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古代攻城前為什麼單打獨鬥士兵

古代攻城前為什麼單打獨鬥士兵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30 13:26:23

古代攻城前為什麼單打獨鬥士兵?史書把長期駐守邊疆士兵稱之為戍卒漢唐時期,戍卒數量有多少呢?曆史記載不完備,公元前後,漢朝軍隊西進抗擊匈奴,打通河西走廊,建立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大批兵卒将官湧入西北,僅漢武帝時期在河套、河西戍卒就有60萬人之多兩漢的約四百年時間裡,奉朝廷之命守邊的戍卒遍及西北各地,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古代攻城前為什麼單打獨鬥士兵?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古代攻城前為什麼單打獨鬥士兵(為什麼漢唐戍守邊疆的兵卒再難回到中原家鄉)1

古代攻城前為什麼單打獨鬥士兵

史書把長期駐守邊疆士兵稱之為戍卒。漢唐時期,戍卒數量有多少呢?曆史記載不完備,公元前後,漢朝軍隊西進抗擊匈奴,打通河西走廊,建立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大批兵卒将官湧入西北,僅漢武帝時期在河套、河西戍卒就有60萬人之多。兩漢的約四百年時間裡,奉朝廷之命守邊的戍卒遍及西北各地。

為什麼說,戍守邊疆的兵卒再難回到中原家鄉?他們千裡之外守衛邊疆,應該是國家的功臣,但他們的命運卻十分悲慘,實際上他們中間的絕大部分人是不能随便返回中原故土,往往被超期滞留邊疆,最後在改朝換代之後,屯田的兵卒往往被抛棄在偏僻的邊疆,返回中原已無可能,就地生存成為他們的唯一選擇。

當發生大規模戰事的時候,戍守邊疆的兵卒有多催悲、多壯烈?唐朝北庭節度使李元忠、安西節度使郭昕率領唐朝戍卒軍堅守西北邊疆。唐朝後期安史之亂爆發,叛軍聲勢浩大,唐朝統治岌岌可危,已經無暇經略西北邊疆。貞元年間,西北重鎮北庭、安西相繼被遊牧民族攻陷,駐守唐軍被打散,大批戍卒在戰火和艱險的荒漠戈壁命斷邊陲,隻有有個别兵卒在西北多年飄零之後,僥幸從邊疆返逃回家鄉時已年近垂老。

唐朝詩人張喬詩作《河湟舊卒》,詠歎一位早年戍守邊疆的白發老兵,輾轉返鄉後追憶自己從少年戍邊到頭發白了才回到家鄉的往事(河湟在今青海一帶):

少年随将讨河湟,頭白時清返故鄉。十萬漢軍零落盡,獨吹邊曲向殘陽。

可以說,當他們多數人踏上戍邊之旅的時刻,個人一生的命運将徹底改變,再無緣看到家鄉熟悉的莊稼地,再無法給年邁的高堂養老送終,對于從小接受儒家文化熏陶的中原農民子弟,這是他們生際莫大的悲哀。但我們翻遍史料,在曆朝邊疆戍卒征召中,沒有發現邊疆戍卒成建制從邊疆逃跑回鄉的記載,足以證明中原農民履行國家職責、勇于擔當的勇氣。

兵卒的勇氣是從哪裡來的呢?他們都是普通的農家子弟,中國古代 “忠孝”觀念在社會群體本位發揮作用,忠孝自然結合,結果是百姓對家庭的“孝”轉化為對國家的忠,這樣就使得百姓心甘情願地去為國盡忠,達到舉國上下一起承擔起社會的責任的崇高目的,體現出中華文化中最有價值的内容。他們淳樸地移孝作忠,猶如孝順生身父母般的侍奉國家,顯得那麼高尚、那麼可敬可愛。

這個特殊人群大多數最後的歸宿是成為生活在西北的永久移民,西北成為他們的新家園,和邊疆各民族共同生活。戍卒成為西北普通的封建編戶,他們的子孫已經完全從事生計性的經濟活動,或軍或民,都以西北邊疆百姓的身份被課以當地官府的賦役。他們的個體身份在融入邊疆社會的同時,不自覺地完成曆史上漢人拓展疆土和西北邊疆民族融合的曆程。成千上萬的戍卒一生隻為邊疆奉獻,他們的子孫後代更是世代紮根西北,因為有了他們,邊疆與内地已經血脈相連,西北與中原已經血緣相親,國家才能領土完整,民族團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