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滕州市墨子故裡博物館館長李存建在村内發現一塊清朝團練首領李樸(号戒繁先生)撰文、同治四年的石碑,曾立于墨子誕生地“一步兩井”之側,記述了鹹豐十一年皖匪亂滕時,數萬難民靠飲用“一步兩井”水源,安度匪患的事記。
參閱清朝議大夫、翰林院編修、甲午科山西正考官、湖南貴州道監察禦史、宣化府知府高熙喆撰寫的《诰封武德騎尉例授修職郎議叙訓道附貢生屏山李君墓表》和貢生王建杓撰寫的《戒繁先生傳》,簡述“一步兩井”與皖匪亂滕的故事梗概如下:
清朝鹹豐十一年(1861年)三月,皖匪過境滕縣,“四鄉燒殺甚慘”,“木石村東南一面皆賊巢”,李樸率衆“築狐骀山寨為進攻退守計”;當時“一步兩井”之水“難民賴以飲者數萬人”,且“人來水漲,取之不盡”,被稱為“養衆之井”。一月後,李樸“率衆抵敵,奪牛馬軍甫,疊獲全勝”,“匪退民歸、人去水落”,于是各村募資修井,立石永志。
據悉,皖匪,别稱撚軍,是一個活躍在長江以北皖、蘇、魯、豫四省部分地區的反清農民武裝勢力,與太平天國同時期。“撚”是淮北方言,意思是“一股一夥”,撚軍起源于“撚子”,最初安徽、河南一帶有遊民捏紙,将油脂點燃,燒油撚紙用來作法,于節日時聚衆表演,為人驅除疾病、災難以牟利。後來,則恐吓取财、勒索而實與盜賊無異,清朝官方稱之為撚匪。撚軍起義戰争(1853年——1868年),曆時15年,波及皖、魯、豫、蘇、陝等10個省區,殲滅清軍及地方團練十萬餘人,給清朝統治以沉重打擊,但也給北方的老百姓帶來了深重災難,也是滕縣人民死亡3974人的巨大匪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