錘字句
會引用
用修辭
定首尾
會布局
精挑選
搜素材
巧立意
一、巧立意又稱“太陽式立意”,指圍繞作文題,發散思維,為作文題賦予多種意義。
例:車中人
指引導學生圍繞立意思索,在經驗中搜集學生比較熟悉的素材。
例:車中人
公交車目睹扒手扒竊
火車上遇到有趣的旅伴
公交車上的讓座
……
三、精挑選即:在搜集的素材中結合學生經驗和題目要求,綜合考慮,選擇最合适的寫作素材。
例:車中人
學生比較熟悉的是公交車,因此可以選擇“公交車遭遇扒手”這一素材。
指:打好作文框架,分布好寫作詳略。
以列作文提綱為主。
例:車中人
略寫:扒手扒竊的過程(動作迅速、手法熟練)
詳寫:看到這一過程後,人們的表現,以及“我”自己的心理活動
五、定首尾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同樣的,好的作文開頭也可以讓人眼前一亮;好的結尾可以起到點題、首尾呼應、升華主旨等作用。
因此,在打好框架後,再為作文定好首尾,那麼作文這棟“建築”就有了框架和大門。
例:
開頭:自從上了初中,我每天的生活變成了學校、家裡的兩點一線,公交車成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除了在學校和家裡,我成了一個車中人。
結尾:我站在路邊怅然若失。公交車從我眼前默默地駛過,承載了扒手的不軌,看客的自私,和我的沉默。車中人,到底是被車護送着,還是被車拷問着。
作文的框架和首尾都确定好後,便要在作文的語言表現力上尋求突破。
通常通過運用修辭來達到提高語言表現力的目的。如:比喻、拟人、排比……
例:路上的紅燈亮了。
拟人:路口的紅燈好像在向人們控訴着什麼,警示着什麼。
七、會引用引用名言主要有以下幾個作用:
1、可以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2、可以用來過渡和轉折;
3、可以使文章更有文藝氣息,加深讀者的印象。
例: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劉備
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它為我,也為你。——約翰·唐恩
八、錘字句字句是文章的磚瓦,框架打得再好,磚瓦卻粗制濫造,文章總是大打折扣。在錘字句的過程中,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要避免:
1、重複啰嗦
2、詞語搭配不當
3、前後順序颠倒
4、句法問題(句子主謂賓結構錯亂)
自從上了初中,我每天的生活變成了學校、家裡的兩點一線,公交車成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除了在學校和家裡,我成了一個車中人。
上個月的一天,放學後,我同往常一樣,背着書包在路邊等回家的公交車。遠遠地,車來了。我随着人流上了車。刷完卡,我在過道上找了個拉手站着。
人很多,正是人們放學和下班的時間。我已經習慣了這每天必經的擁擠,隻是塞着耳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過了不不久,還沒到站呢,突然感覺身後有人在往後門擠,把我的書包都擠到了一邊。
我忍不住回頭望了一眼,卻看到了不該看到的一幕:一個男人正把手伸到一位女士的背包下。我屏住了呼吸,迅速地環顧了一下周圍,發現有另一位中年男人也在看着這一幕。那小偷動作熟練,看得出來已經得手很多次了。
隻看到他用手在背包底下劃拉了一下,那位女士背包裡的手機和錢包就都被他接在了手裡。他迅速地塞到褲袋裡,挪了幾步,到後門準備下車。那低着頭的樣子跟身邊的人沒什麼兩樣。我默默地轉過頭,心卻在撲通撲通地跳着,一下子想到很多。
我想到了小學時誦讀的古今賢文:“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又想到了媽媽還在家裡等我平平安安地回家吃飯。我想到了老師曾經講到的大學生舍身救孩子的故事,又想到了古人常說的明哲保身。我想到了約翰·唐恩的詩“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它為我,也為你”,又想到了許多扶老人卻被訛騙的新聞。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車快要到站了,那位被扒竊的阿姨還在望着窗外,絲毫沒意識到自己的身邊有什麼異樣。那位扒手若無其事地在後門口站着,似乎十分笃定沒有人看到他的行徑——也許是十分笃定沒有人會告發他。是的,沒有人。我扭頭悄悄看了一眼那位和我一起目睹這幕偷竊的大叔,隻見他已經在座位上低下頭,玩起手機來了。
到站前的最後一個紅綠燈前,公交車停了下來——紅燈亮了。那明晃晃的紅燈似乎在控訴着什麼,警示着什麼,我低下頭,不敢直視。車很快又重新開動了。到站了,小偷下了車,迅速地消失在人海。
我站在路邊怅然若失。公交車從我眼前默默地駛過,承載了扒手的不軌,看客的自私,和我的沉默。車中人,到底是被車護送着,還是被車拷問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