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三十六計中哪一計是欲擒故縱

三十六計中哪一計是欲擒故縱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1 04:00:04

  曆史深遠流長,文化博大精深——三十六計之第十六計:欲擒故縱

  原文:逼則反兵;走則減勢。緊随勿迫,累其氣力,消其鬥志,散而後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釋文:打仗,隻有消滅敵人,奪取地盤,才是目的。如果逼得“窮寇”狗急跳牆,垂死掙紮,己方損兵失地,是不可取的。放他一馬,不等于放虎歸山,目的在于讓敵人鬥志逐漸懈怠,體力、物力逐漸消耗,最後己方尋找機會,全殲敵軍,達到消滅敵人的目的。

三十六計中哪一計是欲擒故縱(三十六計之第十六計)1

  典故:鄭武公“欲擒故縱”滅胡國

  春秋時,鄭國鄭武公是個足智多謀的侯君,他想吞并鄰邦——胡國。

  胡國雖是個小諸侯國,但他兵強馬壯,國人英勇善戰,鄭國若是貿然出戰,未必能獲勝。于是,鄭武公想出一個欲擒故縱的計策:他首先假意與胡國通好,把自己美麗的公主下嫁給胡國君。

  胡國國君自然是喜出望外,而鄭國公主肩負重任,她一方面引誘胡君整日沉醉于花天酒地中,松怠國政;一方面,為鄭武公打探胡國的政治和軍事情報。

  鄭武公又假意召開如何攻打小國、拓展國土的秘密會議。大夫關其思不知情,大膽進谏說:“目前來看,攻打胡國最容易,一來滅胡後可得利,二來又替周朝廷征伐了外族,鞏固了周邦。”。鄭武公大怒道:“我與胡國最近才締結友邦,更何況我的公主在那邊,如果把胡侯殺死了,我女兒豈不成了寡婦了?大膽狂徒!”。鄭武公說完,下令立刻斬殺了關其思。見狀,其他大臣都不敢再言。消息也馬上傳到了胡國,胡君就更加相信鄭國了,而完全放松了警惕,更加放縱自流。

  後來鄭武公見時機成熟,大舉進攻胡國。很快,胡國就被攻克了,胡君被殺,胡國疆域全歸鄭國。

  

  無獨有偶: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

  三國時,諸葛亮出兵南方,将當地酋長孟獲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輸,不再為敵。

  公元225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為了鞏固後方,率領軍隊南征。正當大功告成準備撤兵的時候,南方彜族的首領孟獲,糾集了被打敗的散兵來襲擊蜀軍。

  諸葛亮得知,孟獲不但作戰勇敢,意志堅強,而且待人忠厚,在彜族中極得人心,就是漢族中也有不少人欽佩他,因此決定把他收編過來。

  孟獲雖然勇敢,但不善于用兵。第一次上陣,見蜀兵敗退下去,就以為蜀兵不敵自己,不顧一切地追上去,結果闖進埋伏圈被擒。孟獲認定自己要被諸葛亮處死,因此對自己說,死也要死得像個好漢,不能丢人。不料諸葛亮親自給他松綁,好言勸他歸順。孟獲不服這次失敗,傲慢地加以拒絕。諸葛亮也不勉強他,而是陪他觀看已經布置過的軍營,之後特意問他:“你看這軍營布置得怎麼樣?”

  孟獲觀看得很仔細,他發現軍營裡都是些老弱殘兵,便直率他說:“以前我不知道你們虛實,所以我被打敗了,現在看了你們的軍營,如果就是這樣子,要赢你并不難!”

  諸葛亮也不作解釋,笑了笑就放孟獲回去。他料定盂獲今晚準來偷營,當即布置好埋伏。

  孟獲回去後,得意洋洋地對手下人說,蜀軍都是些老弱殘兵,軍營的布置情況也已經看清楚,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今夜三更去劫營,定能逮住諸葛亮。

  當天夜裡,孟獲挑選了五百名刀斧手,悄悄地摸進蜀軍大營,什麼阻擋也沒有。孟獲暗暗高興,以為成功在即,不料蜀軍伏兵四起,孟獲又被擒住。

  孟獲接連被擒,再也不敢魯莽行事了。他帶領所有人馬退到滬水南岸,隻守不攻。蜀兵到了滬水,沒有船不能過去,天氣又熱,困難重重。”諸葛亮下令造了一些木筏子和竹筏子,一面派少量士兵假裝渡河,但到了河心一碰到對岸射來的箭立即退回來,随後再去渡河;一面将大軍分成兩路,繞到上遊和下遊的狹窄處,渡過河去包圍孟獲據守的上城。後來,孟獲又被擒住。

  孟獲雖然第三次被擒,但他仍然不服氣。諸葛亮還是不殺他;款待他後又放他回去。将士中有人對諸葛亮的這種做法不理解,認為他對孟獲大仁慈寬大了,諸葛亮向大家解釋說:“我軍要徹底平定南方,必須重用孟獲這樣的人。要是他能心悅誠服地聯絡南人報效朝廷,就能抵得上十萬大軍。你們現在辛苦些,以後就不必再到這裡來打仗了。”

  孟獲這次被擒又釋放後,下決心不再跟蜀兵作戰。但時間一長。營裡快斷糧了,他派人向諸葛亮借糧,諸葛亮同意了,但要孟獲親自出來,與蜀軍大将一對一比武。孟獲接連打敗了幾名蜀将,但剛到大堆糧食旁,被絆馬索絆倒被擒。蜀将當即傳達諸葛亮的命令,讓孟獲回去,并把糧食搬走。

  在這種情況下,孟獲終于從心裡佩服諸葛亮。為了讓各部族都歸順蜀國,他把各部族首領請來,帶着他們一起上陣。結果又被蜀兵引進埋伏圈,一網打盡。蜀營裡傳出話來,讓孟獲等回去,不少部首領請孟獲作主,究竟怎麼辦。

  孟獲流着眼淚說:“作戰中七縱七擒(即六次放回七次逮住),自古以來沒有聽說過。丞相對我們仁至義盡,我沒有臉再回去了。”

  就這樣,孟獲等終于順服蜀漢,聽從管轄。

  

  其他:石勒欲擒故縱除王浚

  兩晉末年,幽州都督王浚企圖謀反篡位。晉朝名将石勒聞訊後,打算消滅王浚的部隊。

  王浚勢力強大,石勒恐一時難以取勝。他決定采用“欲擒故縱”之計,麻痹王浚,他派門客王子春帶了大量珍珠寶物,敬獻王浚。并寫信向王浚表示擁戴他為天子。信中說,現在社稷衰敗,中原無主,隻有你威震天下,有資格稱帝。王子春又在一旁添油加醋,說得王浚心裡喜滋滋的,信以為真。正在這時,王浚有個部下名叫遊統的,伺機謀叛王浚。遊統想找石勒做靠山,石勒卻殺了遊統,将遊統首級送給王浚。這一着,使王浚對石勒絕對放心了。

  公元314年,石勒探聽到幽州遭受水災,老百姓沒有糧食,王浚不顧百姓生死,苛捐雜稅,有增無減,民怨沸騰,軍心浮動。石勒親自率領部隊攻打幽州。這年4月,石勒的部隊到了幽州城,王浚還蒙在鼓裡,以為石勒來擁戴他稱帝,根本沒有準備應戰。等到他突然被石勒将士捉拿時,才如夢初醒。王浚中了石勒“欲擒故縱”之計,身首異處,美夢成了泡影。

  

  

  創作(碼字)不易,難道你不關注、轉發并贊一下麼???更多知識與娛樂,盡在“三人聚衆”(八大平台都一樣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