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創作挑戰賽#
我之前寫過很多文章不斷強調了缺乏身體活動,缺乏主動運動的同時又吃得太精緻,總熱量攝取太多,導緻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抵抗,屬于量變,等量變到了質變以後就會誘發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壓,高脂血症等一系列慢性疾病,甚至也包括癌症,阿爾茨海默病,也就是老年癡呆等病。
我們要減少吃精緻的碳水化合物,盡量吃純天然的食物,例如原始的根莖,比如紅薯,紫薯,玉米,土豆,全谷物,全麥,糙米,藜麥,荞麥等。還有蔬果堅果豆類,這些屬于複雜的碳水化合物。還要盡量少吃遊離糖,精加工的食物。與此同時,對于飽和脂肪酸,我們可以适量吃,但别過量,尤其是當你活動量很少的時候。
記得我小時候,家裡很少能吃肉,炒菜也沒有油,大部分是炖菜。吃的油很少。那時候最開心的就是能吃一些媽媽做的油渣,也就是肥豬肉榨油剩下的肉渣渣。如果能吃上一口紅燒肉,簡直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但是有可能一個月才吃一次。把肥豬肉收集起來,煉成豬油炒菜,可真香呀!但由于總的熱量并不超标,這些飽和脂肪酸比例也很小。
50年前得糖尿病的人還不到1%,心血管疾病,肥胖,高脂血症的人也很少。那時候人們的活動量都挺大的,上下學都是走路,上班也是走路。而現代人,出門買個雜志都要開車了,整個身體的活動量減少了三分之二以上。現在糖尿病超過了10%。
而吃的可以用錦衣玉食來形容。以前過年過節才有一點點肉吃一頓餃子,現在随時都能吃餃子,想吃什麼都有什麼。在總熱量攝入超标的狀态下,此時如果再吃更多的紅肉更多的豬油飽和脂肪酸,肯定是對身體有不好的影響。像以前的駱駝祥子那樣的人,每天拉車要跑至少八個小時,每頓吃三碗飯也不會得糖尿病。
所謂的吃動平衡。如果你的活動量大運動量大,适當多吃一些脂肪和碳水對健康的影響也并不是那麼嚴重。所以說到營養和疾病的關系,第一是要看活動量是多少,再做飲食的安排。很多人問我如何進行營養配餐,我第一件事就是問他,你的活動量有多大,确定好你的身體活動量運動量才能夠進行飲食指導。你要是不動就别吃那麼多。
除了和碳水和脂肪糾結之外,在對動脈粥樣硬化和心髒病的影響方面,現代人的生活方式的其他特點,與我們的祖先不同。其中之一就是鹽攝入過度。大多數采集狩獵者能從肉中得到足夠的鹽,大約每天1到2克。如果他們不是生活在海洋附近的話,就沒有什麼其他自然的來源獲得這種礦物質了,而如今我們的飲食中出現了鹽過剩,我們用鹽來保存食物,并且鹽的味道可以提鮮。很多人,每天攝入超過三克到五克鹽,這還是很少的,也是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五克鹽之内的範圍。而在我們國家平均每天要吃十克鹽甚至更多。多餘的鹽分都會送達到血液中,并把水分從身體的其他部分抽出來,就像氣球中的空氣增加會升高壓力一樣,血管循環系統中的水分增加,也會導緻動脈血壓升高。
慢性的高血壓會增加對心髒和動脈壁的壓力産生損傷,随後導緻炎症。炎症又導緻各種斑塊的形成。慢性情緒不良的情緒,激動,愛發火生氣,也與血壓升高具有相似的作用。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吃過度加工的食物提供的膳食纖維太少,比如甜糕點,點心,面包這些替代主食。
之前我們的祖先,每天能吃大量的膳食纖維,會加速腸道的蠕動速度,減少吸收飽和脂肪,從而使低密度脂蛋白保持在低水平。現在我們攝入膳食纖維太少,蔬菜水果豆制品全谷物吃得都不夠,現代人還喝酒,抽煙都會生高血壓,損害肝髒,導緻肝髒不能發揮正常的調節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作用,尤其是降低了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吸入的香煙中的毒素,也會使動脈壁發生炎症,刺激斑塊形成。
坦桑尼亞的某些原始部落至今還保持采集狩獵習慣,盡管他們也吃很多肉,但由于身體活動量大,每天奔跑狩獵十公裡左右,吃的都是原始食材。即便到了70歲,也很少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也就是現代攜帶的依舊是石器時代的基因,不适應富足的錦衣玉食衣食無憂的生活。不用通過奔跑狩獵采集食物而生存。基因和環境的失配導緻了各種疾病。
科學家收集了很多關于狩獵采集者的數據,他們年齡在增長,但心髒病,心血管疾病發病的風險卻依舊很低。因為他們從事的體力活動多,而且吃的是自然健康的飲食。盡管狩獵采集者的飲食中會有大量的肉類,同時,他們也會吃大量的植物,堅果,根莖類,攝入很大量的膳食纖維,比現代人要多幾倍。但是在他們體内檢測到的膽固醇水平,遠比現在工業化時代的人要低很多。也很少有糖尿病心髒病發生。在老年個體中,這些數據也極其有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心髒病發作,心血管疾病和腦中風主要源于進化失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農業生産以後,特别是工業化以後的精加工飲食,加上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相結合而造成的。
所以當你在享受高熱量的美食的時候,如果你同時也增加了身體的活動量和運動水平,各種慢性疾病的發病風險就會降低。但如果光吃不練,肯定是不行的。
奧運會八金得主菲爾普斯,每天吃的熱量超過10,000千卡,每天要吃八個雞蛋,還有他也喜歡吃薯條,漢堡披薩這些高熱量的食物。但因為他消耗的熱量也很高,幾乎二者是相等的,每天訓練遊泳消耗的熱量也要達到10,000千卡,這就做到了吃動平衡。普通人要是每天吃八個雞蛋,肯定存在很大的健康風險。
菲爾普斯食譜雖然能為他的身體提供足夠熱量,但“從健康角度看,如果他長期這麼吃,可能不得不去看心髒病專家”。為了長久維持更好的健康狀況,專家建議攝入更多蔬果和全麥面包,避免飲食失衡。
美國營養運動學家 Jeff Kotterman 就說,菲爾普斯的飲食絕不适合普通人。
與食量相匹配的是他的運動量。菲爾普斯一年365天每天都訓練,全年無休,包括聖誕假期。巅峰時期,他每天訓練兩次,總時長約為5-6小時,一周要遊80000米。上岸後,他還會配上力量訓練,比如負重引體,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
他的體脂率低于8%,肌肉密度極大,“菲爾普斯坐在辦公桌前消耗的熱量比許多人走路消耗的熱量還大”,訓練時他每小時可能燃燒1000卡路裡,而普通人運動一小時消耗的卡路裡數約為240卡左右。因此盲目模仿絕不可行。
但是,運動員也存在一個風險,就是退役以後運動量減少了,但是胃口一直很大,不能夠相應的減少食物的攝入。就會變得很胖。很多退役運動員體重甚至比之前翻了一倍。要做到吃動平衡,對于普通人來說,真的是挺難的,因為你費半天勁跑了10公裡,氣喘籲籲,渾身大汗,實際消耗的熱量也就四五百千卡。吃半碗馬蘭拉面就比這個熱量還高。
所以說,在每天主動運動半小時到一小時,心率要達到最佳有氧心率180減年齡正負10的基礎上(比如你40歲,你運動心率最佳就是130到150),必須要控制飲食,不能有吃撐吃飽的感覺,你有了這個感覺,就已經吃多了。七分飽剛剛好,有點餓正合适。
《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0》顯示,我國有3.3億多心血管疾病患者,已經成為奪走國人性命的第一因素。而且腦梗死在農村地區的發病率越來越高,比城市占比還高。多年前的糖尿病,心髒病,心血管疾病,中風都被歸于富貴病。現在農村的富貴病比城市比例還高。就是體力勞動急劇下降,夥食越來越好,抽煙喝酒等不良生活習慣導緻。是“失配”的最佳佐證。
為什麼現在農村地區出現腦梗死的人變多了?
一,體力勞動減少,不進行主動運動,肥胖,刷手機。
現代化農耕,收割、撒藥、撒化肥,插秧播種收割,都有機器幫忙,人們隻要坐在機器上操作即可,一個人可以搞定很大一片農田。不運動,頂多晚上遛彎,消耗熱量少,心率不夠,分解的都是糖原,即便消耗幾克脂肪,吃幾口油膩大肉飯菜就回來了。飲食不控制,腹部肥肉越來越多,肥胖。閑下來就刷手機。
二,飲食高熱量,經常酗酒、食鹽過多。
農民錢多了,就開始大魚大肉,吃太鹹,油炸食品,内髒吃太多,炒菜油太多。主食吃太多。腌鹹菜,吃臘肉。喝酒抽煙。
三,對疾病一無所知,檢出率低,知道了也不知道如何防治。
由于身體活動減少,而吃的熱量又增加,造成胰島素抵抗,在腦梗死的前期是糖尿病,高血壓,高尿酸血症等慢性疾病,農村地區有一大半人根本就不知道。對肥胖也不重視,認為是富态,即便有體檢報告也不知道如何調整生活習慣。認知水平低,講道理也不聽。沒有往長遠看的意識。不具備延遲滿足的能力。你讓他少吃點肉,多去運動,他說,好不容易能吃肉,今朝有酒今朝醉,隻圖眼前的舒服痛快,而不考慮以後的健康風險。整體的文化水平低,即便看到了科普宣傳也不放在心上,不會重視。比如高血壓,有的人沒有症狀,即便檢查出來了,也不去治療,覺得自己也沒有關系,其實長期的高血壓對内髒和血管的傷害太大了。醫療條件跟不上,沒有過硬的醫院,又懶得往城裡跑。有慢性病,拖久了就容易腦梗死,中風緻殘緻死。
很多人即便發現了各種慢性疾病,血管斑塊,由于金錢限制也無力去治療,醫療保險并沒有普及。這些雖然是客觀原因,但是主要是主觀意識太差了。人隻要是有了主動調整生活方式的意願,就會主動做出改變,而這需要非常強的自驅力,以及豐富的健康知識儲備。有了農村這些慢性疾病的幾十年的發展和變遷數據,更加有力證明了失配疾病,源于環境和生活方式的改變。
很多城裡面的白領跟這些情況說的都差不多,而且身材也是典型的糖尿病,胰島素抵抗型身材:就是大肚子小細腿。缺乏運動,吃外賣,多高糖高脂肪高油高鹽膳食。
很多人吃肉太多,甜食,奶茶吃得多,喝水少,又不運動,尿酸很高,痛風發病的年齡越來越小。
最起碼你要保持良好的體型,要必須要減肥,尤其是減肚子,不能有大肚子。大肚子就意味着很高的内髒脂肪,各種慢性病發病的風險特别高。如果你喜歡運動,腰圍不大,腿粗屁股大,皮下脂肪高都沒那麼大的風險。
改變生活方式就是在續命減肥就是在續命,增加運動就是在續命。科學的數據表明,積極調整生活方式,合理作息不熬夜,每天保持運動習慣,吃飯七成飽,均衡搭配營養。能夠在原來你基因的基礎上再延長3到13年的壽命。多活十年,陪伴自己的家人愛人孩子,我想這應該是主動續命的最佳理由吧!幸福不是隻顧眼前,不顧以後,而是既可以關注當下的感受,又要考慮未來如何發展。
有人問我怎麼減肚子?其實減肥沒有局部減脂,但很多人身體其他地方并不太胖了,就是肚子肥肉多。控制飲食的基礎上,最好的減肚子的辦法,就是中等和高強度的有氧運動,心率在130左右,每天1小時。不要讓你的腰圍超過80厘米,肚子肥肉越多,也就意味着你的内髒脂肪越高,胰島素抵抗越明顯。大肚子小細腿就是标準的糖尿病體型。肌肉腿沒關系,腿粗一點也比大肚子強!
控制飲食,相對來講,還比較簡單,但是主動運動就太難了。因為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并沒有進化出這種能力,幾百萬年前辛勤的勞作到處捕獵挖掘食物,活動量都已經很大了,閑暇的時候就喜歡躺着和坐着,這是人類的本能。但現在這個本能你也是遺傳了,也繼承了,但是你就沒有那麼大的活動量。吃的又很多,就會得各種慢性疾病。
主動運動,一定是有很強的驅動力才能進行,這個驅動力是你自己的選擇,而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如果你現在選擇了少吃不動,宅着躺着刷手機,那你也要對以後産生的後果負責任,這都是你的選擇。
發一個我的日常夥食和運動。也是匹配的。
我每天跑步,遊泳,肌肉訓練等,加起來一小時,有20幾年了,各項指标都很正常。明年50歲。沒有大肚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