化私募,大的小的公司都有,甚至有些主觀機構,在投資上也有些融合量化的變化。
不可否認,即便經曆過去這兩年市場整體調整,量化的市場份額占比依然在逐漸提升,而且從成熟市場看,這可能将會是一個長期的大趨勢。
因為大家都能看到,相較于一些偏粗犷的主觀投資,量化投資是一種顆粒度更細、更加科學的投資方法。
從策略構建,到交易執行,風控約束,不管是對海量數據進行訓練處理,去獲得更加有效的alpha,還是會使用算法交易,提高交易執行效率,減少交易成本,還是使用風險模型,管理組合風險暴露,量化确實讓投資這件事變的更加科學,更加精細。
反觀很多主觀機構,在交易和風控上面,做法依然原始,粗犷,很多主觀還都是人工下單,人工風控,甚至大部分風控都是擺設,更不要說投資策略有多精細。
雖然主觀在策略上看起來更好理解,但是經過這兩年淘汰,目前各大渠道還願意賣的主觀管理人,已經寥寥無幾,無非就曉峰,仁橋,丘棟榮這些(老私基過去沒捧幾個,沒想到命中率都還挺高)。
而反觀各大量化大廠,即便有些管理人做的不夠好,也不至于差到像有些主觀一樣,動不動長期沒超額,甚至一年跑輸市場20%多。這裡面曾經老私基diss的很多主觀管理人,大都赫然在列。
過去這麼多年,讓客戶傷筋動骨的産品,幾乎都是主觀,所以原來有些渠道比較重度押寶主觀的,現在也開始慢慢往量化傾斜。
所以老私基覺得,随着大家對量化認知度的不斷提升,量化的市場份額會漸進增加。
而這個份額漸進式的改變,并非完全由渠道推動,或許更多是由管理人自我叠代和客戶選擇觀的變化所帶來。
因為量化能處理海量數據,在信息處理,交易優化,風控管理方面,都有着明顯優勢,主觀投資在深度研究上,完全可以借力量化。
優秀管理人不會給自己在投資上設限,會取長補短,自我叠代,所以主觀完全可以借助量化投資優化投資流程,比如使用算法交易、風控模型等等,而且目前看已有主觀管理人在做這樣的事情。
當然,自我優化,甚至說自我革命太難了,因為這樣做,意味着你要徹底走出過去熟悉的舒适區,去擁抱你所未知的甚至和自己現有投資理念相悖的事物。
我看到的大部分主觀能接受的革命尺度,就是使用算法交易和風控模型,投資策略上,還沒有看到真的敢徹底革命的。
畢竟變投資策略是一件非常忌諱的事情。
原來投資理念是價值投資,長期持有,看好一個公司能持有三五年,你現在重頭開始改做量化,還都是價量策略,賺為市場提供流動性的錢。
這樣做意味着過去業績沒有參考意義,意味着重新開始。
而對于公司而言,增加投資策略又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推一個新基金經理就行,所以我們發現大部分大體量公司,基本都是平台型私募,都是多基金經理,很少一個策略單打獨鬥。
但是對于主觀基金經理個人而言,很難自我革命,大家都是一路自信過來的,敢否定自己策略的太難了,所以幾乎都是一路走到黑,即使刀山火海,他也笃定。
畢竟就是通過過去方法論賺到錢的,都有路徑依賴。而且轉型,往往也都是九死一生,何況這轉型門檻非常高,所以老私基以前說大量多頭終将死去并非唬人。
主觀投資現在就是産能過剩,一定會有一批批沒有戰勝市場能力的機構倒掉,即便規模很大,依然要承受毒打。
至于客戶的選擇觀現在也在改變,經過一輪輪美好幻想破滅毒打,買多頭的成熟客戶會更傾向買實實在在的确定性超額,而不是再花錢聽故事。
老私基前段時間跟一個客戶聊,客戶就說,我就問你,你有信心接下來維持15%超額不?如果有信心就行,我其他不用了解。
你看,成熟客戶的投資觀,就是這麼樸實無華、簡單粗暴。
所以總的來說,對于各家管理人,特别是做主觀的,一定要居安思危,不斷精進,嚴格控制風險,優化投資策略和投資流程,把戰勝市場實實在在地做出來,隻有這樣才能行穩緻遠。
而對于投資者而言,雖然量化是大趨勢,雖然已經有部分主觀在使用算法交易和風控模型優化投資組合,但是也不要相信一個做主觀的基金經理,能馬上轉型成功并做好量化策略,所有的一切需要時間驗證,至少目前是沒有看到非常成功的案例。
而對于選基,方法論很簡單,但執行很難,起碼客官們不要再追求那種動不動業績嚴重異于同業的妖精産品,反常就躲遠點,能躺赢,幹嘛站起來瞎折騰虧錢?
你說是不?
-END-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